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氨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方案)

(完整版)氨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方案)

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过程是依据如下基本反应进行的: 采用氢氧化钙/石灰浆[Ca(OH)2]进行碱化处理,以沉淀部分重金属。
加石灰浆进行废水碱化处理时,水中的酸(H2SO4 H2SO3)按如下反应得到中和:H2SO4+Ca(OH)2-->CaSO4+2H2O
H2SO3+Ca(OH)2-->CaSO3+2H2O OH-离子数量决定了基本范围内的废水PH值。
5)将氢氧化物泥浆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
在沉淀系统中,加入絮凝剂以便使沉淀颗粒长大更易沉降,悬浮物从澄清浓缩器中分离出来后,一部分泥浆通过污泥循环泵返回到中和箱,以利于更好地沉降,另一部分则通过污泥输送泵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后的清水送至厂区指定的排放点。
1.3脱硫废水处理流程
2、
2.1助凝剂加药系统
(6)石灰加药系统:5%~10%的石灰浆液加入到中和箱中,用作中和剂和沉淀剂。以达到设定的PH值。石灰加药系统流程如下:
2.2污泥压缩系统
污泥压缩系统 在废水加药混合澄清浓缩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物污泥、硫化物污泥经污泥输送泵送至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
其工艺流程为:
3、
3.1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1)烟气脱硫设备产生的弱酸性废水(通常PH值为5.0~5.5左右)通过管道流入中和箱。同时,石灰浆按PH值和流量的比例及石灰浆浓度加入废水中。使废水的PH值提高到9.0~9.5左右,此PH值范围适于沉淀大多数重金属。监测废水PH计安装在沉降箱上,当pH计显示不准确时,需对PH电极用3~5%的稀盐酸清洗,然后重新校准后使用。
氨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脱硫废水处理包括以下三个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化学加药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及排污系统。
1、
1.1脱硫废水处理过程
脱硫装置产生的废水经由废水输送泵送至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化学加药和接触泥浆连续处理废水,沉淀出来的固形物在澄清浓缩器中分离浓缩,清水排入厂区指定排放点,经澄清/浓缩器浓缩排出的泥浆送至板框压滤机脱水后外运。
为了改善所有固体物的沉降行为,应向废水中加入絮凝剂(FeClSO4),形成氢氧化铁/Fe(OH)3小粒子絮凝物。重金属氢氧化物及化合物附在氢氧化铁小粒子絮凝物上,形成较大的更易沉降的絮凝物。废水中所含固体的沉降行为可以通过加入助凝剂进一步得到改善。 根据经验,使用阴离子聚电解质可以达到此目的。这些物质能较大程度地降低粒子的表面张力,使其形成易于沉降的大粒子絮凝物。 沉降—固形物从废水中分离 在沉降阶段,固体物质从液相中分离出来。絮凝阶段形成的大粒子絮凝物沉到澄清器的底部。这一过程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因为固相 和液相具有不同的密度。在沉降过程中,液相的浮力必须小于固体物的沉降力。 热诱导流对固形物(大粒子絮凝物)的沉降行为有不利影响。沉降阶段完成后,形成两个较易分离的物相,分别以净化废水和浓污泥的形式排出。
由于各重金属离子以不同的PH值沉淀出来,因此这一步是各氢氧化物形成的决定性步骤。 三价金属离子沉淀的PH值通常低于二价金属离子。此外,发生沉淀的PH值还受存在于FGD废水中的大量的过量电解质影响。对存在于FGD废水中的大多数重金属的沉淀来说,PH值在9.0~9.5之间较为合适。二价和三价的重金属离子(Me)通过形成微溶的氢氧化物从废水中沉淀出来,如下所示: Me2++2OH--->Me(OH)2 Me3++3OH--->Me(OH)3 采用有机硫沉淀重金属 并非所有的重金属都能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出来,尤其是镉和汞。因此, 有机硫(TMT15)根据被处理的废水量按比例加入。有机硫首先与镉和汞形成微溶的化合物,以固体形式沉淀出来。 固体沉淀物的絮凝 从废水中沉淀出来的氢氧化物和硫化物,与FGD废水中的固体一样,粒子都很细,分散在整个体系中,很难沉降。
为了促进反应和沉降箱、絮凝箱中絮凝粒子的形成,需要在中和箱中加入从澄清器中抽出的少许恒定量的接触泥浆。为此,需使用污泥循环泵。最佳的接触泥浆量需经实际使用确定。 并非所有的重金属都可通过与石灰浆作用形成氢氧化物的形式很好地沉淀出来,其中主要是镉和汞。因此,需在沉降箱中按比例加入重金属沉淀剂TMT15,其浓度为15%。(有机硫)
从废水中沉淀出来的氢氧化物、化合物及其它固形物,极细地分散在体系中,难于沉降。为了提高絮凝效果,需向反应容器絮凝箱中按比例加入絮凝剂硫酸氯化铁(FeClSO4),其浓度为40%。 每个反应箱中都装有搅拌器,确保废水和化学物质的均匀混合。为了不影响絮凝粒子的形成,絮凝箱中的搅拌器转速比前两个反应箱的稍小。
(1)助凝剂为粉状固体,助凝剂加药系统流程如下:
(2)重金属沉淀剂TMT15浓度约为15%,有机硫加药系统流程如下:
(3)絮凝剂FeClSO4浓度约为40%,FeClSO4加药系统流程如下:
(4)30%的HCl溶液加入到pH调节箱中,以调整出水的PH值。
盐酸加药系统流程如下:
(5)清洗PH测量探头的浓盐酸需稀释至3~5%左右,其流程如下:
2)在进一步的处理过程中,已处理的废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反应容器絮凝箱经管道向下流入澄清器中,在此处将固体物质与废水分离。废水流出絮凝箱经管道混合器,即向其中加入助凝剂(聚电解质阴离子型),以产生易于沉降的大絮凝粒子。流入澄清器的废水、固体物质的混合物首先通过浸在水中的中心导流筒流下来。这样大大降低了混合物的流动速度,而使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在沉降区的较低部分沉降下来。废水在澄清器停留时间约为10小时。 经澄清的清水从澄清器流出,经溢流槽沿边缘向下顺着管路自流进入出水箱中。为保证出水的PH值,出水箱上安装了PH值测量装置。如果所测的PH值在6~9范围内,利用出水输送泵将清水送至指定的排放点。如果PH值低于定义下限(PH<6),需由出水泵经管路将清水送回中和箱进行再处理。 在清水离开废水处理间前,需经最终的浊度检测。由浊度测量装置来进行。如果超出上限,就要中止向主排水口排放(阀门J0GNK43 AA051 关),出水(阀门J0GNK44 AA051开)排回至中和箱进行再处理。PH调节箱中的水位需保持在pH计探头之上,使探头能浸泡在废a(OH)2]进行碱化处理,通过设定最优的PH值范围,部分重金属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并中和废水中的酸性物质。
2)通过加入有机硫,使某些重金属,如镉和汞沉淀出来。
3)通过添加絮凝剂及助凝剂,使固体沉淀物以更易沉降的大粒子絮凝物形式絮凝出来。 4)在澄清浓缩器中将固形物从废水中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