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和幼儿老师的特别关注,同时幼儿攻击性行为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很多攻击性行为并非是对对方存在明显的敌意。

本文试着通过对一名中班小朋友为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对策进行了探究。

[Abstract]: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this issue has been of particular concern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 while children attack an important child health issue is sex education, which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Kindergarten Guidance Outline" also clearly pointed out to foster children "understand and follow the daily life of social conduct." Child psychology research shows that: Many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is not obvious hostility against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tries on an Intermediate childr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summed up the causes of early childhood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sexual assault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explored.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对策
[Key words]: Child aggressive behavior Cause Action
目录
导言 (1)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内涵 (2)
(一)攻击性行为内涵 (2)
(二)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消极影响 (2)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3)
(一)攻击性行为表现 (3)
(二)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4)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5)
(一)家庭 (5)
(二)学校 (6)
四、结语 (7)
五、参考文献 (7)
导言
学龄前(0—6岁)幼儿时期的教育是这个人成长的基础,但由于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时候,作为主要教育者的家长和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幼儿最常见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一旦发生,不但会对其他幼儿或者班体造成危害,而且容易使作为攻击者的幼儿得到来自外界周围环境的否定,其他幼儿的排斥,从而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正因为如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意志都是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所比较关注的话题,并且通过一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而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我们这些作为主要教育者的教师教育这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下攻击性行为究竟是怎样一种行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内涵
(一)攻击性行为内涵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被称为幼儿的侵犯性行为,是指欲望得不到满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采取损害他人、破坏物品的行为。

每一位幼儿在发展中都会存在不同的攻击性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很容易影响幼儿正常人际关系、情感、性格的形成。

并且如果幼儿攻击性行为没有阻止,一直放纵幼儿的这种行为的话,到幼儿成年特别容易转化形成犯罪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消极影响
幼儿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首先表现为身体出现了伤害,然后会波及到同伴,而如果孩子不分时间地点、不问原由的索求,家长又不加以制止,则会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不顾及他人的不良品质,最终他和同伴不能团结协作、友善相处,会失去和同伴成为朋友的机会。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加以制止时又会使孩子出现对抗心理,使父母产生烦恼。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一)攻击性行为表现
1.用抓、打、咬的方式抢玩具:发现别人有自己想要的玩具别人不想给自己时,
就用暴力
的方式解决
2.破坏班里的玩具或物品:被老师批评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就摔玩具或者其他的
东西。

3.说小朋友坏话,污蔑小朋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嘲笑别人,编造谎话
报告老师。

4.给别人起绰号,说脏话:给班里的小朋友起不好听的外号,贬低别人,甚至说
不文明的语言。

(二)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经过对幼儿行为的长期观察,我们发现促使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幼儿本身的生理因素,周围社会的因素以及幼儿的家庭因素。

1.家庭原因
(1)家庭氛围不良: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幼儿不听话时就采用打骂的方式,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
方法。

(3)父母过于溺爱:比如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发生争执总是怪别人,甚至要动手打别人的
孩子。

2.学校原因
(1)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不科学:比如总是让幼儿静坐,把幼儿压抑在一个高控的
环境中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比如个别教师对待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会使用一些不恰当的暴
力手段。

3.社会原因。

(1)模仿:比如有些儿童电影中充满暴力行为,容易让幼儿看完进行模仿。

(2)同伴的影响:比如一个幼儿有攻击性行为,和他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就容易产生攻
击性行为。

4.自身原因。

(1)生物因素:比如因遗传问题导致的大脑控制能力低下而产生侵犯性行为。

(2)自控能力弱:幼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在新的刺激下容易产生不恰当
的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对策是通过原因来制定的,我们就根据就上文提到的2个原因,其中天性和遗传我们无能为力,但其他我们都可以用方法和对策来解决。

对于幼儿来说,他存在的地方无外乎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家庭,一个就是学校,所以对策我们就可以依照这个来分类。

(一)家庭
1.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父母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幼儿做好榜样。

2.营造民主的家庭环境,了解幼儿的内心
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告诉幼儿行
为的危害性,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

3.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幼儿遇到问题时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家长再干预,幼儿自己的问题及时指出,不把过错全部归咎到他人身上,适当的满足幼儿的愿望,不能事事都顺着幼儿的想法。

(二)学校
1.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幼儿的一日活动要动静结合,照顾到幼儿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活动要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要减少环境中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刺激的因素,为幼儿提供的环境要宽敞,便于活动。

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于幼儿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爱、温和、平静的教育,培养幼儿谦让、善良、同情、合作等良好品质,当幼儿产生不恰当的行为,不能恶语相向,要多和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幼儿。

(三)社会
1.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家长多让孩子阅读一些绘本故事,给孩子多讲故事,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少让孩子看电视。

2.树立好榜样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当孩子的同伴有攻击性行为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才能帮助同伴,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告知自身受到侵犯时处理的方法。

四、结语
在大量案例和数据的观察下:在幼儿时期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很正常的,但是幼儿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是需要通过人为来避免的,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控制的。

关键就在于作为主要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是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幼儿,进而有效地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为将来成为一名符合社会要求、品格高尚的人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兴.《浅析儿童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黄锐:《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4]赵喜庆,张海丽:《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