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一)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

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去,小孩也不到那里去,偶尔有三只蝴蝶形的风筝飘进巷子,却挂
在了巷子深处的屋檐上,无人去取,就一直倒吊在那里了。

巷道里
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古老的四方砖块。

这个城市的病人毕竟是很多的。

病急乱投医,就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

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瞎子们果然在那里备有按摩室。

他们一次一次按摩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到病情减轻,
终究痊愈了。

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痛苦、失去了人世乐趣和
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知道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
么世界?
但是,他们都在奇怪:这巷道里,那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里在亮着,白日里也在亮着?
“黑夜和白天对于我们都是一样的。

”瞎子们说。

“那怎么会一样呢?”
“过去是一样的黑暗,现在是一样的光明。


“那你们能看见吗?”
瞎子们却笑到了:
“请问,你的眼睛能看见你的眼睛吗?”
“不能。


“是的,眼睛是看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看不见,但它却看见了别人,别人也看见它了。


这灯就一直这么日日夜夜地亮着。

日日夜夜,患者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

他们沐浴着灿烂的灯光,一直往前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16、短文第三段描写小巷时写到了“风筝”与“草”,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两样事物的目的是什么?(2分)
A.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

B.消息爆炸了整个城市。

18、“过去是一样的黑暗,现在是一样的光明。

”对瞎子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19、小巷盲人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3分)
20、人们对这一群瞎子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的过程?对这个
过程你有着怎样的感悟?(既可以从小巷的人们这个角度谈,也可以
从这一群瞎子的角度谈)(3分)
21、生活中有许多像文中那样的弱势群体存在,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窘况,应该怎样去做呢?请谈谈你的几点合理化建议。

(3分)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答案:
16、(2分)通过描写这两样事物,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这一
群瞎子被人们所遗忘的状况。

17、(4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传遍(轰动)
18、(2分)过去瞎子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无论白天黑夜对他们
来讲都是一样的黑暗;而当他们能为人们做一些事情,并得到人们的
认可时,即使看不到他们的生活便也一样有了阳光,有了价值,。

19、(3分)①意志坚强,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却默默学成按摩术。

②工作认真,他们一次一次按摩得满头大汗。

③热爱生活、乐
观,把灯比作自己的眼睛,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希望。

(每方面2分,具体事例l分,共3分。

答对两点即可)
20、(3分)人们对这群瞎子经历了由“遗忘”到最终认可并给予
赞誉的过程。

每个人应该给予弱势人群以更过的关爱与同情,从瞎
子的角度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自信、自立,就会博得
掌声、喝彩,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21、(3分)社会既要积极地创造就业岗位,又要加强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救助机制;对于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全社
会都应当持以关心的态度;从自身讲,不要自暴自弃,要自强、自立,努力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二)
挤柏:它们存心是来拥挤的,目标就在天空,比试谁第一个到达,狭窄的面积,刺激着它们生存的竞争;生存的竞争,使它们一起成为
山上最高最直的代表。

孤柏:太富裕了,使它养成东拐西歪的懒散习气;太自在了,左
顾右盼地尽长了岔枝。

石缝柏:实在没地方了,就到石崖上去,只要有一条细根伸进去,便要石崖挤出缝来,再抱住它,把根织成个密网。

用力太过度了,
根如淤了血的手指,青而黑,黑如铁。

虽然比别人长得慢,浑身却
成了油心,摸摸粘手,敲之丁丁,投一块石子砸去,立即反弹过来,身上不留一点儿痕迹。

柏中柏:一棵小柏长在一棵老柏的空心里。

老者已断上身,小者一身浅绿,风里便作媚态。

夹石柏:也许是一块石头突然从山上滚下,将它砸断了,石头就永远坐在疤坑里,宣告着它的死亡。

但疤沿一愈合起来,就又从四
周一起往上长,竟抽出新枝,死死将石头夹住了。

从此,再不能取下,或许夹成碎末,或许就成了它身体里的一部分。

山顶柏:以为是最高的了,其实不过三尺,又都秃了顶。

默默地从这无数的柏中走过,我总要站在黄帝陵前肃立片刻,作我的幼稚而荒唐的遐想。

最后那次上山,是在夜晚,月亮就在天上,林中远影憧憧,近处迷离,陡然间产生异样的感觉我站在这里也是
一棵柏吗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
14.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淤()憧憧()
15.给文章最后一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16.请把选文中的柏树以“按生长地命名”和“按形状命名”进
行归类。

17.“挤柏”和“孤柏”分别象征着什么样的人?
18.结尾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课外阅读理解题答案:
14yūchōng
15,:,?,?
16按生长地命名:石缝柏柏中柏夹石柏山顶柏芽柏按形状命名:挤柏孤柏
17挤柏:象征着身处险恶生存环境,必须不断竞争者。

孤柏:
象征着生活优越,懒散无为的富家子弟。

18表达了作者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的感慨,对自己人生的审
视与自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