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加工工艺--机加工加工方法方案

机加工工艺--机加工加工方法方案

1. 扩孔 用扩孔钻对工件上已有的孔进行扩大加工。
a
p
dm
2
dw
dw
dm
加工精度:IT10~IT9,表面粗糙度:Ra=3.2~1.6um
2. 铰孔 用绞刀对工件上已有的孔进行精加工。
加工精度:IT9~IT7,表面粗糙度:Ra=1.6~0.4um
钻——扩——铰 是非常典型的工艺。
钻、扩、铰只能保证孔本身的精度,不易保证孔与孔之 间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磨削的应用
可加工铸铁、碳钢、合金钢等一般结构材料,也能加 工高硬度的淬硬钢、硬质合金、陶瓷、玻璃等难切削材料, 但不适宜塑性较大的有色金属。
磨削加工表面:外圆面、内圆面、平面、各 种成形面。
1. 外圆磨削
1) 纵磨法
广泛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及精磨,特别适用于细长轴 的磨削。
2) 横磨法
一般适于成批及大量生产中,磨削刚性较好,长度 较短的工件外圆表面,或者两侧都有台阶的轴颈,尤其是 工件上的成形表面,只要将砂轮修整成形,就可直接磨出, 较为简便,生产率高。
1. 铣削特点
1)生产率高(多齿刀具、速度高); 2)散热条件好; 3)容易产生振动。
2. 铣削的应用
主要加工平面。同时可加工沟槽、成形面、切断等。
§5 磨削加工
用砂轮作为刀具磨削工件的工艺过程。是零件精加 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加工精度:IT7~IT6,表面粗糙度:Ra=0.8~0.2um
高精度磨削:表面粗糙度:Ra=0.1~0.008um
不利于工件的加紧。
2. 端铣——用面铣刀的端面刀齿加工平面
的方法。 ae
对称铣:铣刀轴线与工件铣削宽度的对称中心线重合。 不对称铣:铣刀轴线与工件铣削宽度的对称中心线不重合。
ae
端铣法可以通过 调整铣刀和工件
的相对位置,调
节刀齿切入和切
出时的切削厚度,
ae
从而达到改善铣 削过程的目的。
铣削工艺特点及应用
颈部——头部和过渡锥的连接部。
过渡锥——引导拉刀前导部进入工件预制孔的锥体。
前导部——拉削开始时,使工件的轴线与拉刀的轴线重合, 并可检查拉前孔径是否太小,以免拉刀第一个刀齿因余量太 大而损坏。
切削部——用来切除去全部加工余量,其长度根据工件的加 工余量和刀具后以齿较前一齿的齿升量确定。
校准部——对加工表面起挂光、校准作用,刀齿无齿升量, 最后确定加工表面的精度及粗糙度。
§4 铣削加工
铣削是平面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加工精度:IT8~IT7,表面粗糙度:Ra=6.3~1.6um
一、铣削加工设备
龙门铣床 铣床
升降台式铣床
二、铣削方式
立式铣床 卧式铣床
周铣 — 用圆柱铣刀铣平面。 端铣 — 用端铣刀铣平面。
主轴 机主 构轴
变 速
横梁
吊架
卧 式

纵向工作台
能 升


转台
① 实体零件:钻孔— 扩、铰
② 已铸出、锻出孔: 镗孔
3.车端面、切槽、切断
4.车锥面
1) 转动小滑板法

可加工内外圆锥面,且不受 工件锥角大小的限制。
D
d
2) 成形刀法
l
适于加工锥面较短的内外圆锥面, 且不受工件锥角大小的限制。
3) 偏移尾架法
可加工较长的锥面,但不能加
工锥孔及锥角较大的锥面。 80
转塔式六角车床 — 适于加工 零件尺寸较小、形状较复杂的 中、小型轴、盘、套类零件。
立式车床 — 适于直径较大、 长度较短的重型零件。 (L/D=0.3~0.8)
数控车床 — 适于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复杂形状的零件。
主轴箱 卡盘
刀架

