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查报告范文4篇*目录.产业调查报告范文.柑桔产业的调查报告.家乡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关于核桃产业发展调查报告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为了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发展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市政协xx年度工作要点,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产业现状(一)文化市场的发展——文化娱乐、印刷市场:到xx年底,全市有23家网吧,电脑总量有1200台,年营业额在200万元以上;从事卡拉ok厅经营的有30多家,主要分布在宾馆、酒楼等,年接待量在10万人次,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有台球经营户67户,年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
据统计,全市各类文化娱乐场所195家,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
我市从事印刷业的有34家,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从业人员近400人,年产值过1000万元,利税240万元。
——民俗、歌舞、音乐、器乐、工艺、美术、书法培训市场: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训班,全市不少干部、职工、居民、宾馆服务员都会唱民歌、跳土家舞;劳动部门从xx年以来,开始培训绣工达3000人次以上;永红音乐教学中心,长江琴行常年开设钢琴、电子琴等器乐和艺术表演培训,杨名贵的国画、陈焕祥的书法培训等,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民族文艺演艺业。
我市民族文化活动异常活跃。
一方面,南剧团发挥了民族文艺骨干的作用,年均下乡演出100场,为部门接待演出30场以上;另一方面,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大量涌现,市城有“百荷花”、“夕阳红”、“祥和”、“红玫瑰”、“龙腾”、“诚信”等10多个民族艺术团体。
大路坝等3个乡镇均建有业余文艺演出队,官坝村还建立了一支苗寨农民演出队。
全市农村还有许多道师班子,他们亦文亦农,逢白会演出。
(三)根艺、石雕、盆景业。
我县的根艺、石雕、盆景业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涌现一批像李永强、何平等艺术创作骨干,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后荣获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审定的高级根艺美术师职称。
周功福、魏长恩、李永强的根艺业绩已入编《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等大型辞书,杨隆林等6件作品入编《中国民间艺术通鉴》,谢先华的石雕“龙船调”,获昆明国际艺术节铜奖。
我市工艺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8个地区。
高乐山镇肖军的“福”,单件出价20万元仍不愿脱手。
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万件,从业人员1000余人,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四)民族民间工艺业——土家绣花鞋。
全市规模较大的“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幺妹子十家绣坊”、“田大姐民族刺绣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绣品”等五家刺绣企业,注册资金800万元,绣工从业人数达到xx人左右,年产绣花鞋等产品20万件,产值过1000万元。
产品远销东南亚、德国、法国等地。
尤其是“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武陵山边区最具实力的专业刺绣公司。
——油茶汤、神豆腐、咂酒。
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独特的历史饮食习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汤、吃神豆腐、饮咂酒,不仅食用方式独特,其制作工艺也很讲究。
我市的许多宾馆、酒楼,把油茶汤、神豆腐、咂酒作为特色菜肴和美酒佳酿来招待客人和贵宾。
忠堡168工厂生产的油茶汤已进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销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边市场广为畅销,咂酒被指定为接待用酒。
(五)文物保护与文化品牌。
我市文物资源存量丰富,地面不可移动文物达3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州级3处,县级20余处。
xx年以来,文体局、尖山乡政府曾先后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唐崖司村”、“唐崖土司城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唐崖土司城民俗文化风情园”项目进行申报或招商引资,虽未达到预期效果,但为开发土司皇城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市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品牌开发、民族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传承,使我市的南剧、地盘子、板凳龙、唢呐、干龙船等重点民间艺术,已成为我市的文化品牌。
还推出了“民间唢呐节”、“中国梨树文化节”、“乡村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
为外界熟悉我市,了解我市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六)民族文化与现代传媒。
近年来,我市拍摄了电影《丛林无边》,编排了大型南剧《女儿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政协文史委编纂了《民族文史》系列,民宗局编纂了民族文化丛书系列,文体局开办了《唐崖》期刊,登载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歌谣、乐器、对联等,为开发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我县现代广播电视传媒,基本形成了“全市一张网、上下一条边、传输现代化”的网络格局,干线采取750mhz传输系统,联网用户分配网改成550mhz系统,覆盖全市105个行政村26900户近20万人。
从xx年起,开通了文娱频道,开办了《文艺时空》、《黄金剧场》、《百味人生》、《镜头里的唐崖》等娱乐性、趣味性很强的节目,极积探索了创办文化娱乐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一)概念不清,认识不足。
一是对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概念不清,把文化产业列入意识形态范畴;二是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属性概念不清,习惯于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混淆起来,认为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部门或民族宗教部门的事,有的甚至认为民族文化是落后的东西;三是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不清,文化产业还游离于市场以外。
