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标“探索音响与音乐”案例评析
新课标“探索音响与音乐”案例评析
四、小学阶段探索音响与音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低年级活动过程中的纪律问题 (二)自制乐器的质量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矛盾的问题 (四)教师制定目标要求过高、学生望而却步的问题 (五)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六)关于循序渐进与螺旋式发展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 You!
新课标“探索音响与音乐”案例评 析
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王晓婧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 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 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 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阶段探索音响与音乐包含的内容
【标准】 1 ~ 2 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 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 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标准】 3 ~ 6 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声音 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 简易乐器。
5. 音乐的节拍
6. 休止符
7. 模仿音乐情境
三、 小学阶段探索音响与音乐的典型课例
(一)“音的高低”(二年级)教学案例 老师从自然界中的小鸟和老牛的鸣叫声引入,说明声音有高有低,继 而通过听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敲击音筒、听辨小 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对比演奏、敲击木琴、演奏钢琴、拍手拍腿等活动, 最后达到了认识与辨别音的高低的目的。 (二)“音的长短”教学案例 让学生认识与听辨音的长短。一开始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动作 对听到的声音长短做出反应,如听到短音跳一下,听到长音转一圈; 听到长音时慢传球,听到短音时快传球。音的长短是声音延续时间的 长短造成的,老师通过一个动画短片把音的长短用线条来表示,把听 觉转换成了视觉,继而又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来说明音的长 短,最后让学生用以上三种形式来表现音乐的长短。教师注重了听, 也注重了音乐的实践,通过这节课,学生肯定知道也会理解音的长短 了。
(四)“ 探索学习——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一年级)教 学案例
1. 体验探究——认识小堂鼓。 教师:圆肚肚,紧绷绷,肚子里面空又空,不敲它,不出声,敲它就喊咚、咚、 咚! 小堂鼓还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个是小锣,一个是小镲,让我们来听听 它们的声音!(师示范演奏锣、镲) 2. 模仿学习 3. 合作学习 4. 节奏教学
三、 小学阶段探索音响与音乐的典型课例
(三)“音的强弱”教学案例 下雨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下雨的声音也是学生熟悉的声音,老师 用播放下雨录音的形式导入,从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引出了强与弱的 话题。而且从头到尾,都在引导学生听,从听的结果中得出结论,教 学活动确实贴近生活,并能做到从听觉入手。在实践中比较,在实践 中体会,教学环节多样,教学手段丰富,符合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探索音响
1. 一二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 活中的声音
2. 三至六年级能自制简易乐器,
(二)探索音乐
1.一二年级: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 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三至六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 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 音乐的节奏
( 1 )节奏型的模仿 ( 2 )节奏型的表现
二、小学阶段探索音响与音乐的方法思考
首先要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其次 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第 三可引导学生设置一个情节短剧,再用其他音源为其配制 音响效果,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段落 表现不同的场景等等;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评价。
【自制乐器】
三、 小学阶段探索音响与音乐的典型课例
(五) “玩具进行曲”(二年级)教学案例 (六)“探索音乐的快慢”教学案例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理解速度这一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 中的作用。最后的环节是让学生用前面练习过的节奏乐器为这段音乐 即兴配伴奏。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表现得非常好,形成了一个小高 潮,很好地配合了音乐的播放,也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当然也 离不开老师的现场指导。这节课蕴含了速度这一重要要素,但老师对 速度这一关键词强调的不够。如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一个情节,再用 节奏乐器以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效果就更好了。 (七)用声音编织的故事 (八)春天举行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