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姓名学科作文年级六时间电子备课文稿要求:1、电子教案统一使用:字号:小四;字体:宋体;行距:1.5倍;页边距:上:3cm、下:2cm、左:3cm、右:2cm;其他为常规设置。

2、教学设计以“课时”为结构版块,每课时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要素,力争体现教师个体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把握以及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

3、课时教案要求要素齐全,“教学反思”请在课后使用红色笔书写。

教案设计要体现学情,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创新,凸显教师个体教学风格。

严禁全盘照搬和抄袭。

备足学期相应的课时数。

4、打印要求:双面打印。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总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二、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并适当展开想象,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三、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

学写读书笔记。

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四、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叙文。

五、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题:以“自己的乐趣”为话题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4.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教学重难点:必须是有趣的事,所写的事须趣味十足。

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乐趣1.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板书:童年趣事)二、回顾课文,享受乐趣1.回顾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的精彩内容2.明确: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我”是怎么爬树的?爬树时我的表现怎样?通过爬树我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感悟课文,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回忆,拓宽学生的选材思路。

同时理解“趣事”的含义。

三、激起回忆,交流趣事。

1.刚才通过图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现在请你们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从中获得了快乐。

它可以是发生在伙伴之间、和家人之间,也可以是自己一个人时做的。

2.交流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说说为什么有趣?(乐趣、傻趣、意趣、情趣)四、产生共鸣,勃发情趣。

导语:那要如何才能写出这个“趣”呢?我们不妨想一下,认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让事情更有趣,就应该(更认真的去做“傻事”)1.写出趣味性的关键在于:写也做“傻事”的过程中的认真。

做得越认真就会显得越有趣。

请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一“傻事”该如何写出趣味的看法。

3.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发言)让生明白除了写出事情的趣味外,还应该注意在结尾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4.小结:是呀!我们要把事情写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

这样不但具体,还让人感觉真实。

五、全体参与,说好“趣事”。

1.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部分具体地说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2.个别交流,师生共评,肯定说得好的语句,用得好的词语。

六、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习作。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列出提纲,完成习作。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第二课时(作文讲评)一、指导方法:上节课我们回顾了童年生活,写下了自己童年趣事,老师很高兴成为同学们作文的第一读者,这次作文大多数同学是以快乐为主题,写出了童年趣事,更主要的是同学们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写得很具体。

当然,我们的作文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些同学的作文还有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语句,有些同学的作文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还有些欠缺。

但老师没有做任何批改,今天把修改的权力留给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互相修改。

大家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条修改建议。

(大屏幕出示)请同学来读一读。

1.将精彩语句用浪线标出。

2.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不合适标点、不通顺语句。

3.是否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请你评一评。

二、学生选择自己想评改的同学的习作,交换作文本。

三、学生自主评改。

教师随机指导:(评改过程中教师巡视)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在了空白处,很好!同学们可以在总评的后面写出自己的名字。

四、交流评改。

1.指名:评改的是哪篇文章2.请文章的作者上台读自己的习作。

3.点评者根据出示的评改建议做点评。

4.其他同学补充。

五、学生根据点评者的点评修改习作。

六、经过同学们互相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更完善了。

文章是写出来,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课下同学们再把作文反复看看,再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把作文反复看看,再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课题:写一写与遗迹相关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古迹背后的动人的故事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名胜古迹,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

习作中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这次习作写我国的名胜古迹,因此要重视习作前的准备工作,要让学生实地观察,积累素材。

2.按一定顺序写名胜古迹,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

3.习作中有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到名胜古迹走一走,看一看,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有目的的积累写作素材。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

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名胜,写一写名胜。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按一定顺序写参观考察的名胜古迹,表达要有条理,习作有重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组织交流,拓宽思路。

各小组自由交流,参观考察了哪些名胜古迹,介绍此处名胜的特点。

小组内推选出发言优秀者,班内交流。

按习作要求,对发言进行评议。

尝试四、合作交流,拓宽思路1.回忆课文《秦始皇兵马俑》2.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课文中哪些句子、哪些词语用的准确生动?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组织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五、准备写作提纲。

1.学生编制提纲,教师巡视指导,辅优补差。

2.反馈交流。

指名汇报写作提纲,全班评议提纲是不是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学生修改提纲。

3.学生按提纲拟写初稿。

六、写作练习。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习作。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列出提纲,完成习作。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第二课时(作文讲评)一、修改评议章法有度,情趣兼具第一步:回扣要求交流习作1.引导学生先回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步骤:修改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修改啰嗦不条理的段落。

2.引导学生回扣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3.小组内交流修改习作。

推荐本组优秀习作。

第二步:佳作欣赏借鉴提高1.全班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师生共同评改。

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作品。

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

二、点评1.肯定长处培养自信下发习作,学生认真读教师的评语。

学生读作品,师生共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2.教师总结点评,小结本次习作得失。

①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议,下次习作注意。

②表扬在此次作文中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

③教师推荐有关的作品,学生课下阅读。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把作文反复看看,再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课题:写自己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教学目标:1.回忆本单元课文,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作出惊天动的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

2.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外貌等表现人物。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这是教学的难点。

3.从“英雄”身上学习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

2.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外貌等表现人物。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英雄的资料,体会“英雄”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展现课前的搜集,引发回忆。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英雄”?二、在课堂上举行“我知道的英雄故事”交流会。

(1)让小组成员针对自己搜集的英雄故事或图片等,交流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事迹。

(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他们的?你为什么敬仰他?)(2)每组派一人到讲台上交流故事,教师总结指导:作出惊天动的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更是英雄。

(3)学生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和学生随时参与谈话,进行评论。

)(一)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如果要把这些英雄的故事写下来,你认为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简要提示。

(1)要选择自己了解的、敬仰的英雄来写,只有了解他,才会被他的事迹感动,才会产生敬佩之情。

(2)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外貌等表现人物。

(二)理清思路,讨论写法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2.引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为习作做铺垫。

(三)说说自己的提纲,请其他同学评一评。

(四)写作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写作)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列出提纲,完成习作。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第二课时(作文讲评)一、肯定长处,培养自信1.发下习作,生自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