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进展_杨仕华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进展_杨仕华
籼 Indica 湖南 Hunan 安农 S-1 AnnongS-1
温敏 TGMS
6
1
SE21S
籼 Indica 福建 Fujian 农垦 58SNongken58S 光温互作 PTGMS
6
1
广占 63SGuangzhan63S 籼 Indica 辽宁 Liaoning 农垦 58SNongken58S 光温互作 PTGMS
不育基因来源
Sourceof PTGMS genes
育性转换类型
Fertility alterationtype
审定组合数
No.ofregistered combinations
省级
国家
Provincial National
培矮 64SPei′ai64S 籼 Indica 湖南 Hunan 农垦 58SNongken58S
1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审定情况
20世纪 80年代 ,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的主 攻方向是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 通过农垦 58S转 育 、远 缘杂交 、辐 射诱 变选 育出 W3111S、 N5047S、 7001S等粳型不育系和 W6154S、安农 S-1、衡农 S -1等籼型不育系 , 并配组育成了一批两系杂交稻 组合 , 但异常气候和试验鉴定表明实用的不育系及 组合不多 。 1994年 , 从农垦 58S转育的粳型不育系 7001S和籼型不育系培矮 64S分别配组育成的组合 70优 04、70优 9号和培两优特青通过省级审定 , 标 志中国两系杂交水稻 正式进入生产应 用阶段 。 但 20世纪 90年代 ,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仍然处于 起步阶段 , 1994— 1999年中国通过省级审定的两系 杂交水稻组合共 17个 , 仅占通过省级审定的全部水 稻品种的 2.3%。但从 2000年起 , 通过省级和国家 审定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明显增加 , 2001年国家首 批审定了两优培九等 4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 , 标志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进入发展阶段 。 据统计 , 1994— 2007年 , 通过省级和国家审定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 共 243个 , 占通过省级和国家审定的全部水稻品种
4
2
HD980 2S
籼 Indica 湖北 Hubei
其它 Other
温敏 TGMS
5
1
2 30 1S
籼 Indica 安徽 Anhui 安农 S-1 AnnongS-1
温敏 TGMS
6
0
新安 SXin′anS
籼 Indica 安徽 Anhui 农垦 58SNongken58S 光温互作 PTGMS
组合 (品种 ) Combination (Variety)
区 域试验年份
Yearof regionaltrials
产量 产量比 CK± 稻瘟病抗 性 白叶枯病抗性
/(t· hm-2 )
/%
Blast
BLB
Yield YieldoverCKby resistance resistance
米质 Grainquality
年份 Year
省级审定 Provincialregistration
水稻 Rice
两系 杂交水稻
Two-line hybridrice
国家审定 Nationalregistration
水稻 Rice
两系杂交水稻
Two-line hybridrice
1994— 1999 731
17
51
0
200 0
226
· 6·
杂交水稻 (HYBRIDRICE), 2009, 24(1) 2009年 1月 (Jan., 2009)
段 [ 7] 。 1989年前 , 人们认为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 换仅受日照长度影响 , 温度影响不大 。但 1989年长 江中下游出现多年不遇的盛夏低温及 1990年出现 的秋季高温 , 导致许多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田间育 性表达出现 “逆转 ”现象 , 这使人们认识到温度在育 性转换中起着重大作用 , 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 两用核 不育系可分为光敏型 、温敏型和光温互作型 。 在此 基础上 , 1992年袁隆平提出 了选育水稻光 、温敏核 不育系的技术策略[ 8] , 指出可育临界温度的高低是 选育两用核不育系最重要 、最关键的技术指标 , 无论 光敏还是温敏 , 唯有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低 , 并且在 低于临界温度时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可育的不
5.7
MR
S
一般 General
金优 402(CK)Jinyou402
2004— 2005
7.4 2
MS
S
一般 General
8.3 4
6.3
MS
MR
优 Superior
汕优 63(CK)Shanyou63
2002— 2003
7.8 4
S
S
一般 General
准两优 527 Zhunliangyou527 2003— 2004
8.5 3
7.1
MS
S
优 Superior
汕优 63(CK)Shanyou63
2003— 2004
7.9 6
S
S
一般 General
丰两优 1号 Fengliangyou1
2003— 2004
7.4 0
2.5
MS
MS
优 Superior
汕优 46(CK)Shanyou4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3— 2004
7.2 2
MS
S
一般 General
陆两优 996 Luliangyou996
2004— 2005
7.8 4
3
2
安 农 810SAnnong810S 籼 Indica 湖南 Hunan 安农 S-1 AnnongS-1
温敏 TGMS
4
1
3 两系杂交水稻的主要性状表现
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其不育系恢复源广 , 不受恢 复基因的制约 , 配组自由 , 相对容易配组育成性状优 良的杂交水稻组合 。 20世纪 90 年代后 , 随着培矮 64S等实用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成功 , 配组育成的 一批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试验示范中综合性状表现 优良 , 为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 基础 。
杂交水稻 (HYBRIDRICE), 2009, 24(1):5 -9
· 5·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进展
杨仕华 , 程本义 , 沈伟峰 , 夏俊辉
(中国水稻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 :根据 1994— 2007年国家和省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审定及 推广情况 统计资料 , 分析了中 国两系杂交 水稻组合 审定 、不育 系选育 、主要性状表现和推广应用情况 , 表明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选育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03;S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956(2009)01 -0005 -05
育系 , 才具有实用价值 , 长日下不育起点温度低 、短
日下不育起点温度高的光敏不育材料为最佳选择对
象 。 在新认识 、新思维 、新策略 指导下 , 20 世纪 90 年代起 , 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步入正确轨道 , 通过从 农垦 58S、安农 S-1 转育及其它途径 , 育成了培矮 64S、安农 810S、株 1S等一批实用的两用核不育系 。 据统计 , 2000— 2007年中国通过省级和国家审定的 217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中 , 涉及不育系 78个 , 其 中应用最多的是培矮 64S, 配组育成通过省级和国 家审定组合达 52个 ;其次是株 1S, 配组育成通过省 级和国家审定组合有 23个 ;另外 , 陆 18S、准 S、安湘 S、SE21S、广占 63S、HD9802S、2301S、新安 S和安农 810S也是应用较多的不育系 , 配组育成通过省级和 国家审定的组合为 5 ~ 10个 (表 2)。
杨仕华等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进展
· 7·
表 3 目前中国两系杂交水稻主栽组合在国家区试中的主要性状表现 Table3.Performanceofthemajortwo-linehybridricecombinationswidely-used
inChinainnationalregionaltrials.
的 8.3%, 而 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 17.0%(表 1)。
表 1 1994— 2007年中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和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数量
Table1.Thenumberofricevarietiesandtwo-line
hybridricecombinationsregisteredin
Chinafrom1994 to2007.
17
13
0
200 1
274
19
36
4
200 2
213
15
25
1
200 3
253
21
50
4
200 4
319
25
50
2
200 5
405
24
53
6
200 6
489
34
68
4
200 7
346
57
49
10
2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
两用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选育的基础 。 人 们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的认识与选 育经历了探 索 、重 新认识 和实用 核不育 系选 育阶
收稿日期 :2008 -09 -08 基金项目 :农业部国 家水稻 品种区 域试验 项目 (2000— 2007);中央
级 公 益 性 科 研 院 所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2006RG003, 2006RG002) 作者简介 :杨仕华 (1963 -), 男 , 广东兴 宁人 , 研 究员 , 学士 。 电话 : 0571 -63370371;E-mail:yangshihua6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