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在黑格尔眼里时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空间占有量的一系列展开。
的确,在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是看不见时间的,时间只存在于我们大脑思维的感觉与判断之中。
关于时间、空间以及二者关系的问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意识里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构成成份,换句话说,时空观念是个不确定的认识,对于其更深层次的理解,足可以确定我们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与创造力,某种意义上说时空观代表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代表了其对世界的最大理解程度。
德国自然哲学家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人通过它去感知事物,才给予事物以时间性和空间性。
而马赫更是断言,时间和空间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这两种判断异曲同工,都在说明时空观念的产生与我们人类大脑之间的密切的物质联系,这倒给研究大脑生理学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原则性的启示与方法。
再来回味一下近四、五十年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电脑的发明与更新换代,没有理由不让人类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未来的科技进步是否可以产生完全替代人脑智力功能的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果这样,那么人类就有了成为自己创造发明的附属品的可能。
这种认识或许是一种假设,或许还有可能实现,无论怎么说,人类对电脑的开发已经动摇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神密性,人脑功能形式的可复制性,即电脑的发明已经充分地表明人类精神世界的必然物质属性。
神话般的灵魂是不存在的,以各种电磁复杂作用形式存在的人脑的有机功能完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表现形式,虽然特殊还是脱离不了其必然的物质性。
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终结所有的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陈旧、迷信、僵化的意识,甚致于传统的宗教性俗套都不应当羁绊我们的本来就是活的,跳动着自由的物质性心灵世界,上帝只能代表自然的整体本性,而无权决定人的自身存在,反倒是人类才真正地发明了上帝,认识到了自然更深刻的一面。
人类可能永远也寻求不到上帝的踪影,可是从人类与上帝这一必然的依赖性中已经说明了人的伟大,自然如果不是上帝的话,那么上帝就是人类自己。
十二世纪产生过一位伟大的阿拉伯思想家,他综合了阿拉伯哲学过去的一切成就,并且对西欧中世纪哲学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是伊本—路西德。
伊本—路西德认为,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在空间上都是有限的。
由于物质的运动才有了时间的存在,才产生了时间现象,归为一点,时间是空间变化产生的连续性效果,变化着的空间表现为时间的存在,人们只能通过变化来测量时间。
伊本—路西德的时空观显然与黑格尔的时间是空间的展开达成了默契。
而今天庞大的科学体系所赖以支撑的基点、节点之一就是时空观念的改变上,就是时间与空间之间所必然依存的联系上。
生命是有感觉的,表现在生命能够有条件地利用无机世界的客观因素演绎着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生命运动。
而所有生命形式,从最小的微生物到巨大的动、植物体包括人类在内却也有着共同的生命依托——水世界的存在,至少在地球,在人类所认识到的领域,水对有机生命世界的产生是无法替代的。
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的桥梁完全可以认为是由于水的存在而搭成的。
不管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非生命与生命,以及生命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的必然存在关系怎样,总之以人的思维、人的感受来判断臆造其它生命的自身感受,甚致非生命内在结构的变化都是妄为的,难以达成目的的,就象面对面的两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手段,又有谁能体会到对方的真实感受呢?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就是如此,在人类无法以平等的手段与其它客观物质存在现象进行必要的沟通的话,那么人类认识自然的一切方式和方法都附带了人性化的东西,都是单方面的结果,都会引起其它生命以及自然界必然决然的回应。
空间和时间在人类行为中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抽象符号等思维形式加以交流、融汇、认识、提炼的客观存在现象,在其它生命形式的意识感受里就未必能如此。
人类不能否认其它生命对世界对时空的感受,但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准确真实地体会到其它生命形式内心对世界的感叹。
从生命角度来看,动物世界的身体结构大致相仿,都具有大脑、四肢、躯干等基本构成。
动物界普遍的大脑现象就足可以激发起人类头脑中的思维与想象,为什么我们包括其它生命在内都长着形状和功能相去甚远的大脑,而且这并非统一、一致、完全相等的客观现象,却在人类的头脑中划上了统一的符号。
如果再将这种想象延伸至人类个体的每一个大脑中的不同的意识固存,那么我们的思维就会象展开翅膀一样,在人类社会,在自然,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去寻找这一切现象背后所隐藏起来的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推论,时间和空间这两种人类意识思维逐渐发展起来的感受,一半来自于人类大脑的调节功能,一半来自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来自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认识。
在那个广阔悠远的自然界蒙发初期,在生命形式降临到我们地球、海洋的初期,在人类开始了创造活动的时刻,天地万物所促成的人类大脑中已经开始了积淀这来自于自然演化遗迹的沉积过程。
今天的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可靠的记录历史变化手段的现代人类,唯一要做的恐怕只有在寻找无数历史线索中发现人类走向未来的路标。
而时间和空间只有在被人类当成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物质手段(就象我们手里的工具一样)来充分利用之时,才可能发挥它本来就具有的巨大的客观感受力量。
