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 速 的 测 量(超声波法)

声 速 的 测 量(超声波法)

声速的测量(超声波法)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速,声强等诸多参量都和媒质的特性与状态有关,通过测量这些声学量可以测知媒质的特性及状态变化。

例如,通过测量声速可求出固体的弹性模量:气体、液体的比重、成分等参量。

在同一媒质中,声速基本与频率无关,例如在空气中,频率从20赫兹变化到8万赫兹,声速变化不到万分之二。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不会造成听觉污染等优点,我们通过测量超声波的速度来确定声速。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无损检测,测距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声速的测量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是直接根据关系式v=S/t,测出传播距离S和所需时间t后即可算出声速,称为“时差法”。

第二类方法是利用波长频率关系式v=fλ,测量出频率f和波长λ来计算出声速。

【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学习不同方法测定声速的原理的技术
3.熟悉测量仪和示波器的调节使用
4.测定声波在空气及水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
QSSV-2型声速测定实验仪、示波器
【实验原理】
一、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
v=(1)式中γ =Cp/Cv称为比热比,即气体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比值,μ是气体的摩尔质量,T是绝对温度,R=8.31441J/moL•K为普适气体常数。

由(1)式可见,声速与温度有关,又
与摩尔质量μ及比热比γ有关,后两个因素与气体成分有关因此,测定声速可以推算出气体的一些参量。

利用(1)式的函数关系还可制成声速温度计。

在正常情况下,干燥空气成分按重量比为氮:氧:氩:二氧化碳=78.084:20.946:0.934:0.033。

它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μ=28.94×10-3
kg/moL 在标准状态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0
v =331.5m/S 。

在温室t ℃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
0v v = (2)
式中T0=273.15K 。

由于空气实际上并不是干燥的,总含有一些水蒸气,经过对空气平均摩尔质量a μ和比热比γ的修正,在温度为t 、相对温度为t 0的空气中,声速为
(3) 式中s p 为t ℃时空气的饱的和蒸气压,可从饱和蒸气压、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表中查出;P为大气压,取P =1.013×105Pa 即可;相对温度r 可从干湿温度计上读出。

由这些气体参量可以计算出声速,故(3)式可作为空气中声速的理化计算公式。

二、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
声速的传播速度v 与声波频率f 和波长λ的关系为
v = f λ (4)
测出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声速。

其中声波频率可通过测量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出,剩下的任务就是测声波波长,也就是本实验的主要任务。

波长可用下面两种方法测出:
1.相位法: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相位传播。

沿传播方向上的任何两点、如果其振动状态相同(同相)或者说其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这时两点间的距离应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即
L=n λ (n 为-正整数) (5)
v =
由于发射器发出的是近似于平面波的声波,当接收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

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的信号与发射器激励信号同相。

继续移动接收器,直到接收的信号再一次和发放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时,移过的这段距离必然等于声波的波长
①为了判断相位差并且测定波长。

可以利用双踪示波器直接比较发射器的信号和接收器的信号,同时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寻找同相点测出波长。

如图1所示:
②李萨如图形法,如图2所示,利用图形寻找同相或反相时椭圆退化为右或左斜直线的点,其优点是直斜线情况判断相位差最为敏锐。

其接线方法同图1a所示。

等于半个波长。

改变两只换能器间的距离,同时用示波器监测接收器上的输出电压幅度变化,可观察到电压幅度随距离周期性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游标尺的读数.两读数之差的绝对值应等于声波波长的二分之一。

ΔX=
λ2
1已知声波频率并测出波长,
即可计算声速。

实际测量中为提高测量精度,可连续6-7次测量并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装置】
实验仪由超声实验装置和声速测定仪(即信号源,放大器),如图4所示。

实验时将实验
5.波形接收座:接收超声波接收器的信号,送至机内放大器,进行信号调制。

6.输出CH2座:将放大调制后的信号输出至示波器;
7.波形输出座:将本机信号源发生的频率信号送超声波发射器;
8.输出CH1座:将本机内信号源信号送至示波器。

放大器加以放大,再经屏蔽线输出给示波器观测,接收器安装在可移动的机构上,这个机构包括支架、丝杆、可移动底座,其上装有指针,并通过定位螺母套在丝杆上,由丝杆带动作平移带刻度的手轮等。

接收器的位置由主、标尺刻度手轮的位置决定。

【主要技术参数】
1.压电晶体共振频率:40KHz左右1.测量范围:0-300mm±0.01mm
3.信号源频率范围:15KHz~50KHz; 4.频率显示:6位LED数码管显示
5.波形输出电压:10V p-p 6.最大输出功率:≥5W7.放大器放大倍数:100倍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共振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将实验装置与信号源按图1a连接,将接收监测端口CH

连接到示波器的Y输入端,CH 1
暂不连接,开机预热10分钟。

调节信号源频率调节旋钮至40KHz左右,〈即换能器谐振频率〉,当示波器监测到的接收信号振幅最大时,换能器之间频率匹配最好,换能器谐振,记录下此时谐振频率f。

此后实验中保持频率不变。

摇动超声实验装置丝杆摇柄,在发射器与接收器距离5厘米附近处,找到共振位置(振幅最大),作为第1个测量点。

按数字游标尺的归零(ZERO)键,使该点位置为零(对于机械游标尺而言,此时的标尺示值作始点)。

摇动摇柄使接收器远离发射器,每到共振位置均记录位置读数,共记录10组数据于表1中。

表1

共振=f
×λ
平均
= m/s E=(V
共振
-V
理论
)/V
理论
=_____%
2.用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将信号源的发射监测接到示波器的X输入端,使示波器工作在X-Y状态。

信号源频率保持不变。

在发射器与接收器距离为5厘米附近处,找到ΔФ=0的点,作为第1个测量点。

按数字游标尺的归零(ZERO)键,使该点位置为零(对于机械游标尺而言,以此时的标尺示值作始点)。

摇动摇柄使接收器远离发射器,每到ΔФ=0时均记录位置读数,共记录10组数据于表2中。

表2
v
相位
=f 0×λ平均=____m/s E=(v
相位
-v
理论
)/v
理论
=_____%
3.用相位比较法测量水中声速
测量水中的声速时,将实验装置整体放入水槽中,槽中的水高于换能器顶部1-2厘米。

接收器移动过程中若接收信号振幅衰减较大影响测量,可调节示波器Y衰减旋钮。

由于水中声波长约为空气中的5倍,为缩短行程,可在ΔФ=0, π处均进行测量,共记录8组数据于表3中。

表3 T 0 = ℃
v 水=f 0×λ平均_____m/s. E=(v 水-v
理论
)/v 理论
=_____%
【数据记录与处理】
在用逐差法计算出两种实验方法所测得的声速v ,应同时下列校正公式计算出室温t ℃下的t v 值。

上述中各种测量声速的方法在计算时应对修正温度t ℃下的声速理论值。


0t v v =
已知:T 0=273.15K ,0v =331.45m/s ,比较所得结果,按公式E=(v 实验值
-v t )/ v t 算出百分
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