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社区体育对我国社会和谐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析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笔者力从活动形式、参与度、管理、人才配备相关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具体意见,促进社区体育的多样化发展。

标签:社区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市规模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单元和大众生活依托的重要载体。

而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也空前提高,发展社区体育,丰富大众文体及精神生活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社区体育诞生较晚,发展较慢,理论支撑普及、资金投入不足。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社区体育是改革开放在我国逐渐铺开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和小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诞生及发展的。

虽然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但相关投入及理论实践研究滞后,存在着急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及体育彩票等相关事业的支持,总体来讲经费有限,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而随着老龄化的增长,老年人健康问题和追求健康的意愿远远得不到满足。

在小区各楼盘的开发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均衡导致小区健身设施及健身环境良莠不齐,大城市和小城镇差距很大。

由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基本没有回报和收益,所以很难得到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建设地重视,广大农村人口向城镇化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地提高,对健康观念也逐渐普遍起来;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中城市社区体育的辐射和影响,城镇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将发生重大改变,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意识。

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普及,社区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大众居民的普及推广还远远不够。

(2)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及场地设施的缺乏。

现阶段谈到社区体育、大众体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广场舞,在之前一段时间中广场舞曾一度在我国各地普遍推广,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巨大,在一段时间内其健身价值、社会价值、生活娱乐等得到极大肯定。

然而随着无序的发展和场地空间的限制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扰民及其他弊端也日渐显现。

相对于广场舞,参与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由于受经济能力,身体条件、时间关系、承担家庭责任的影响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女性能参与选择的体育活动相对有限,广场舞无疑成为最近
便、实惠、贴近生活的一项健身运动。

对于社区来讲无疑给广场舞的一枝独秀孕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

社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空间环境展开的,场地设施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基础。

随着居民社区体育需求日益增多,体育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有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空间人均面积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人口总量巨大,加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压缩了我国城市人口的锻炼空间,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选择最多的活动场所主要是街头巷尾、江河湖畔、小区绿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这也跟经济观念和体育场地设施的巨大缺口有直接关系。

纵观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存在:①运动设施简陋;②场地器材有不同程度损坏,室内外活动场地小,使场地器材的利用率降低;③辖区单位体育设施开放和利用率不够;④管理和经费原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基础健身设施层次低、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这些场地设施现状直接影响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3)不同地区的社区体育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由于各地区之间发展程度的不同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政府对宏观发展的调控及时间的滞后性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各地政策也有不同,出现各地区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

社区体育开展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好,经济发达地区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广泛,场地设施建设较完善,居民文化层次较高,健身意识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城市,城市的不同地区间。

此外,不同地区政府重视程度、体育局、社会团体组织和社会体育工作从业人员、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小区开发商投入等因素,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社区体育存在差异,这些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体育领域中的反映。

(4)社区体育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和指导。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培养的专业体育人才中社会体育人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数较少,而广大的社会需求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又不相匹配,造成人才流失的巨大缺口。

虽然国家已开始重视相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推广,但总体上讲中高级等级人员较少,对于社区体育健康发展起到的作用有限。

同时,从事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人员以居家时间较多的退休人员及家庭妇女居多,主要以长期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体育爱好者为主,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多样化差异发展不够;对于科学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专业程度不高,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不同程度上会影响社区体育的发展和不同项目的全面推广。

二、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改进措施
(1)拓展资金来源,丰富基本设施建设和活动形式。

地方政府和小区各楼盘开发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多种融资手段丰富资金来源,在政府专项建设中预留全民健身专项经费作为社会城市基础建设经费之一,利用相关鼓励手段促使开发商在楼盘建设过程中加强健身器材的建设和完善,修建多种不同形式的健身器材。

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等占地面积不大,而且可以开展多种活动的综合性运动场地。

场地器材建设的完善势必会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参
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

(2)多渠道、多形式丰富社区活动,开展普及宣传、推广理论常识。

通过物业管理,张贴栏、广告标语和广告牌等多渠道地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

在闲暇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节及体育赛事活动,如老年喜爱的健身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少儿喜爱的乒乓球、轮滑、跆拳道等家庭亲子活动、趣味运动会等。

如此一来参与人群更为广泛,年龄层面更为全面,活动形式更为丰富。

积极组织体育健身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健康咨询等系列活动,提供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身理念,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健身意识,有效提高体育基本理论及技能,构建全方位发展的社区体育活动。

(3)建立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联合专业体育机构人员指导社区体育发展。

通过辖区相关机构协调物业联系学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以及社区群体辖区内的居民,协调各自利益的同时,多开展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核心的体育管理和指导机构。

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多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发展运行过程中,有利于提高社区体育整体发展水平,也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教学经验的提高,总的来讲可谓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主编.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贺凤翔.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