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为了你的期待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吴婷记得查分那天,我和朋友刚从西岭雪山玩雪归来,还没到家。
身边没有联网的电脑,但我又迫不及待想知道成绩,于是打电话拜托一个研友帮我查。
听我报完准考证号等信息后,电话那头的他好几秒没出声,我的心开始忐忑起来,忙不迭地跟他说:“你别一下子报出分数,一科一科,慢慢念给我听。
”“政治72,基础卷107,实务卷126,英语84,好高啊……”跟着他念的节奏,我心底慢慢积蓄的喜悦在他念出总分389那一刻达到了顶点,我按捺不住地跳了起来。
虽然我没敢奢想考第一名,但按照往年的初试分推算,这个分数绝对不低。
因为初试没有排名,复试通知下来时我才知道自己考了全院第一名。
幸运的是,复试又得了第一名。
现在,我抱着感恩的心情,奉上我这一年的考研经验,希望那些和我一样有期待且有实干精神的人能够从中获益。
写在前面——不去改变,明天也许更糟也许现在的你正在就业和考研这两个选择之间纠结困惑,那我的经验可能会给你一点启发。
我2012年毕业,本科就读二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跨考厦大广告学学硕。
没错,我不是应届生,因为我放弃了保研,一心想着毕业就工作。
虽然在校时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也拿过许多奖学金,按理说找工作会有很大的优势。
其实并不尽然,朋友鼓励我当语文老师,家人劝我考公务员,但这些都不是我所追求的,因而可供选择的就业空间就狭窄了。
毕业前夕,我被院长推荐到一家事业单位做编辑写稿,在工作中我逐渐发现自己新奇的想法很多,越来越想从事一份能将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创造性想法结合起来的职业。
加上沉闷、客套寒暄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压抑,我知道以后我会更加厌倦。
于是,过完春节,我选择了辞职,回母校租了一间教师公寓,3月份正式准备考研复习。
我的考研关键词一、计划无论你从何时开始复习,都要从开始准备那刻起给自己定一个复习计划。
我一般是这样给自己定计划的:阶段性的总目标(专业课、英语、政治)——每周目标——每天目标。
阶段性总目标和每周目标我只在脑海中规划,每天的目标有时会按照专业课、英语、政治的顺序简单写一个便签,罗列今天要完成几项。
复习初期我借鉴了以前学姐学长的经验,买了个小本子准备写复习日志,但写了3天就写不下去了,感觉每天无端给自己多布置了一个作业,好累!二、效率考研耐力加刻苦很重要,但相比之下,我更加注重效率。
比如,我从3月份到来年1月考研共有10个月的复习期,算是蛮长的。
我之所以开始得早,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我不是埋头苦干耐力型选手,没办法做到早上五六点就去图书馆占位置,吃完三餐又继续看书,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去休息;其次,我经不住诱惑,朋友叫我去耍我就没精神看书了。
这样,我相当于给自己预留了耍的时间,算是减轻罪恶感的一种方法吧。
复习时间具体安排如下:①3月到暑假结束:每周平均复习5天,休息2天。
每天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2小时左右,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为午休时间(大概每天9、10小时,跟上班族差不多,想着过完周五就可以happy,也就没觉得考研多累了);②9月到11月:变成每周休息1天,每天看书10、11个小时;③12月:每周休息半天,每天看书还是差不多11个小时(并没有刻意在冲刺期增加复习时间,因为个人认为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不过既然已经预留了耍的时间,那看书的时候就要全身心投入了,要保证耍了但阶段性目标仍能完成,这就是我要说的效率。
(如果你开始复习的时间本身就比我晚,相应的,给自己预留耍的时间就要减少。
)我一直以来学习效率都算蛮高的,并且会通过考研群里的对话了解其他人的复习进度,基本上会尽量让自己保持超别人一个星期或五天的进度(这点很关键,我可以根据别人的进度来犒劳自己或激励自己,比如我发现这周休息了两天,但看书的进度还是超前,那我会想着给自己多放一天假;但如果这周耍过头了,那我会稍微增加复习的强度,用高效率弥补回来,比如别人看这一章的内容要花2天,那我要尽量1天看完,这样就补回来了)。
一般情况下,只要你把复习时间每分每秒都用好,一定能完成自己的每日计划,甚至好些时候会提前完成,这时候如果不想看书了,不用逼着自己继续看书,因为明日的计划是明日的,今天剩下的时间就奖励自己吧。
三、调节和期待复习期间会有很多精神压力和厌学情绪,我的应对方法就是适当的调节和给自己预设一个期待。
调节:每天我除了复习之外,其他时间主要是在上网,比如看综艺节目,追电视剧、动漫。
尤其是每集只有20到30分钟,但是出了很多集很多季那种,比如《老友记》《海贼王》,感觉它们就像好伙伴一样伴随我考研的每个时期。
暑假前,我每天下午看书累的时候也会看一集下载的《海贼王》再继续看书,只是一集,没错,你得有自制力。
期待:有时候会不会觉得每天都是看书、看书、看书,生活很没意思?那就给自己一个幸福的念想。
比如,我每天的期待可能是晚上复习完就可以看一集《康熙来了》、每周的期待可能是这周六某热播剧又要更新了或周末就可以跟朋友去看电影了、每月的期待可能是下个月就可以在去看演唱会了。
复习的时候很累,那你就一定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乐天派来平衡疲劳,让自己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是在幸福地努力着!复习安排与方法整体上,我的复习期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3月至暑假前(英语和专业课)英语:1、3月至5月中旬:新东方绿皮乱序单词书记完,辅助做完一本阅读理解的资料书具体方法:每天4小时,每天记忆一个单元,然后做两篇阅读理解。
