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B【解析】【分析】错误项分析: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
此处“对自己的谦称”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主要题型有古代称谓、宗法、历法、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C【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
D.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
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错在“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正确的说法是: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阴,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阳。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A. 梅、鹤 B. 竹、兰 C. 兰、鹿 D. 竹、梅【答案】 D【解析】【分析】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岁寒三友。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汉族传统寓意图案。
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比照辨析正误。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不仅为了表达观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比照辨析正误。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代人。
B. 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疾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 词,又称长短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红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明了一年中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清明”“端午”都属于二十四节气。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有误,端午节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雁门太守行》中“黄金台”运用的是燕昭王筑台以重金招贤纳士的典故。
B. 《醉翁亭记》中的“太守”,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等。
D. 《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短篇小说。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格林童话。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
B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0.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C.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
【答案】 A【解析】【分析】A“韩愈的《小石潭记》”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为了区别晚唐诗人杜牧,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泊秦淮》《赤壁》就是“小杜”的诗歌。
B. “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因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C. 古代用铜壶滴水方法计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如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D. 古代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以及笄来表示女子成年,以弱冠来表示男子成年。
【答案】 D【解析】【分析】D.“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是错误的,应是“以总角、垂髫代指童年,以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