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托车强制性认证(26项强检)标准及主要技术性能要求-精简版(2008-4-12)

摩托车强制性认证(26项强检)标准及主要技术性能要求-精简版(2008-4-12)

摩托车强制性认证(26项强检)标准及主要技术性能要求1、摩托车26项强检涉及的标准:1)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要求2)GB/T 15363-199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驻车性能要求3)GB 15365-1994 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4)GB/T 15744-199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消耗量限值5)GB 5948-1998 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6)GB 14023-2006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试方法7)GB 14621-200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怠速法)8)GB 14622-2002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4622-2007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9)GB 18176-2002 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8176-2007 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10)GB 19758-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11)GB 20998-200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12)GB 16169-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13)GB 4569-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要求14)GB 17355-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指标限值(被代替,制动力部分未作废)15)GB 2007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代替GB/T 5382.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制动距离》和GB 17355-1998中制动距离限值(4.1)部分)16)GB 15742-2001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7)GB 17352-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18)GB 17353-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19)GB 11564-199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20)GB 17510-1998 摩托车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21)GB 18100-2000 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22)GB/T 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23)GB 16735-2004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24)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25)GB 19152-2003 轻便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26)GB 19482-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7)GB 20074-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外部凸出物28)GB 20075-2006 摩托车乘员扶手29)GB/T 537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30)GB/T 5376-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速里程表指示值校准方法31)GB/T 5378-199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32)GB/T 16708-1996 三轮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最大侧倾稳定角试验方法33)GB/T 15364-199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驻车性能试验方法34)GB/T 16486-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消耗试验方法35)GB/T 5382.2-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制动力36)QC/T 60-1993 摩托车整车性能台架试验方法37)QC/T 67-1993 摩托车喇叭声级测量方法38)GB/T 20076-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最大扭矩和最大净功率测量方法试验方法2、26项强检项目及主要技术性能要求见表110 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与信号装置图形符号应按GB 15365-1994要求设置并符合其规定2.2 图形符号及信号装置的布置,应使驾驶员在正常操纵位置易于观察识别。

2.3 操纵件及信号装置上的符号与其底色反差对比应明显清楚。

2.4 图形符号应置于需要识别的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上或其邻近处。

如确不能放置时,则图形符号和所对应的操纵件、指示器或信号装置之间应用一条短的引线连接。

2.5 如图形符号以侧视图表示摩托车或摩托车部件时,则应假定摩托车是从右往左行驶。

2.6 聚焦光应以平行射线表示,散射光应用发射光线表示。

2.7 本标准所用的光信号装置颜色其意义规定如下:a.红色表示危险b.黄色(或琥珀色)表示注意c.绿色表示安全(蓝色仅用于前照灯行驶灯光的信号装置)18 前照灯配光性能摩托车应符合GB 5948-1998第4章的有关规定4.3.3.3 在Ⅰ、Ⅱ、Ⅲ或Ⅳ测试区域内,其水平方向相邻间的照度变化应均匀,无明显的陡变,不致影响良好的可见度。

4.3.4 远光4.3.4.1 对于使用S1、S2灯泡或类似的封闭式前照灯:a)如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所示的配光屏幕上,远光的最亮区域偏离H-H线上下不得超过0.6°。

b)在配光屏幕上,远光最大照度、测试点或测试区域照度的限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lx最大照度、测试点或测试区域最大限值最小限值E max32HV 0.9E maxHV至1 125L和R 12HV至2 250L和R 34.3.4.2 对于使用HS1灯泡或类似的封闭式前照灯,在附录B(标准的附录)图所示配光屏幕上,远光最大照度、各测试点或测试区域照度的限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lx最大照度、测试点或测试区域最大限值最小限值E max240 32HV 0.9E maxHV至1 125L和R 16HV至2 250L和R 44.3.5 配光屏幕上各测试点的有效面积应包含在边长为65mm的正方形内。

轻便摩托车应符合GB 19152-2003第4章的规定GB 19152-2003:4 技术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前照灯应设计和制造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即使受到振动,仍能保证满足使用要求和符合4.3的配光性能要求。

4.1.2 灯泡的安装,应满足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把灯泡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即定位卡脚能准确进入定位槽中(尺寸配合恰当),并当灯泡装错位置时会明显歪斜。