在这个以存在为其根本特点的客观世界里,象数理、几何所描述的那种抽象化,绝对化,均匀空洞的时空观念无疑具有最大的欺骗性,而科学的进步更是以对科学的重新审视与批判而获取的。
人类历史的进步亦是如此。
人类的时空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性时期。
一是史前文明的产生,二是牛顿力学的建立,三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确定为标志。
这里做为人类整体意识形态进步为标识的时空观念是以科学体系的确立为分界的。
而且人类整体时空观念的进步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的人的时空观念的发展,历史上无数杰出伟大的朴素、直觉的时空观念,时空意识要远远超过了今人。
但他们超前的时空意识并不属于和代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而是未来人类进步过程中某一时代的普遍共识。
埃及的金字塔,这在今天人类的眼里将会被普遍地当成一种象征、一座丰碑。
但在金字塔背后所夹带的人类文明又有多少呢?古埃及文明早已成为人类历史的过去,除了庄严宏伟的巨大建筑,留给我们的除了赞叹惊奇之外,恐怕就是遗憾了吧!从这一点上来看,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则要伟大得多,也重要得多。
因为除了客观的创造物,古希腊的神庙,雕像与建筑、中国的青铜器、瓷器、造纸、印刷、长城之外,还留传下来了更为宝贵的主观思想的创造物:众多的思想文化流派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
形成了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两股源头。
人类的科学思想正是从东西两股文明的交锋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
再宏伟的建筑也总有被瓦解、摧毁的一天,而由抽象的思维符号所凝聚发展起来的人类真正意义的文明将会被做为普遍的共同的经常使用的工具为人类所看待。
从石器到铁器,从长枪到大炮到汽车、到电脑,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人类最锐利的武器寄寓在小小的文字、符号里面,寄寓在人的心灵世界的可驾驭之上。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生动的描绘的那样:“打败蒋介石所依靠的不是手中的枪,而是手中的笔”。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是人类思想意识的进步。
未来的世界掌握在能够灵活地运用和开发人类庞大思想知识体系的人的身上。
文明的产生便已标明了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
以一定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为测量手段统一起来的人类创造活动,不仅调合了社会生产、分工所带来的巨大不便,更主要的是弥补了人类心灵世界的诸多意识性差异,起到了类似于语言、文字般的社会作用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意识趋向越来越朝着某一更为简捷更为普遍准确地揭示一切自然现象的思维表达而发展。
在中国,中华文字体系、文学体系的演变与此相适应,在西方则以更为简单、抽象化的文字和数字符号为代表。
中国人的思维意识里保留过多的思维手段是以阴阳、五行等演义出来的仁义、道德、精神、伦理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文明则是强调以数理、几何、逻辑、推理为主的对自然现象空洞外表的精确模仿。
中华文明中更注重人文精神。
强调的是完善自我;西方文明中更注重了对自然的征服上,改变的是他人。
两种文明在欧亚这块世界上最大陆地的两端交相辉映,最终在欧洲形成了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文明。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巧合。
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爆发了著名的思想论战,“百家争鸣”就是那一时期的生动概括。
没有什么更具体的历史陈迹来标注那一时刻给后世人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而从仅存的文字记录中足以明确地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
同一历史时期,欧洲古希腊也发生了奠定欧洲文明形成的思想体系。
决定人类文明史的最主要的两种思想体系,几乎同时在2500年前左右爆发了。
如果说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表现在其宏伟的建造之上,那么希腊文明,中国文明则以其准确完善的思想体系著称于世,这导致了现代文明的产生。
科学体系的建立对人类时空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
牛顿力学的建立,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从此,人类社会前进的步子大大加快了。
尽管牛顿力学在其完善的数理表达形式,以及牛顿力学产生之后所引发的人类社会巨大创造力的空前释放,这两个方面都是无以伦比的,但牛顿力学在最初的,以最为基本的时空观念所假定的前提条件中已经蕴含了经典力学未来发展所将要面临的危机。
按照牛顿的说法: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处所的移动。
可见牛顿的这种抽象化、数学般的时空认识还没有超越在他数千年前的我们古代哲人。
但正是这种数学般、抽象化的时间假设,把自然的直观与人类对数理的理解完善地结合起来,在解释和揭示普遍的自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现象中极大地符合验证了人类头脑中的预想,满足了人类头脑中那个天然形成的生理意识欲望,并由此更加激发了人类对自然各种复杂现象的探求。
现代科学以牛顿力学的创立为转折点,步入到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期。
历史是连续性的,科学的时空观念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为开端,那么其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爆发的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革命就无从谈起,因为那场革命的直接对象就是冲着经典力学体系而来,而动摇其根本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便是对牛顿力学时空观念的背离而引发的。
从此,数学般抽象化均匀流逝运动着的时空意识不再属于我们人类,世界在其最根本的时间空间里已经融为了一体,人与人之间所谓绝对分离的时空意识已经变得过时,存在的你我,甚至已经逝去的我们先辈们都注定了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共存。
经典物理学(牛顿力学发展了的体系)在描述微观世界的运动过程中,越来越变得不适用了。
十九世纪末随着实验科学的发展,尤其是X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已经从事实上根本动摇了原子不可分、质量不可变的传统物质观念,动摇了经典力学和经典物理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