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微生物的酶与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酶与代谢


底物水平磷酸化
烯醇式丙酮酸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主要内容:微生物对营养物利用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从环境中吸收C、N等营养物质,经菌体一 系列分解作用等,生成中间产物:
(1) 组成细胞成分 (2) 以储存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3) 生成代谢废物、释放
无氧呼吸作用
以无机氧化物替代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的生物氧化作用称为无氧呼吸
适用范围:某些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的微 生物
特点:基质氧化彻底,释放能量少
发酵作用
以有机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发酵 Note:次序,低于1、2,若有外源电子受体(02,
无机氧化物)时,不发生发酵作用 特点:基质不能彻底氧化,产生能量极少,有中间
第五章 微生物的酶与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 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
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
耗能 能量代谢
产能 分解代谢 (异化)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
物质 代谢
合成代谢––––生物体从体内或体外环境中取得原料,合成各种 细胞结构物质或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同化过程)
1、概念
(1)光合磷酸化:仅适于光合生物 能量来自光能,以光能生成ATP的过程
(2)氧化磷酸化:适于所有生物 能量来自化学能,以化合物的氧化所放
出的能量生成ATP的称为氧化磷酸化
2、ATP生成方式 (1)底物水平磷酸化 通式:X~Pi+ADP––––ATP+X
X~Pi-ATP,1.3-二磷酸甘油酸,乙酰磷酸,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氨甲酰磷酸 适用范围:适用于发酵作用进行生物氧化的微生物
分解代谢––––生物结构体内所有的分解作用,包括各种营养 物质或细胞结构物质降解成简单的产物的过程(异化过程)
新陈代谢的特点
(1)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由酶催化)
(2)反应步骤繁多,但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彼此 协调,且逐步进行,表征了新陈代谢具有严格的顺序 性
(3)对内外环境具有高度的调节功能和适应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微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变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是通过生物氧化反应来实 现的
生物氧化–––微生物在细胞内酶作用下把营养 物质氧化的过程
最初能源
有机物(化能异养菌) 日 光(光能营养菌) 无机物(化能自养菌)
通用能源
生物氧化的特点: (1)系列酶在温和的条件下按次序催化; (2)氧化反应能量释放分段进行 (3)放出能量一部分的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能
产物积累 适用微生物:各种微生物
发酵作用––––无氧
工业上的发酵––––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来 从底物生成代谢物,可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 下进行
发酵作用是工业上发酵的一种形式
二、ATP的生成
ATP和酰基辅酶A可做为微生物体内吸能和放 能反应的偶联者
能量多余 ––––→ 储存 能量不足 ––––→ 释放
酶在结构上可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
单成分酶:只具有酶蛋白的酶,这类酶本身具有催化 特性,酶的活性中心是由酶上少数几个化学基团构成
双成分酶 酶蛋白+活性基(辅酶或金属离子)
作用:酶蛋白(具有活性中心,决定结合的专一性)

活性基(起着决定催化反应性质的作用,在
催化反应中担负着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称为有氧呼吸
方式:呼吸底物逐步彻底氧化:


C6H12O6-→CO2 + H2O + ATP

适用的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以分子氧为最终受体的生物氧化 C6H12O6+6O2=6CO2+6H2O
除糖酵解过程外,还包括三羧酸循环和 电子传递链两部分反应 发酵面食的制作就即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无机离子浓度等有关
酶的结构与功能
作用方式分为6种: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异 构酶、裂解酶、合成酶
根据酶在细胞内的位置分:胞外酶(水解酶)、胞内酶 (还原酶、转移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等)和细 胞间质酶(渗透酶等 细胞膜与细胞质中间)
酶产生规律:固有酶(成分酶)和适应酶(诱导酶)
量载体内
生物氧化作用的实质是物质代谢中脱下的氢离子(电 子)转移给受氢体
根据最终电子(氢)受体的不同,可把微生物的生物 氧化作用分为三类:有氧呼吸作用、无氧呼吸作用、 发酵作用
一、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产能模式
有氧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作用 发酵作用
有氧呼吸作用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氢)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酶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酶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 物大分子
酶的特性
1、绝大多数酶具有蛋白质的一切性质
如:aa结合成的大分子;

两性电离

细胞内呈水溶性溶胶

强酸、强碱、高热、高盐等理化因素作用下
失去生理活性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3、酶的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 机理:降低活化能的方式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1)催化速度比无机催化剂高1000万-10万亿倍 (2)作用条件为常温常压,pH近乎中性。

酶的催化性又称酶的活性或活力。酶的活性与
酶的浓度,底物浓度,反应的温度,pH值以及化合物、
酶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分布
微生物细胞的构造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整 体,各种酶在细胞中有严格的分布,从而在空间和时 间上保证了微生物的代谢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和规律性
细胞膜:参与营养物质运输的酶(渗透酶) 细胞质:分解糖及有机物质的酶与合成酶 呼吸酶类:原核生物(细胞内膜)、
真核生物(线粒体)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酶
(2)电子传递磷酸化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氧或无氧呼吸作用进行生物
氧化的微生物。 机制尚不清楚
氧化磷酸化
脱氢
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丙酮酸激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