这阶段我用的是张剑的黄色那本阅读理解书。
总是错很多,但这本书的答案讲解得不清楚,我错了也不知道怎么错的。
考研后期因为我进度快,做完真题,又买了一本新东方的阅读理解来做,绿皮的,个人比较推荐用这本书。
首先它的文章和真题比较接近,我做过一篇关于非律师不能办律师事务所的文章,2014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第二篇有个选择题就与此类似;其次,它每篇题目的每个选项按ABCD都有详细解释为什么不选,比起对选项的笼统解释,相信这本书会让你进步更快。
备注:次日先复习前一单元的单词,再开始记忆新单元;定期要返回去巩固下之前的单词。
巩固的时候可以只看单词书最下方那些没解释的单词,每个单词前都有一个小方框,已经记住的单词就在前面打个勾标注一下,实在记不起来的单词再看上面的解释。
这样单词才会越背越薄。
2、5月中旬至暑假前:单词每日巩固,开始做97到04年的真题具体方法:每天4小时。
单词在整个考研阶段一直是伴随时态,与前一阶段的区别在于重点记忆之前没记牢的。
阅读理解的书做完了就慢慢做真题:每天一、两篇阅读、一周一篇完形和翻译。
我做真题阅读的顺序是:做题——翻译文段——查单词——对答案备注:查单词时,尤其需注意一词多义,因为你会从真题中发现许多单词的常考义项和新东方单词书上罗列的一般义项不一样,比如“lobby”,单词书上一般解释为“走廊”,真题中常考的含义却是“游说”。
这时候要以真题为准进行校正。
真题做多了你就会了解外国人习惯用这个词表达什么意思了。
97至04年的真题我用的张剑的书,04至13年的真题用的《考研真相》,对我而言,这两本书都不是特别满意。
前者把你预设为英语不错,所以答案讲得很笼统;后者又把你预设成英语比较差劲,答案讲得太过繁琐。
所以具体用什么书要靠自己感受,若单论真题文段翻译的专业性,我觉得张剑的翻译好一些。
专业课:3月——暑假前:两周左右将9本书浏览一遍,然后开始整理笔记。
具体方法:一些同学觉得第一遍看书要细致,但我不是这样做的。
我第一遍看书很快,两周左右匆匆把9本专业书翻了一遍。
因为主要不是为了弄懂,仅仅是为了整理笔记时有印象,能迅速翻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我把新传学院历年真题的题目整理了出来,按照每本书考过哪些真题整理成不同的word文档.比如《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出现过哪些真题,是哪年考过。
整理真题也可以让你知道哪些书重要哪些书次要。
接着,我就按照9本书的重要程度,同时参考了一个师兄卖给我的聚英全书,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顺序分类整理每一章的笔记。
考过的知识点我会标注哪年考的,考了几次。
因为我是用电脑打字,部分内容还可以根据别人上传的专业课笔记复制粘贴,少打好多字。
速度也比手写快,暑假前自己整理了6本书的笔记。
剩下3本比较次要的书(公关、报编和现代电视新闻学),我直接买了上届学长学姐他们整理的笔记。
虽然他们9本书的笔记都有,但那6本我主要以自己的笔记为准。
备注:公关、报编和现代电视新闻学考察内容不多,暑假前完全不用管。
二、暑假(7月和8月)英语:单词仍然是伴随态。
97到04年的真题若做完了,就继续做04年以后的。
近3年的真题留着别做,到了12月份实战模拟一下。
专业课:开始背诵,我在暑假背诵了四本书:《传播学教程》《中新史》《广告学概论》《广告心理学》政治:我在学校团报了启航的一个全程班,400多元。
7月份先自己买了套资料,每天看一章做一章的题。
8月中旬开始上辅导班,跟着老师节奏在复习。
很多同学埋怨政治班没用,事实上大部分原因是老师安排的阶段性复习目标没有认真执行。
备注:这个价钱的政治辅导班对我来说性价比不错,因为比起自己独立复习更系统更精炼,省了很多时间,节约下来的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我所强调的效率。
虽然我政治只考了70多分,但并非说明辅导班讲得差。
因为我平时做政治真题,选择题只错一两个,考试时却错了10分,而且由于没戴眼镜看不到墙上的时钟,没规划好答题时间,导致答最后一道论述题时只剩下5分钟,答案只写了整张纸的三分之一还都偏题了。
三、9月、10月、11月英语:单词依旧是伴随态。
真题阅读理解做第二遍,每周完成一篇完形和翻译。
11月加入作文的复习:一周写一篇真题大作文,保持感觉;小作文整理出10个模版;大作文按照现象类和哲理类分别整理了一些开头、中间举例、结尾的句子。
整理大作文有个小技巧,即可以仿照真题阅读理解的一些长难句整理一些句式,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考研真相》这本书里面就有长难句仿写句,我当时就参照了一下。
备注:在重做真题的同时,我于11月份买了之前提到的新东方冲刺阅读理解,就是在做这本书的时候阅读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因为之前真题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很不稳定,从错3个到错7、8个不等,其实往往都是在两个选项之间纠结,结果选了错的那个,而且“无中生有”和“主观臆断”这两种选项最容易错。
所以只要你能克服不被这两种选项迷惑,阅读就会有很大长进。
这本书我做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基本上最多错3个了,好多时候只错一个甚至不错。
如前所述,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能帮助我读懂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知道那些出题人设的陷阱了。
真题做第二遍的时候,我把历年真题的生词和一词多义的词以及做第二遍还是有点理解不畅的长难句用word文档梳理了一下。
最后一个月可用来集中记忆。
专业课:将暑假剩下的五本书背完,然后九本书反复背诵;搜集一些专业期刊、老师论文,整理出一些热点案例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