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上学期第五章细胞生物学选择题

大一上学期第五章细胞生物学选择题

1. 被称为卵磷脂的磷脂分子是()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乙醇胺C.磷脂酰丝氨酸D.鞘氨醇2. 生物膜的各种成分中不属于双亲性分子的是()A.磷脂B.胆固醇C.跨膜蛋白D.膜周边蛋白3. 最简单的糖脂分子是()A.脑苷脂B.神经节苷脂C.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4. 人体中多数细胞膜,其脂类与蛋白质含量相比()A.脂类含量高很多B.蛋白质含量高很多C.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大致相等D.仅含有脂类,不含有蛋白质5. 最简单的磷酸甘油酯是()A.磷脂酸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乙醇胺D.磷脂酰丝氨酸E.鞘氨醇6. 生物膜是指()A.细胞膜的另一种说法B.除线粒体膜以外的各种膜的总称C.内膜系统的膜D.细胞膜、细胞内膜和线粒体膜的总称7. 下列生物膜中蛋白质/脂类比值最大的是()A.神经髓鞘B.人红细胞膜C.内质网膜D.线粒体外膜E.线粒体内膜8. 下列膜脂分子在膜中含量最多的是()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乙醇胺C.磷脂酰丝氨酸D.鞘磷脂9. 膜脂中最为重要的脂类是()A.脂肪酸B.糖脂C.磷脂D.胆固醇10. 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和水B.蛋白质和糖类C.蛋白质和脂类D.脂类和糖类11. 细胞膜中跨膜蛋白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疏水键12. 下列膜脂的运动方式中较不常见运动方式的是()A.烃链的弯曲运动B.侧向扩散运动C.翻转运动D.旋转运动13. 关于细胞膜上的糖类不正确的描述是()A.质膜中的糖类含量约占质膜重量的2%-10%B.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C.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D.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14.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规律是()A.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中央B.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侧C.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外侧D.极性头部朝向膜的中央,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15. 下列分子不属于构成膜的化学成分的是()A.蛋白质B.脂类C.糖类D.核酸16. 细胞膜的特定功能是由组成膜的哪类生物大分子决定的()A.蛋白质B.脂类C.糖类D.核酸17. 一般来说,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脂类该比值()A.越大B.越小C.恒定不变D.可大可小,无相关性18. 以下关于跨膜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双亲媒性分子B.跨膜区是α螺旋或β筒C.可跨膜一次或多次D.因为与膜的疏水区非共价结合,因此较容易去除19. 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的叙述是()A.质膜中糖类主要分布在膜的外表面B.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C.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膜的胞质面伸出D.糖蛋白中的糖链对蛋白质及膜的性质影响很大20. 脂锚定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是通过何种化学键实现的()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静电作用21. 红细胞中的血影蛋白是一种()A.跨膜蛋白B.膜周边蛋白C.脂锚定蛋白D.以上都不是22. 膜周边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通常不包括下列化学键中的()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静电作用23. 下列膜蛋白中通过改变离子强度等较温和的条件就能从膜上溶解下来的是()A.跨膜蛋白B.膜周边蛋白C.脂锚定蛋白D.三种蛋白都很难从膜上去除24. 细胞膜有能量交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三种主要功能,这些功能与组成膜的哪种物质有直接关系()A.磷脂B.糖类C.蛋白质D.胆固醇25. 被称为脑磷脂的磷脂分子是()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乙醇胺C.磷脂酰丝氨酸D.鞘氨醇26. 磷脂酰胆碱多分布在细胞膜的()A.在脂双层的内外两层大致相当B.主要分布在脂双层内层C.主要分布在脂双层外层D.无分布27. 正常细胞质膜上磷脂酰丝氨酸的分布()A.在脂双层的内外两层大致相当B.主要分布在脂双层内层C.主要分布在脂双层外层D.无分布28. 细胞膜的厚度不超过()A.5.5nmB.6.5nmC.7.5nmD.8.5nmE.10.5nm29. 在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大小为70nm左右,位于脂双层的外层,该结构域称为()A.单位膜B.液晶态C.脂筏D.晶格30.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A.细胞膜B.内质网膜C.细胞外被D.线粒体外膜31. 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并获得1972的诺贝尔奖。