党的xx大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概念上进行了明确的区分,文化事业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其发展是靠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来支撑,而文化产业是靠创造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为主要特征,以市场营销为手段,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1985年,我国正式把文学艺术列入第三产业,旅游文化、演艺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已成为现代消费时尚,成了名富其实的文化产业。
但由于对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在传承、挖掘、整理和开发过程中,降低了民族文化的纯度,有的甚至严重缺失,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二)规模偏小,产品不精。
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初具规模的刺绣业,根艺、石雕、盆景业,演艺业,娱乐业等,有的产品精度不够、规模偏小,有的产品打不开市场,有的占领了市场又将失去。
根艺、石雕、盆景业,在传承和开发方面没有找好结合点,产品缺乏展示平台,市场局限于“内销转外送”。
小村的花背篓系列,没有规模,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此外,其它的民族文化产品,星星点点,没有走向市场,更谈不上占领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剥离,融合不够。
我市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缺乏文化包装,虽有几首民歌供游客欣赏,但档次不高;官坝土苗风情园虽有院校在规划,但文化底蕴不足;唐崖土司皇城遗址,虽文化底蕴厚重,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不但挖掘不够,连块招牌都没有,更谈不上与文化融合;青灵山公园气势磅礴,景区群山起舞,但缺乏准确的定位建设和文化包装。
其它文物、遗址、景点,没有系统地连接,没有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
(四)非物质文化挖掘不深,文化产业开发不够。
我市土苗文化底蕴丰厚,但县城缺乏人文底蕴展现。
秦国镛父子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航校并首任校长、首次在自己领空飞行、首次航线飞行、首次单机远航、首次夜航、首次空袭、首次击落日军飞机“七个第一”!其子秦家柱有“淞沪神鹰”之称!这些都只能在民族文学丛书中看见。
秦云龙,晚清贤吏。
在担任四川会理知州期间,“息兵戎、赐盐帛”,大力推行“亲藏近彝”德政而有功于朝廷,多次受皇帝嘉奖和封赏,他还将贵为宫廷音乐的扬琴曲辗转带回家乡,历经艺人不断融合成地方曲艺品种。
xx年,以恩施扬琴曲为名称,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录;秦子文,晚清著名中医。
所著《玲珑医鉴》一书分8本,共35万,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在“失传”半个世纪后,在来凤偶然发现,由国家中医古迹出版社整理出版。
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有的已经被别人利用。
(五)保护机制缺失,法规不完备。
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缺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
从市场的主体看,一部分文化企事业还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外。
从配置上看,主要依靠行政,市场发挥不充分等;二是市场主体力量单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在文化产业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造成了谁都在管、谁都没管的问题;四是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鼓励、保护和利用,外地人才没有资金引进,传统的工艺、艺术得不到传承甚至流失,形成了自生自灭的民族文化产业。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
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大力营造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氛围,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把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工商和价格管理、土地使用、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到位。
市政府成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组织起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落实鄂发[xx]7号文件的《实施细则》,用政策法规来调节和保护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和艺人保护机制问题。
在投入方面,建立起政府投入、金融信贷、民间融资、个人出资、企业筹资等多元投资方式;在人才保护方面,既要重用和培养乡土人才,又要舍得资金引进优秀人才,对创作、编导、表演艺人、民间民俗艺术传人、手工艺人等要建档立卡,纳入人事、劳动、文化部门管理,建立政府奖励制度,建立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研究的民间组织。
为加快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保障和人才保证。
(二)科学规划,搞好保护与开发。
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开发规划。
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条件成熟的先期开发,基础工作欠缺的缓后开发,科学制定民族文化开发规划,循序渐进地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工作,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重点做好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艺术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的规划。
在旅游开发方面,要先期开发坪坝营、官坝和尖山土司皇城。
坪坝营风景游在完成基础设施和索道建设后,要考虑民族文化对旅游的包装规划和人才培训规划;官坝土苗风情游,则应严格按照院校的设计方案实施;唐崖土司皇城名胜游,应对土司皇城原貌进行勾划,使之原始轮廓清晰可见,规划布局相应配套的文化服务、餐饮服务;在民族工艺产品开发方面,首先要做好优势民族工艺产品的开发规划,我县的民族刺绣业已初具规模,应制订精品标准和新产品开发方案;根艺、石雕、盆景开发,要搞好传承与开发方案,做到传承与开发相结合,最大可能地做成集团产业,对零星的文化产品要做好划行归市工作,避免杂乱零散缺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方面,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和开发,如摆手舞、敬酒歌、唱孝歌、哭嫁歌、薅草锣鼓、唢呐曲调、干龙船、民间曲艺曲掘、整理、对模的有传媒娱乐等的高级根艺美术师、根艺美术师职等,能开发的要开发,能搬上舞台的要尽量搬上舞台,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代嫁接后搬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