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读后感(一)《书的故事》是苏联作家伊林写给少年儿童的一本科普读物,讲述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从文字的历史开始,讲到发明纸张和印刷术。
在上古时期,人们还没发明文字和纸张,人们之间的交流靠打手势。
他们用背的方法来记东西,这样既不方便,也浪费人力,还容易忘。
后来人们发现,可以用实物来记,渐渐地,这种方法就流传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开始用图画代替实物的方法,比如,想写大象,就在石头、岩壁等上面画一头大象。
这样可以代替实物,方便多了。
再后来,出现了文字。
因为人类的生活在变化着,由游猎部落,渐渐变成农牧部落。
为了方便生产生活,记号慢慢代替了图案。
又经过了几千年,许多种画图的文字,慢慢地变成了记号的文字。
直到我们现在,有好些地方,还照旧用着象形文字呢。
有了文字,人们试着找出一种物品来记载文字。
渐渐地,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试图制造纸张。
埃及人发明了芦草纸,将芦草茎劈成薄片,一片片粘合,再压平,晾干,磨光。
但芦草纸不易折叠,只能成捆地卷。
后来人们用蜡版刻字,蜡版虽然易涂改,但不易保存。
后来,人们试着用羊皮纸。
羊皮纸虽然代替刻字的石头,但是价格太贵,而且不容易涂改。
中国人开始用草根、树皮来制作纸,可以折叠,便于涂改,也不易碎。
经过不断的改进,纸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书的命运,往往跟着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而转变。
书不仅记录过去的历史,指示各科的知识,书的本身也参加战争与革命。
如今,进入电子时代,纸质书的命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但我相信纸质书是不会消失的。
因为纸质书传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
所以我们不必为纸质书的命运忧心忡忡。
书的故事读后感(二)《书的故事》讲述了文字和书的历史故事,既让我们的知识增长了还让我们爱上书籍。
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书的故事》讲的是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从文字的历史开始讲到发明纸张和印刷术。
更准确的说是信息革命以前信息传播的故事。
起先,人们是靠打手势来传递信息再后来是画画,再后来就是文字出现了。
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
纸质书记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他们可能会像竹纸。
枦叶纸。
羊皮纸那样消亡。
这本自述历史的书也许在为自己和同伴门的将来忧心忡忡吧。
我多么希望大家能多看看纸质书籍不要让他消亡。
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深刻的道理,我非常喜欢。
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的故事读后感(三)人类有人类的历史,书也有它自己的命运,也有它自己的历史。
《书的故事》讲了书的一生,最开始人们用手势来对话,后来用图画来代替文字,再后来文字出现了,人们开始在石头上刻字,然后用芦叶纸写字。
后来羊皮纸打败了芦叶纸,慢慢地中国用破布头造纸,最后变成了木头造纸。
这就是书的一生,在这中间纸在世界旅游了一大圈,也变了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