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六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六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六龙泉安居小学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需要,到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一些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2.通过阅读例文,初步感知小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尝试对周围的事物发表个人的看法,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做到文通句顺。

3、重点围绕能否“简洁明快的写明个人观点,并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评价并修改自己的习作,编辑手抄小报展示或者向报社投稿来宣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根据需要,到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一些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2.初步感知小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

难点:1.引导学生尝试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做到文通句顺。

2.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感受到“写”的重要。

三、教学评价设计1.习作指导前,从学生的周围生活切入教学,提前让学生去发现和搜集一些社会现象,积累习作的素材。

2.借助例文,在师生对话中推进学生感知小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学习小作者用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来说话的表达方法。

3.在习作评改环节,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等平价策略,引导学生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进行鼓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

同时渗透修改方法,让学生明白修改自己的习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把修改习作落到实处。

4.编辑小组手抄报展示习作或者向报社投稿来宣传,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搜集一些社会现象,可以去家庭中、公共场所、校园里等,比如:闯红灯、浪费粮食、随地吐痰、破坏环境……并能搜集一些有关这些现象的文字资料,把它们记录在自己的搜集卡上。

2.有关社会现象的图片和资料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社会现象资料或图片,并将搜集到的与平时积累的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进行选择、整理。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谈话导入,激发参与欲望1.同学们,课前已经让你们去关注并搜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相信你们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就来互相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社会现象?2.组织全班交流搜集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预设一:学校里在学校里你发现了哪些现象?学生交流。

我发现有的同学乱扔废纸;有的同学拧不紧水龙头,浪费掉很多水……预设二:社会上的公共场所当你走在马路上,穿梭在小区里、集市上、公园里……又有哪些现象映入你的视线中呢?学生交流。

我看到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或翻护栏;路旁的垃圾随处可见;有人乱折花草树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有人捕捉青蛙卖;捕捉燕子……预设三:家庭中在家庭中你看到哪些现象?学生交流。

爸爸爱抽烟、久坐电脑前……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搜集了这么多的现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

那么你是怎么看这些现象的呢?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现象来发表一下我们的看法。

板书:发表自己的看法(二)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有个叫夏志成的同学看到了有些人捕捉蜻蜓的现象,他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保护蜻蜓,他采用了给报社投稿的办法进行宣传,可见用文字来宣传比口头宣传的力量更大。

夏志成同学是怎样写这篇稿子的呢?(1)学生自读例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讨论交流。

(3)通过交流,你认为夏志成的观点是什么?板书:观点(4)他认为保护蜻蜓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①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

”②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③它在水里的幼虫都能消灭许多害虫。

2.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课件出示两段话,说说哪段更好?(2)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文中的小作者不仅明确(板书)写出了对捉蜻蜓这种现象的看法,还通过他所搜集的资料说明了蜻蜓的除害虫和飞行本领之大。

在这里他既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如:飞行一个小时不着陆。

蜻蜓眼睛锐利,专门捕食苍蝇、蚊子、小飞蛾等),又列出了具体的数据(如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来加以说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板书:举例子、列数据)。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最后他还呼吁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蜻蜓,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板书:结尾点题,发出呼吁),他想的真周到啊!(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用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来说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3.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出示文本插图:一个老大爷叫卖青蛙。

看到这幅图后,你有什么看法?(2)你们的看法真好,都认为这么做不对,感到痛心、生气,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青蛙呢?此时你特想怎么做?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自由交流青蛙的功劳。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例文的基础上能自悟如何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介绍青蛙。

)(3)同学们都知道为什么要保护青蛙了,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的让更多的人知道呢?(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青蛙。

)(三)拓展思路,充实素材。

1.真好,可见你们已经悟出了怎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那么下面我们就针对我们自己搜集到的现象来谈谈我们的看法。

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打算怎么来具体的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打算号召人们怎么做?把它分享给你的同位听一下。

2.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谈自己的观点)3.指名交流。

针对学生的见解及时予以肯定。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资料给学生的交流作补充。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四)写法指导,动笔写作。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夏志成同学,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对身边的一种现象发表一下看法,好吗?出示写作要求。

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

(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写作。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对写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时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四)写法指导,动笔写作。

学生继续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结合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写明个人观点,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组合,以便更好地为本次习作服务。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五)多次修改,完善习作1.自读自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习作先认真地读几遍,看有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写清楚,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修改一下;写得好的地方你可以奖励自己一颗星。

课件出示修改要求:2.同位互改,认为好的地方也可以给他画颗星或写上句评语,也可以提出你的建议。

3.集体进行评改。

抓住一篇好的范文,师生共同评改。

(出示投影)(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及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一看观点是否明确;二看是否合情合理的运用资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三看是否能有力地让更多的人受到影响。

)4.再次自改。

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评议是不是又看出自己的习作的问题了,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自己的习作,继续修改,修改好的欢迎你主动读给大家听,与我们来共享你的看法。

(六)誊抄习作,展示作品每个小组制作一张手抄小报,把自己修改的作品端正、整洁地誊抄在上面,还可以配上插图。

也可以像夏志成同学一样向报社投稿,实现有效交流,扩大宣传效果。

七、板书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举例子、列数据结尾点题,发出呼吁八、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次习作比较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就周围一些现象写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否简洁明快的写明个人观点,课前搜集的资料能否进行优化整理与组合,以便很好的为本次习作服务,这是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及重难点所在。

可见课前搜集资料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制订了一份搜集卡,让他们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准备,从而使得写作素材不单一化、简单化,这样写作起来就会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

在作前指导环节,首先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现象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流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

其次主要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例文的写法,锁定写作内容,发表看法,能够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合情合理的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从而解决了本次习作“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重要问题。

在下笔成文环节,学生在充分的准备和说的基础上来完成习作比较得心应手。

在师生共评环节要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只要学生用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对周围现象的看法,立场鲜明,教师就给予鼓励。

肯定学生的进步,鼓舞他们对于作文的信心。

不足之处:受学情基础的限制,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够充分为本次习作服务,还好有老师的资料加以补充。

也有个别学生不能有效合理的整合和组织自己搜集的资料,为写作带来不便,还需进一步进行指导。

教学建议:三年级下学期的习作训练在上学期作文起步阶段,明确习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酌情拔高习作要求。

它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

“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作文指导重在解决的两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好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的写作是我们的宗旨。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认真细致的点拨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在评改环节要注意分层教学,多进行鼓励性评价。

附:资料搜集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