A.片层结构模型B.单位膜模型C.液态镶嵌模型D.脂筏模型32. 关于液态镶嵌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认为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B.球形的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膜表面C.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D.强调了膜蛋白分子对膜脂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33. 生物膜中流动的脂类是在可逆的进行无序(液态)和有序(晶态)的相变,膜蛋白对其周围的脂类分子运动具有直接限制作用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A.液态镶嵌模型B.晶格镶嵌模型C.片层结构模型D.单位膜模型34. 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A.单位膜模型B.片层结构模型C.液态镶嵌模型D.脂双分子层35. 在电子显微镜上,单位膜为()A.一层深色带B.一层浅色带C.一层深色带和两层浅色带D.二层深色带和中间一层浅色带36. 有关跨膜蛋白,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又称整合蛋白B.属双亲性分子C.分三种类型D.肽链N端一般位于细胞内侧E.跨膜区多为α-螺旋37. 有关膜糖,下述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膜的外表面B.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膜的内表面C.位于细胞膜外表面,细胞内膜内表面D.位于细胞膜内表面,细胞内膜外表面E.以上都不对38. 膜脂中含量最高的是()A.胆固醇B.糖脂C.脑苷脂D.糖蛋白E.磷脂39. 质膜中各种组分分布是高度不对称性的,在红细胞膜中()A.外层含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较多,内层含鞘磷脂和磷脂酰胆碱较多B.外层含鞘磷脂和磷脂酰胆碱较多,内层含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较多C.内层含胆固醇较多D.糖脂大部分分布在内层40. 决定红细胞血型的物质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胆固醇41.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情况下膜的流动性较高。

A.胆固醇含量高B.饱和脂肪酸含量高C.长链脂肪酸含量高D.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42. 在相变温度范围内,下列情况中使得膜的流动性增大的是()A.胆固醇含量高B.脂肪酸链越短C.脂肪酸链饱和程度越高D.温度越低43. 用磷脂酶C处理完成的细胞,能释放出哪一类膜结合蛋白()A.跨膜蛋白B.膜周边蛋白C.脂锚定蛋白D.糖蛋白44. 用磷脂酶处理完整的人类红细胞,以下哪种膜脂容易被降解()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乙醇胺C.磷脂酰丝氨酸D.鞘磷脂45. 一般来讲,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越高,膜的流动性()A.越大B.越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46. 一般来讲,脂肪酸链的长度越长,膜的流动性()A.越大B.越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47. 细胞膜中,膜蛋白的主要运动方式为()A.旋转运动B.侧向移动C.左右摆动D.翻转运动48. 从总体角度来看,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在于()A.增加膜的流动性B.增加膜的稳定性C.增加膜的无序性D.增加膜的通透性49. 当温度降至某一点时,细胞膜可从()转变为晶态。

