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史前及先秦绘画一.史前岩画、地画1、岩画的概念。
2、岩画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3、地画。
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二.彩陶(重点)P9—P111、新石器时代彩陶装饰艺术的题材、风格、形式法则与涵义;2、不同文化遗址具代表性的陶器彩绘作品。
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1. 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
《大口小底曲腹盆》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
《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作品题1.《人面鱼纹盆》:在圆形的盆内以对称的结构画出人面和鱼的形象,其人面是概括的绘画形象,在圆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
头上戴着尖顶饰物,耳边画出双鱼,嘴里还衔着鱼,考古学者认为这种人面与半坡氏族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具体含义的解释有:图腾,企求捕鱼丰收,生殖繁盛的祝福等说法。
2.《舞蹈纹彩盆》:新石器时代一幅重要的绘画性作品,氏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盆》,在陶盆内壁描绘着三幅相同五人一组,手拉着手的舞蹈画面,它不仅是彩陶图案装饰别具一格的创造。
也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它反映了原始人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舞蹈艺术,表现了劳动之余的快乐或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是反映原始社会现实生活唯一最早的作品。
3.《鹳鱼石釜图》:是画在陶缸上的彩画,从其构图意匠,艺术风格等方面来侃,是一幅完整的绘画,这幅画是用棕褐色与白二色,简劲有力的线条画一用绳索缚扎直立的木杆石釜之前有长嘴鹳鸟叮一大鱼的形象,用粗略的线条和单纯的颜色表现了古朴而真实的形象,显示出一个生动而真实的画面。
举例说明彩陶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答:彩陶艺术的发展演变,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状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艺术体现,彩陶的装饰题材和纹样结构的来源,最后都只能从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存在寻求解释,陶器的发明与农耕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发明了陶器。
“神农耕而作陶”的传说,把陶器的制作和作耕活动联系起来,就是反映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况。
《人面鱼纹盆》,在圆形的盆内以对称的结构画出人面和鱼的形象,其人面是概括的绘画形象,在圆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
头上戴着尖顶饰物,耳边画出双鱼,嘴里还衔着鱼,考古学者认为这种人面与半坡氏族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具体含义的解释有:图腾,企求捕鱼丰收,生殖繁盛的祝福等说法。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仰韶文化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
距今七千年到三千年的历史,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仰韶文化彩陶因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河南、陕西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属于这一文化系统。
据调查,发掘的遗址多达一千处。
三.战国帛画、壁画与漆画1、帛画(包括帛画的概念、特点及具体作品分析);(重点)P29—P30帛画是画在丝织品“帛”上面的绘画,具有独立的绘画样式。
湖南出土的战国时代的两幅帛画是《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反映中国绘画艺术脱离工艺装饰独立发展的早期面貌。
汉代帛画流行,很多壁画题材亦出现在绘于丝帛的画上,一些以丝帛为材料书写的论著也附有图画。
《西汉帛画》: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得一件震惊中外得彩绘帛画,它是了解研究西汉绘画艺术得极为难得之遗物,《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艺术特色?人物龙凤帛画是一幅现存最早的绘画之衣,是战国时期的楚帛画,它的主题表现一贵妇人乞祷以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在,体现了楚国当时的奇异幻想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化世界。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勒的表现手法,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人物御龙帛画是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主题是升天,画面是楚国大夫屈原驾驭飞龙,它是以单线勾勒,设色平涂兼施渲梁,用笔应物象,象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2、文献记载中的壁画,壁画的功能和当时的社会意义;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是(秦代),咸阳一号宫殿出土的(流云纹及四方连续的几何纹壁画)残片,咸阳三号宫殿出土的(人物车马图壁画),是最早的壁画遗物。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是(秦代)的(人物车马图)。
卜千秋墓壁画《升仙图》是(西汉)时期的作品。
洛阳老城西汉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鸿门宴》河北望都墓室壁画和林格尔墓室壁画——《升官图》《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牧马图》3、漆画。
二章秦汉绘画战国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云南出土的铜雕《虎噬牛案》,汉代代表作有《长信宫灯》《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一.壁画(宫殿、墓室)1、文献记载中的秦汉壁画;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是(秦代)的(人物车马图)。
2、秦代墓室壁画;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3、汉代墓室壁画:汉代壁画的内容、绘制手法。
现存汉墓室壁画有:卜千秋墓壁画《升仙图》是(西汉)时期的作品。
洛阳老城西汉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鸿门宴》河北望都墓室壁画和林格尔墓室壁画——《升官图》《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牧马图》《西汉帛画》是表现(墓主人升仙的情景)。
15.我国目前存在的最早工笔重彩壁画是(西汉帛画)。
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简述重要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洛阳西汉的千秋墓、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山西平陆枣园村、河北望都、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其中千秋墓最早。
山东武化祠主以描写历史的故事人物宣传儒家教义为主。
南阳以赵寨砖瓦石画像古墓为代表,取材有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面,奇禽异兽和神化传说、天文星象二.帛画(重点)P521、长沙马王堆墓室帛画及其在当时礼仪之中的意义。
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随葬品中的几幅帛画,为我们考查西汉绘画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帛画是画在丝织品“帛”上面的绘画,具有独立的绘画样式。
迄今最早发现的帛画是湖南长沙发现的两幅战国时代《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反映中国绘画艺术脱离工艺装饰独立发展的早期面貌。
汉代帛画流行,很多壁画题材亦出现在绘于丝帛的画上,一些以丝帛为材料书写的论著也附有图画。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有一、三号墓的两件铭旌、.。
帛画呈“T”形,全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灵车前举扬,具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作用。
一号墓出土铭旌全图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上段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宇宙或生命的主宰之神(可能是传说中的女娲或烛龙),两侧有仙鹤唳鸣,一角画带有金乌的太阳及扶桑树,另一角画带有蟾蜍和玉兔的一弯新月,一女子飞奔月亮,可能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天宫的下端有天阙,两司阍守门,又有神豹护卫,充满了神异想象;中段人间部分画墓主人的形象,身材肥硕,衣着锦绣,神态庄重,前有人跪迎,后有侍女相随,极力渲染长沙国丞相夫人的尊贵身份,画中形象与墓中女尸对照甚为肖似,显示出汉代肖像画的水平;中段下部画厅堂,中设案摆列鼎壶羽觞,两旁有人对坐向死者致祭。
下端地下部分画一裸体巨人手托大地,立于两条大鱼背上,可能是传说的人物为主要题材,马王堆帛画反映出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绘画基本成熟的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有一、三号墓的两件铭旌、三号墓的车马仪仗图、导引图及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等。
一号墓铭旌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时覆盖内棺之上。
帛画呈“T”形,全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灵车前举扬,具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作用。
马王堆出土帛画表现灵魂升仙,在图绘的内容及形象塑造方面,马王堆帛画则丰富得多。
一号墓出土铭旌全图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上段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宇宙或生命的主宰之神(可能是传说中的女娲或烛龙),两侧有仙鹤唳鸣,一角画带有金乌的太阳及扶桑树,另一角画带有蟾蜍和玉兔的一弯新月,一女子飞奔月亮,可能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天宫的下端有天阙,两司阍守门,又有神豹护卫,充满了神异想象;中段人间部分画墓主人的形象,身材肥硕,衣着锦绣,神态庄重,前有人跪迎,后有侍女相随,极力渲染长沙国丞相夫人的尊贵身份,画中形象与墓中女尸对照甚为肖似,显示出汉代肖像画的水平;中段下部画厅堂,中设案摆列鼎壶羽觞,两旁有人对坐向死者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