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海市中考生物试卷(科学)【含参考答案详细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生物试卷(科学)【含参考答案详细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生物试卷(科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0上海]观察蜗牛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触碰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B.对声音的刺激反应敏感C.对光的刺激有反应D.对醋的气味刺激有反应【解答】解:A、用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蜗牛的触角最敏感,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A正确;B、蜗牛没有(听觉神经),对声音的刺激不能作出反应。

B 错误;C、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当用书本遮在爬行的蜗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时,蜗牛会往阴影处移动。

该实验说明蜗牛对光的刺激有反应。

C正确;D、在蜗牛的周围放上醋等刺激物,发现蜗牛会收缩触角,D 正确。

故选:B。

2.[2020上海]新生命的起点是()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D.胚胎【解答】解:人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

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因此,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故选:C。

3.[2020上海]以下对四种动物进行分类的依据()甲类丹顶鹤金丝猴乙类蜗牛蜘蛛A.是否有脊柱B.是否会生长C.是否会呼吸D.是否有羽毛【解答】解:丹顶鹤属于鸟类,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它们体内都没有脊柱;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它们体内都没有脊柱。

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0上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A.牛奶B.馒头C.鸡蛋D.猕猴桃【解答】解:A、牛奶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和钙,A 不符合题意;B、馒头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B不符合题意;C、鸡蛋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猕猴桃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C,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0上海]下列器官中,能维持人体内水分平衡的是()A.心脏B.肾脏C.肺D.胃【解答】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跳动时能够产生血液循环的动力。

A不符合题意;B、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器官。

人体通过排尿调节体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B符合题意。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C不符合题意;D、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0上海]下列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回答的问题()①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②佩戴口罩,是否有助于减少病菌传播?③对做出贡献的员工,怎样根据规章制度予以奖励?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都不可以【解答】解:①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pH 值(pH值越小,酸性越强)的模拟酸雨为变量设置了对照实验。

②分别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相同温度下,佩戴口罩和不佩戴口罩,看病菌传播的情况。

③对做出贡献的员工,怎样根据规章制度予以奖励?可以根据规章制度予以奖励,不能通过实验验证。

故选:A。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分)7.[2020上海]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当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后,再调节细(粗/细)准焦螺旋至清晰。

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细胞图片,该细胞是植物(动物/植物)细胞,其中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A(填图中的字母)。

【解答】解: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应微转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只要有其中之一就是植物细胞,图中的细胞图片有细胞壁,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活细胞的A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

故答案为:细;植物;A。

8.[2020上海]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草;如果在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蛇。

【解答】解: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鼠类是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如果鼠类全部死亡,次级消费者就会因食物短缺而数量锐减。

图中鼠是蛇的唯一食物来源,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蛇受影响最大。

故答案为:草;蛇。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1分)9.[2020上海]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天竺葵整株植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两昼夜。

第二步:用黑卡纸对叶片乙作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

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实验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通过呼吸(光合/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2中去除叶片内叶绿素的是步骤a(a/b/c)。

(3)分析图3的实验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表明有(有/无)新淀粉生成,遮光部分不变蓝表明无(有/无)新淀粉生成,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或阳光);。

(4)若要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叶片甲与叶片丙进行对照分析。

【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

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此实验将装置放在小黑屋中48小时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图2中的步骤a叶绿素会溶解在酒精里。

(3)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有新淀粉生成,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无新淀粉生成。

所以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丙装置培养皿内盛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是为了设置一组变量因素与甲装置进行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呼吸;(2)a;(3)有;无;光(或阳光);(4)丙。

10.[2020上海]“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能否有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

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

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

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

测试结果如下表。

菜名结果(cfu/g)餐前餐后公筷非公筷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盐水虾160150220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炒芦笋3030530咸菜八爪鱼60205000香辣牛蛙60150560注:e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1)专家是基于什么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

A.未经过高温杀菌B.黄瓜易滋生细菌(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多/少),证明使用公筷能(能/不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据此,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是倡议使用公筷。

【解答】解:(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

(4)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

故答案为:(1)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2)对照;(3)A(4)少;能;倡议使用公筷或支持使用公筷11.[2020上海]特殊时期我们不得不通过“空中课堂”来继续我们的学习,但这又对我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挑战。

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呢?如图是小明同学原在校与今年3月份居家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分类统计。

图1是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对照;图2是居家学习期间自主活动中各项内容的时间安排。

(1)据图1可知,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运动,时间增加最多的是自主活动。

(2)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他认为这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你结合图1说明理由:同意,运动时间减少最多。

(3)近期,小明觉得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①据图3判断小明可能患了近(近/远)视。

你判断的依据是物体发出的光进入眼球后,成像在视网膜前(前/后)。

②医生建议小明佩戴眼镜,应选用凹(凹/凸)透镜矫正视力。

③小明的视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变长有关,据图1和图2分析可知,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大于(大于/等于) 3.3小时。

④请你为小明提出保护眼睛的建议(写出一条即可):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解答】解:(1)据图1柱状图可见: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运动,时间增加最多的是自主活动。

(2)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据图1柱状图可见: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

(3)①②③④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近视。

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据图1可见: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小明患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据图2可见:导致小明近视的主要原因是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大于 3.3小时。

所以建议小明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故答案为:(1)运动,自主活动;(2)同意,运动时间减少最多。

(3)①近;前;②凹;③大于;④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