4.1.3 前照灯的光色为白色,其色度特性应符合GB 4785的规定。

检查色度坐标应使用GB/T 3978规定的标准光源A(色温为2856K)。

4.2 灯泡前照灯使用的灯泡为:S3、S4、HS2,应符合GB 15766.1的规定。

4.3 配光性能4.3.1 对于使用S3、S4灯泡的前照灯4.3.1.1 前照灯的配光性能应使其近光具有足够的照明和不眩目,远光具有良好的照明。

4.3.1.2 配光应在前照灯基准中心前10m,过HV点的铅垂配光屏幕上测定,配光屏幕的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18 前照灯配光性能轻便摩托车应符合GB 19152-2003第4章的规定4.3.1.3 在配光屏幕上,近光应产生明显的水平明暗截止线,并在V-V线左右至少900㎜范围内保持水平。

明暗截止线的位置应符合5.4.1或5.4.2的规定。

4.3.1.4 在配光屏幕上,各测试点或区域的照度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测试点或测试区域照度限值S3 S4近光H-H线及其以上≤2H-H线以下300㎜,V-V线两侧宽度各为900㎜的水平直线上≥8H-H线以下600㎜,V-V线两侧宽度各为900㎜的水平直线上≥4远光点E MAX-≥50点E HV-≥0.80E MAXH-H线上,V-V线两侧宽度各为900㎜的直线上-≥E MAX/44.3.2 对于使用HS2灯泡的前照灯4.3.2.1 前照灯的配光应使其近光具有足够的照明和不眩目。

4.3.2.2 配光应在前照灯基准中心前25m,过HV点的铅垂配光屏幕上测定,配光屏幕的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

4.3.2.3 在配光屏幕上,近光应产生明显的水平明暗截止线,并在V-V线左右至少2250㎜范围内保持水平。

明暗截止线的位置应符合5.4.3的规定。

4.3.2.4 在配光屏幕上,各测试点或区域的照度限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测试点或测试区域照度限值近光H-H线及其以上≤0.7除了点35V外的35L-35R线上≥1点35V ≥225L-25R线上≥215L-15R线上≥0.54.3.3 光束在水平方向相邻间的照度变化应均匀,无明显的突然变化,不至于影响良好的可见度。

4.3.4 配光屏幕上照度测试的有效面积,应包含在边长为65㎜的正方形内。

19VIN车辆识别代号应符合GB16735-2004、GB/T16737-2004的有关规定车辆识别代码(VIN)具体要求应按经审查、批准备案的企业标准Q/LX G15-2005《车辆识别代号(VIN)编制规则》的规定执行。

:两个侧转向信号灯(GB 17509标准中规定的3类或GB 17510标准中规定的:两个前转向信号灯(OB 17509标准中规定的1类或GB 17510标准中规定的两个后转向信号灯(GB 17509标准中规定的2类或GB 17510标准中规定的两个前转向信号灯(GB 17510标准中规定的11类)。

两个后转向信号灯(GB 17510标准中规定的12类)。

,两发光面内边缘相距不得小于560 mm。

及轻便摩托车,前转向信号灯应满足下列要求:两转向信号灯发光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40mm。

转向信号灯应位于与前照灯发光面外边缘相切的纵向铅垂面的外侧。

转向信号灯与最邻近的近光灯发光面间的距离应符合表2规定。

22 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应符合GB 17510-1998第4、5、6章的有关规定4 配光性能4.1 前位灯、后位灯、制动灯和转向信号灯的光度分布要求参见图3,图中格栅线交叉处的数字为百分数,它表示本标准要求的该方向发光强度最小值与基准轴线方向光强度最小值的比值,相应的数值要求列于表1和表2。

在发光强度分布范围(图3)内,各种装置发出的光应均匀,即在格栅线围成的范围内任一方向测得的发光强度不得小于该方向周围诸方向中最小的发光强度值,这些值在表1和表2中规定。

4.2 前位灯、后位灯、制动灯和转向信号灯的配光性能应符合表l和表2的要求。

22 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应符合GB 17510-1998第4、5、6章的有关规定表1测量方向或范围,(°) 前位灯cd后位灯cd制动灯cdV H+10+5-5最小值0.80.8最小值0.80.8最小值88+5+20+10-10-200.40.82.80.80.40.40.82.80.80.4482884+10+5-5-101.43.643.61.41.43.643.61.41436403614-5+20+10-10-200.40.82.80.80.40.40.82.80.80.4482884-10+5-50.80.80.80.888光分布最小角范围内0.05 0.05 0.3所有方向最大值60 最大值12 最大值100* 当后位灯与制动灯组成混合灯时,允许在水平面向下5°以下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60cd表2测量方向或范围,(°) 11类转向信号灯cd12类转向信号灯cd31类转向信号灯,cdV H 向前向后24 外部凸出物应符合GB20074—2006规定20074—2006:车辆外部不应有朝外的尖锐零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