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要求】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能听写课后12个词语。

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2.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学习生字,写好“宽、孩、跳”三个字。

教具准备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学习环境)我是小蝌蚪,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3.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预习检查,学习字词过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3:预习要求)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哪些地方介绍了小蝌蚪的样子?(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1)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liǎnɡ jiù nǎ kuān dǐnɡ两条就是哪里宽嘴巴头顶jīnɡ dù pí hái tiào眼睛肚皮孩子跳上来小组闯关读,全班四大组进行比赛朗读获胜小组教读其他三小组。

tánɡ nǎo dɑi huī jiāo bǔ yínɡā yí池塘脑袋黑灰色教学捕食欢迎阿姨ɡuīpīɡǔ乌龟披着鼓着(2)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读准后鼻音“塘、迎”等。

重点指导多音字“教”,本文中读“jiāo”,还有一个读音是“jiào”,组词为“教室”;还要读准易错字“捕”等。

(3)多元识字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睛、哪、肚”。

如“睛”,“目”加“青”就是“睛”。

用熟字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皮”:“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

用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孩、跳”。

如,“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

运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认识“顶、袋、塘”,如“顶”中页字旁表意,“丁”表示读音。

3. 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2)指名朗读课文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小组进行比赛,坐得最端正的小组成员优先,根据朗读标准加星星,最高三颗星。

)大家看这两个词(脑袋快活),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

②小组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合作读)这里有一个带有轻声的词(游哇游)能读准吗?长句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能读通顺吗?朗读时读准节奏,注意“鲤鱼妈妈、小鲤鱼、捕食”重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小组读第三自然段,长句子:“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朗读时注意读准节奏,注意“乌龟、四条腿、游”重读。

自由读,指名读。

注意读通顺,读准节奏和停顿。

④小组读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来看看这几个带有轻声的词(蹲着.披着.露着.鼓着.衣裳.),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读第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

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强调重读,突出青蛙的特点。

⑤小组读第五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连动句“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体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内心无比激动、高兴之情。

⑥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一段注意读好带有轻声的词“尾巴、时候”,放到句子要能读准。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范写“宽、孩、跳”,用田字格课件出示。

(3)指导书写“宽、孩、跳”,“宽”字第十笔是竖弯钩。

“孩”字第七笔是撇,不是撇折。

“跳”字第十一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右边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学会运用1.心有灵犀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抽取同桌上台,老师蒙住一人眼睛,另一人随机指一个词语,全班知道;被蒙眼睛的学生猜测同桌指的是哪个词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

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2.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课堂作业新设计1.读拼音,写词语。

(小组内抽选学生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根据情况加星)liǎnɡ kuān dǐnɡ jiù()个()嘴巴头()()是dù hái tiào()皮()子()上来2.扩词。

袋()()()()迎()()()()塘()()()()3.选择其中一个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写一句话。

答案:1.两宽顶就肚孩跳2.口袋脑袋袋子袋鼠欢迎迎接迎风迎面水塘池塘鱼塘荷塘3.迎上去——妈妈下班回来了,我高兴地迎上去,说:“妈妈,您可回来啦,我的肚子正咕咕叫呢!”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看见、哪里、那边、头顶、眼睛、雪白、肚皮、孩子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导读第1自然段(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尾巴)。

(2)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小蝌蚪的脑袋很大很大)(3)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小蝌蚪的尾巴很长很长)文中那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1自然段。

2.导读第2自然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读好轻声词语“游哇游”。

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来读读他们的话。

(1)小蝌蚪见了鲤鱼阿姨是怎么做的?(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表演“迎上去”。

(2)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3)交换,学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4)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正确读“宽嘴巴”。

(遇见鲤鱼——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圆脑袋、长尾巴,长出了两条后腿。

)(5)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号和感叹号。

3.导读第3自然段过渡:我们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2)小蝌蚪看见鲤鱼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

“追上去”是什么意思?(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谁来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3)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小蝌蚪太想念妈妈了,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

(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4)从乌龟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头顶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遇见乌龟——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

)(5)朗读第3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4.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大青蛙)蝌蚪妈妈: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2)正确朗读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夸夸这只漂亮又神气的大青蛙。

5.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1)从以下两个感叹句你感受到了什么?①“妈妈,妈妈!”(感受到小蝌蚪见到妈妈的惊喜之情。

)②“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体会到妈妈见到孩子很高兴,充满慈爱。

)练习读出小青蛙找到妈妈的惊喜之情和妈妈见到孩子的高兴和慈爱的感情。

(2)读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请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

(“蹬、跳、蹦”)(3)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青蛙一连串动作轻盈、敏捷的特点。

6.教学第6自然段。

(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小青蛙很勤劳。

)(2)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可以播放微课视频)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

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

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提取信息,游戏巩固。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不断地发生变化,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