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活动种植花草树木心得体会

实践活动种植花草树木心得体会

《学习<园林植物与花卉欣赏>的心得体会》一、藤本植物的介绍其他物体(如树、墙等)或匍匐于地面上生长的一类植物。

藤本植物一直是造园中常用的植物材料,如今可用于园林绿化的面积愈来愈小,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三、宿本植物的介绍简介:指个体寿命超过两年,可持续生长,多次开花、结果,且地下根系或地下茎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一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著名的宿根植物包括:芍药、秋海棠、君子兰等。

分类:依其落叶性不同,宿根花卉又有常绿宿根花卉和落叶宿根花卉之分。

常绿宿根花卉常见有:麦冬、红花酢浆草、万年青、君子兰等。

落叶宿根花卉常见有:菊花、芍药、桔梗、玉簪、萱草等。

落叶宿根花卉耐寒性较强,在不适应的季节里,植株地上部份枯死,而地下的芽及根系仍然存活,待春天温度回升后,又能重新萌芽生长。

开花机理:宿根花卉有不同的开花机制,一般需要光周期(日照长短)或春化(低温),或两者都要。

宿根花卉经常需要光周期以刺激开花。

长日照植物开花需14小时或更长日照,中日照植物无论日照长短都开花。

短日照植物开花则需短日照(一般低于12至14小时)。

长日照植物能在其非自然开花季节通过人工补光刺激开花。

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夜间补光,从夜间10点到次日凌晨2点补充4小时光照。

草花,不下千种。

其中宿根花卉具备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养护成本低、收效快、群体功能强、生态效益大等综合优势,是花境造景中的主角。

四、体会与心得在未接触花卉学前,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我只知道这门学科讲的是花,可是我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的研究艺术.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光靠表面现象难以看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然。

通过一个学期《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五、总结1、对花卉学概念的深刻认识以前觉得所谓的“花卉学”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生态学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

但自从学习了花卉学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

2、花卉学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花卉学老师一个学期的课程讲解,加上我们课后复习和补充,对花卉学课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可分类总结如下几个方面:a、了解到了花卉的起源和分类;b、了解了花卉的多样性及分布。

如按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综合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按栽培类型分为:露地花卉、温室观叶盆栽、温室盆花切花栽培、切叶栽培、干花栽培及其他;按用途分为:切花类、盆花类、地栽类;还有其它的几种特殊分类类型等。

c、了解和掌握了花卉学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其实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我以前都没学过,我也不知道如何才可以学好这门课程,但是我觉得出去实习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多带我们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草草,看看我一天在课堂上看到的花卉品种是不是真的就那个样子。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组织一次关于花卉学的知识问答竞赛,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关心花卉学这门学科,也很有实际的意义。

园林植物与花卉欣赏院系:管理学院班级:物流管理二班学号:11072022020 姓名:汲珊珊篇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亲近校园花草树木(苏术)亲近校园花草树木作者:苏术单位: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联系电话:邮编:222114第一阶段:主题的确定我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亲近校园花草树木》活动内容:认识我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的名称、形状、科属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为这些花草树木设计名片活动目标:基础性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发展性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学习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分类的方法,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然,拥抱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校园的良好情感。

第二阶段:活动准备1、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分清每一个小组的调查范围。

2、调查了解学校的各棵花草树木的名字,上网查找(上图书馆、请教花农等)了解更加详细的资料。

3、了解绿色植物对人类的好处和我们应当如何爱护这些植物的有关材料。

4、每个同学选择自已调查的其中一棵树木或花卉,利用自己的美术能力,为它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美观、实用的“树名片”。

学生设计的树名片:1第三阶段:汇报交流1、教师了解学生课前调查、收集资料的情况,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本组调查、认识了学校中的几种树木或花卉。

2、每个小组派两名成员担任“小导游”,带领老师、同学走出教室共同认识校园里的这些树木和花卉,教师讲清路线后组织学生走出教室。

“小导游”进行介绍,师作适当的补充和点评。

3、介绍到哪一棵植物时,学生就亲手把自己制作的名片挂上去。

4、学生之间互评,其它同学可对在介绍的同学提出问题。

5、学生汇报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总结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做适当的点评和肯定。

6、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交流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明绿色植物对我们的好处和我们应如何爱护它们。

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和环保方面的教育。

第四阶段:课后延伸1、说明要为新校舍设计一份绿化方案(设计时应注意所选植物的生长期、实用性、美观性、以及布局的合理性、经费的有效性等)2、启发学生课后继续组织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植物的生长、保护、种植、管理;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不同条件下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评析】:“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鼓励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下面就我执教的《亲近校园花草树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作几点分析。

一、立足生活、确定主题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科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发现身边的科学”是依据儿童特点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亲近校园花草树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的确定能依据学校实际(官庄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园的绿化不错,校园里种植着多种多样的树木和花卉,但它并没有发挥其最佳效果,学生们每天生活在这优美的校园中,对校园的花草树木知之甚少,甚至老师也不知这些花草树木的名字)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熟视无睹的现象出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已知感受,立足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认识身边的科学,符合了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符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征经验性、综合性、实践性。

同时本课的实施并不只有我班的同学受益,全校的同学通过花草树木上的一张张精美的名片也认识了这些花草树木,体现了资源的共享。

探究主题确定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确定好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中的分工、计划的确定、时间的分配,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计划性,以利于提高探究实效的提高。

二、自主探究、学科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有这样的描述:“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这一阶段的活动大多由学生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学校这些花草树木的材料;上因特网查阅有关资料;请教花农、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从语文课本的课内知识获得;从电视上获得??不难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了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而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

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和协调者,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

由于活动的开放,学生在探究中常出现新问题如在介绍丁香时,就发生了到底是“丁香”还是“冬青”的争论,结果再次上网核对图片及文字介绍,才认清了两者的区别??学会求知、不断创新、不断建构,--这正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价值所在。

英格拉姆认为:“与其说综合教学是分科教学的背离,毋宁说综合教学是分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宽。

”把综合活动与课程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系统知识,有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以发展。

学生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不但收集到了资料,而且学生们也掌握了如何上网,如何下载,如何复制、粘3贴??这比在电脑课上学生学得可能更多,因这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已去实践、去获得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知道“书到用时方知少”,才知道平时要多掌握一些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了许多树木和花卉的知识,并设计出了一张张精美的、富有个性的“树名片”,学生的美术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

三、追求过程价值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需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养成和建构,需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锻炼和累积。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