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北京交通
北京是个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我眼中的北京交通真是糟糕透了。
用“豪堵”这个词来形容北京的交通真的是一点不为过,每天路上堵车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作为一名90后,我亲身经历了北京的称谓从“首都”到“首堵”的演变历程。
我与同住北京的奶奶家相距也就二十多公里,正常情况下开私家车半小时足以到达。
但事实上几乎每次去都会碰上不同程度的拥堵,往返路途都要耗费三个小时左右,真是耗时又费力。
都会随爸爸去看奶奶
本来,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在全国数一数二,马路又宽又平,立交桥如彩虹般处处飞舞,地铁四通八达,公共汽车连接大街小巷。
拥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大街小巷为何时时拥堵、处处拥堵呢。
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北京的人口负担太重,超过了负载能力。
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了2100多万,超过1800 万的人口红线。
其中外来人口达到了800多万。
我发现一年中只有春节的那一周是北京交通最为畅通无阻的一周,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外来人口都返回了家乡。
这一点也直接说明了超负荷人口使北京交通不堪重负。
其次,北京的汽车太多了。
汽车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
汽车因其方便、舒适、快捷的特点成为当今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交通工具。
然而世间万物有利自然就有弊。
在家用轿车普及的北京,汽车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
也有很多车依旧没有地方停。
道路两旁停放车辆,即便再宽敞的道路,也会或多或少的变窄一些,这也就导致经常堵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便是司机的不良驾驶习惯。
部分司机有开车斗气、随意并线等陋习。
再加上一些骑自行车的人随意抢道,行人过街不遵守红绿灯等。
这些不良习惯叠加,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在威胁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引起交通拥堵。
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首都的交通问题。
要有创新思维,有计划地从北京撤走一些产业,疏散人口,从而实现总量控制。
此外,还要限制机动车数量,引导民众切实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引导民众确实遵守交通规则,北京的交通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一个长久的计划。
也许现在我眼中的北京交通是“黑暗”的,但我相信,通过相关部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还给我们一个畅通无阻的北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