尾座





床身进给箱丝杆来自光杆床腿 溜板箱
一、工件装夹的方法
1. 研磨
加工精度:IT6~IT5,表面粗糙度:Ra=0.2~0.012um
2. 珩磨
3. 抛光 4. 超级光磨
第三章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 外圆面的加工
加工方法:车、磨、研磨 外圆面的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本身的尺寸精度(直径、长度等); 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等; 位置精度:同轴度、垂直度等; 表面质量:
铣 床
横向工作台 床 身
升降台
主要用于铣削中小型零件上的平面、沟槽,尤其是螺 旋槽和需要分度的零件。
立 式 万 能 升 降 台 铣 床
立式铣床上面铣刀或立铣刀可加工平面、台阶、 沟槽、多齿零件和凸轮表面。
龙 门 铣 床
适合于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加工中型或大 型零件上的平面和沟槽。
数 控 铣 床
这种铣床除了加工平面、台阶、沟槽外,还可以加工 复杂的立体成形表面。
一、磨削过程
指砂轮表面的磨粒从工件表
结合剂
面切除细微金属层的过程。
空隙
砂轮 磨粒
工件
万能外圆磨床可用于内外圆柱表面、内外圆锥表面 的精加工,虽然生产率较低,但由于其通用性较好,被 广泛用于单件小批生产车间、工具车间和机修车间。
无心外圆磨床是一种高生产率、易于实现自动化的 磨削方法,适于成批、大量生产。
易传散出去。使刀具磨损加剧。 4. 钻削的应用
钻孔主要用于粗加工。如螺钉孔、油孔、内螺纹底孔等。 单件、小批生产中、小型工件上的小孔(D<13mm),
常用台式钻床加工。
中、小型工件上较大的孔(D<50mm),常用立式钻床加工。
大型工件上的孔,则采用摇臂钻床加工。 回转体工件上的孔,多在车床上加工。
二、扩孔和铰孔
第二章 切削加工方法
§1 车削加工
车削 — 用车刀在车床上加工工件的工艺过程。
加工精度:IT8~IT7,表面粗糙度:Ra=1.6~6.3um 主运动 — 工件的旋转运动。 进给运动 — 刀具的直线运动。
所以:车削加工适宜各种回转体表面的加工。
普通车床 — 适于各种中、小 型轴、盘、套类零件的单件、 小批量生产。
4) 靠模尺法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可加工内外锥面。 120
5.车成形面 1) 双手控制法 2) 成形刀法 3) 靠模尺法(轨迹法) 6.车螺纹 7. 滚花
二、车削的工艺特点
1. 易于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 2. 加工过程平稳。 3. 适合有色零件的精加工。
钢铁:粗车 半精车 精车 磨削
有色金属:粗车
卧式镗床
立式双柱坐标镗床
铣镗加工中心
主轴进给镗孔
用平旋盘镗大孔
钻孔
单刀铣端面
面铣刀铣端面
镗床加工范围
镗内螺纹
§3 刨、插、拉削加工
一、刨削加工
刨削是平面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加工精度:IT8~IT7,表面粗糙度:Ra=6.3~1.6um
牛头刨床:适于加工中、小型零件。 刨床 龙门刨床:适于加工大型零件。
“引偏”原因
① 横刃的存在产生很 大的轴向力
② 钻头的刚性和导向性差
防止“引偏”的措施:
① 预钻锥形定心坑;
② 采用钻套导向钻孔;
③ 刃磨时,应尽量使两个主刀刃对称一致。
2) 排屑困难 ① 使工件表面质量降低;
② 卡死、甚至折断钻头。
3) 散热条件差 钻削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集中在工件和钻头中,而且不
柄部(尾部)— 夹持 切削部分 颈部 — 连接(过渡)作用
导向部分 — 导向作用
工作部分
切削部分 — 担负主要的切削工作
2. 钻削用量
钻削深度
ap:
ap

dw 2
进给量 f :
钻削速度 v :
v dwn (m/s)
1000 60
3. 钻削工艺特点 1) 钻孔时钻头易产生“引偏”
“引偏”方式 ① 轴线引偏 — 刀具旋转 — 钻床上钻孔 ② 孔径扩大 — 工件旋转 — 车床上钻孔
角度铣刀:用于铣角度槽和斜面。
成形铣刀:用于铣削各种成形表面。
1. 周铣——用圆柱铣刀铣削平面的方法。
顺铣:在切削部位铣刀的旋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
逆铣:在切削部位铣刀的旋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
n
n
vf
vf
刀具寿命长;
刀具磨损严重;
顺铣 工件表面质量高; 逆铣 工件表面质量低。
有利于工件的加紧。
精密磨削(Ra=0.04~0.1um) 传送带 工件 超精磨削(Ra=0.012~0.025um)
张紧轮
压轮 支承板
镜面磨削(Ra=0.04~0.1um)
2)高效磨削
高速磨削: v 50 m s
强力磨削:以大的磨削深度、小的磨削速度进行磨削。 砂带磨削:以砂带代替砂轮进行磨削。
§6 光整加工
表面粗糙度:Ra=0.025um
后导部——用来保证拉刀最后一齿与工件间的正确位置,防止 拉刀在即将离开工件时,因工件下垂而损坏已加工表面及刀齿。 尾部——支持拉刀不使其下垂。
工艺特点:
1)生产率高 2)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3)拉床结构和操作比较简单 4)拉刀价格昂贵、寿命长 5)加工范围广 应用:
主要适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尤其适合在大量生产中加 工大的复合型面。
3) 深磨法
磨削时用较小的纵向进给量,较大的谢却深度,在一次行 程中切除全部余量,生产率较高。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 加工刚度较大的工件,且被加工表面两端要有较大的距离允许 砂轮切入和切出。
4) 无心外圆磨
导轮 磨削轮 工件

磨削轮 工件 导轮
托板
托板
主要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销轴类零件,特别适合于 磨削细长的光轴。如果采用横磨法,也可以加工阶梯轴、 锥面和成形面等。
扩孔钻
铰刀
三、镗削加工
用镗刀对已有的孔进行再加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