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并对照研读七八九年级教材(含教学参考书及其它系列配套读物),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二、教学内容教育部“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八年级上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

三、教学规划(一)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1.七年级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2017年秋期(上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西游记》七上教材2018年春期(下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七下教材,古诗文涉及七上内容2.八年级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2017年秋期(上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昆虫记》八上教材,古诗文涉及七年级内容2018年春期(下学期)暂无目录和教材3.九年级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2017年秋期(上学期)九上全册九下第一、第四单元进度内所学全部内容2018年春期(下学期)半期之前结束新课教学中考(七至九年级全部内容)(二)期末检测时间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27日,6月中旬中考。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总分:120分。

2.试卷题型、结构、赋分及难易(1)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含古文断句题)、填充题、简答题(含古诗词鉴赏题、古文翻译题、内容理解题等)、写作题。

(2)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3)Ⅰ卷选择题20分,共10个小题,每题2分,考查基础知识(含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Ⅱ卷非选择题100分,共11个小题,内容包括“古诗文默写、理解与赏析”2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50分(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4)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实施策略建议(一)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相关要求《课标》是语文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法律”;是语文教育的“国家意志”,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是教学之法、教材之法;是考试和评价的指挥棒。

教育部“统编本”新教材就是将课标精神进一步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点上,力图有更扎实、更深入、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突破。

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必须将其精神落实到教材教学过程中、考试内容上以及教师评价等方面。

(二)认真研读教材,明确“统编本”和“人教版”教材特色及教学目的第一,明确“统编本”教材总体特色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1)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3)有机渗透,润物无声。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并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第二,明确“统编本”教材的9个创新点(1)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2)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本”重新确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以补白形式出现,做到“一课一得”,努力构建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4) 阅读教学“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统编本”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加大精读、略读的区分度,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加强了“名著导读”,注重“一书一法”。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注重生字、词语的积累,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7)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一是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克服随意性,同时注意到避免应试工的反复操练。

二是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8)综合性学习有变化。

一是数量减少,每册安排3次,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二是目标缩小,由过去打通课内外、沟通各学科限制为“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语文生活”三个方面。

(9)口语交际训练有梯度。

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衔接,主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侧重一般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涉及专项训练。

八年级:以专题和活动探究形式出现,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以及采访、演讲、朗诵、表演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分项训练,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明确“人教版”教学目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仍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进行编排,目的有四:一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四是教科书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教活教材”、“超越教材”。

(三)教学策略建议第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一是重视“教读”课(“人教版”为“精读”课)。

“教读”课教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以此类推之能力。

二是强化“自读”课(“人教版”为“略读”课)。

“自读”课引导学生践行“教读”课学得之法,培养学生举三反一、触类旁通之能力。

第二,加强“名著阅读”。

可用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之书、读不同时代之书、读不同国别之书等多种方法读名著;可开展复述、缩写、改写、扩写、摘抄、书评、课本剧表演、办主题班报等不同形式的名著(篇)阅读读活动。

第三,提倡“群文阅读”。

无论“教读” 还是“自读”课,都提倡“群文阅读”方式教学。

如《春》,在落实“教读”(或“精读”)要求的同时,一是以“春”为主题,选择古诗文、中外散文,用不同“议题”组成群文,开展字词句篇(首)情境(景)义理等的读、赏、悟、摘、仿、创、评等系列读书活动;二是学了第5页“比喻”后,让学生回忆小学所学诗词中的比喻名句,达到重现、再认、归类等“一石三鸟”之目的;三是进行以“春”为主题的诗词、散文等仿写创作训练……群文阅读系列活动,可让学生通过文字既感受到“春”本身的千姿百态又体悟到不同表现形式的旖旎妩媚,一举多得。

群文阅读课型:1+X(单课+课外数篇)、单元内组群、跨单元组群、跨册组群、课内外组群、古今组群、中外组群、读写组群…………第四,加强古诗文教学。

一是要求全部背诵、默写。

二是提倡吟诵(白话诗歌亦可吟诵),从音、韵、调等角度切入古诗文的赏析品悟,为学生打开另一扇走进古诗文学习的通道,而这也是几千年来我们学习汉诗文的通道。

第五,加强写作教学。

(1)利用教材作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经典性的课文学习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相关知识,在系列作文训练中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2)训练片段速写和深度仿写。

(3)学会自主写作。

(4)让文字美起来。

让学生通过朗读、咀嚼、品味、体会,将书中典范优美的语言吸收、沉淀、转化、借鉴,对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点化、迁移等,逐渐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让表达的思想成熟起来。

第六,加强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统编本”相比“人教版”,综合性学习有所减少,但都非常重视。

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适当取舍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材料,适时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使之形成合理的序列,循序渐进。

(“统编本”综合性学习具体实施策略请参照教师用书)第七,重视语文知识体系的学习。

“统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

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第八,适当增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及外国名著。

第九,九年级须研究评价与复习,自信迎接中考。

九年级老师们在教学的同时或结束新课程后,须认真研究《课标》中“评价建议”、宜宾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语文)以及近三至五年市内外中考语文试卷等内容,把握其动向,了解其规律,然后有条不紊地温固知新,有的放矢地复习迎考。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新课不宜结束得太早,应在上新课的同时,就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做到新旧兼顾,点面结合。

五、本学年重要活动(一)“统编本”新教材培训(2017年9月下旬)(二)“统编本”教材教学技能大赛(2017年11月)(三)“统编本”新教材古诗文教师诵读大赛(2017年12—2018年3月)(四)“人教版”九年级教学研讨活动(2018年4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