A.固态B.液态C.气态D.液晶态50. “细胞融合免疫荧光法”作为一项经典实验,可以证明()A.蛋白质在膜层中的侧向移动B.蛋白质在膜层中的旋转运动C.脂类在膜层中的侧向移动D.脂类在膜层中的旋转运动51. 目前认为脂双层是()A.固态B.液态C.液晶态D.晶态52. 膜的两大理化特性是流动性和()A.通透性B.选择性C.不对称性D.液晶态53.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最主要体现在()A.膜内外层脂类分子分布不同B.膜蛋白不同程度镶嵌C.膜外层有糖被D.膜内外层脂类含量、比例不同,膜蛋白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54. 糖脂在细胞膜上是如何分布的?()A.全部分布在胞质面B.全部分布在非胞质面C.胞质面和非胞质面都有分布D.在细胞膜上无分布55. 在生理状态下,细胞膜处于何种状态()A.固态B.液态C.液晶态D.晶态56. 动物细胞膜的细胞外被是()A.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B.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细胞膜上的糖脂57. 红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被动运输是通过()A.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扩散B.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翻转C.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构象改变D.载体蛋白形成通道58. 主动运输与胞吞作用的共同点是()A.转运大分子物质B.逆浓度梯度运送C.需载体帮助D.消耗代谢能59. 细胞中糖类主要分布于()A.细胞核表面B.细胞膜非胞质面C.内质网表面D.细胞膜胞质面E.高尔基复合体表面60. 下列哪项不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功能()A.细胞识别C.酶的合成D.免疫应答61.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62. 脂质体作为一种基因传递的载体,其优点不包括下列的()A.可防止核酸被体内物质降解B.无毒、无免疫原性C.转染效率高D.可定点转移基因E.易于制备63. 由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细胞膜上最显著的差异为()A.接触抑制丧失B.黏着作用消失C.细胞膜组成的异常D.抗原性维持不变E.与外源性凝集素的反应64. 下列关于癌细胞的表面结构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A.接触抑制丧失B.黏着作用消失C.细胞膜组成的异常D.抗原性维持不变E.与外源性凝集素的反应65. 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可以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的抗体,引起的疾病是()A.高胆固醇血症B.肌无力症与乙酰胆碱受体C.丙种球蛋白血症D.胱氨酸尿症66. 下列疾病中属于膜转运异常疾病的是()A.痛风B.胱氨酸尿症C.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D.Zellweger综合征67. 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质膜中的脂类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合,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质膜上,这表明了组成质膜的脂分子()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B.做旋转运动C.做弯曲运动D.沿膜平面做侧向运动68. 下列哪种膜蛋白的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低()B.膜周边蛋白C.脂锚定蛋白D.以上都不是69. 一般来说,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越高,则膜的流动性()A.越大B.越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70. 一般来讲,胆固醇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A.越大B.越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71. 动物细胞质膜外糖链构成的网络状结构叫做()A.细胞外被B.微绒毛C.褶皱D.细胞内褶72. 圆泡多出现在细胞有丝分裂的()A.晚期和G1期B.S期C.G2期D.贯穿整个有丝分裂期73. 下列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中,被称为细胞吞饮装置的是()A.微绒毛B.褶皱C.圆泡D.细胞内褶74. 下列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中,主要作用是扩大细胞作用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吸收的是()A.微绒毛B.褶皱C.圆泡D.鞭毛75.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同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并激活糖原的分解,因此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必需()A.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并与相同的受体结合B.同具有不同的配体结合位点但有相同功能的受体结合C.同不同的受体结合并激活不同的第二信使D.同相同的受体结合,但一个在细胞外,一个在细胞内76.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的细胞器是()A.过氧化物酶体B.高尔基复合体C.线粒体77. 1999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现控制蛋白质在细胞内传输和定位信号的科学家是()A.特霍夫特B.艾哈迈德.泽维尔C.甘特.布劳贝尔D.罗伯特.芒德尔78. 有些个体由于某种基因的缺陷,致使血胆固醇水平增高而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其原因是()A.胆固醇受体数量下降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下降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D.由其他原因造成79. 由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使,从而使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通过下列哪种机制完成的()A.信号转导B.cAMPC.第二信使D.信号分子80. 大部分跨膜蛋白的跨膜区都是()A.α螺旋B.β片层C.三股螺旋D.以上都不对81.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哪项有误()A.跨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B.含胆固醇C.含糖脂D.膜周边蛋白在膜的外表面82. 下列细胞结构中只有一层单位膜的是()A.细胞核B.线粒体C.高尔基复合体D.叶绿体83. 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A.区域化B.合成酶C.合成脂类D.运输E.提供能量84. 关于生物膜不正确的描述是()A.所有生物膜的厚度都基本相同B.同一细胞不同部位的膜厚度不同C.不同细胞的膜厚度不同D.同一细胞器不同膜层厚度不同85. 下列不是动物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的是()B.细胞外被C.圆泡D.细胞内褶E.微绒毛86.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附着在培养瓶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