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6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及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加深对可逆电池、浓差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了解与掌握金属电极的制备与处理技术。
4.掌握原电池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二、基本原理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而每一个半电池中有一个电极和相应的电解质溶液。
在电池放电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两个电极反应之和。
电池电动势为组成该电池的两个半电池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
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原电池电动势与各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如下:Z E F G m r -=∆ (1.6-1)p m r TE zFT zEF H )(∂∂+-=∆ (1.6-2) p m r TE zF S )(∂∂=∆ (1.6-3) 式中:F 为法拉第常数(96487 C ),z 是原电池发生一单位进度反应时得或失的电子摩尔数,E 是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故只要在恒温、恒压下,测出可逆电池的电动势E ,即可求出原电池的各热力学函数。
反之,由原电池的各热力学函数,可求出可逆电池的电动势E 和浓度系数。
书写电池的结构图示式,必须规范。
以Cu-Zn 电池为例,电池结构的书写、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为:电池结构 Zn|ZnSO 4(+2Zn a )‖CuSO 4 (+2Cu a )|Cu负极反应 Zn →Zn 2+(+2Zn a ) + 2e正极反应 Cu 2+(+2Cu a ) + 2e →Cu电池总反应 Zn + Cu 2+(+2Cu a )→Zn 2+(+2Zn a )+Cu根据能斯特方程,电池电动势与各物活度间的关系为:++-=22Cu Zn Cu Zn o a a a a ln zF RT E E (1.6-4) 式中0E 为在标准条件下溶液中锌和铜离子活度(+2Zn a 和+2Cu a )以及锌和铜活度均等于1时的电池电动势(即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假设Cu 、Zn 为纯固体,它们的活度为1,则式(1.6-4)可简化为:++-=22ln Cu Zn o a a zF RT E E (1.6-5) 由于整个电池反应是由两个电极反应所组成,因此,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为正、负两电极电势之差。
若正极的电极电势为+ϕ,负极的电极电势-ϕ,则有:-+-=ϕϕE (1.6-6) 由于某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因此必须选择某一电极作为电极电势的参考标准。
现在,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标准(标准氢电极是氢气压力为一标准压力、溶液中+H a 为1,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标准氢电极为负极,所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由于氢电极使用不方便,因此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较为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常用的参比电极主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这些参比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极电势,已精确测出。
可逆电池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
可逆电池必须具备的条件为:(1)电极反应必须可逆。
(2)电池在工作(充放电)时,所通过的电流必须无限小,此时电池可在接近平衡状态下工作, 即能量必须可逆。
(3)电池中所进行的其它过程必须可逆。
如溶液间无扩散、无液体接界电势等。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可逆电池条件。
在精确度不很高地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电解质构成“盐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
要达到测量工作电流零的条件,必须使电池在接近热力学平衡的条件下工作。
用对消法可达到测量原电池电动势的目的,可实现测量工作电流零的条件。
电位差计就是根据对消法这一原理设计而成的。
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详见本丛书第一分册仪器部分。
需注意:不能用伏特计直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因为此伏特计在测量过程中有电流通过,使电池处于非平衡状态,测出的结果为两电极间的电势差,而不是电池电动势。
电动势的测量在物理化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可以获得氧化还原体系的许多热力学数据,如平衡常数、电解质活度及活度系数、离解常数、溶解度、络合常数、酸碱度以及某些热力学常数改变量等。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装置1套,UJ-25型电位差计,检流计,标准电池,直流稳压电源,铜电极2 支,锌电极 1 支,电极管1 只,电极架。
试剂:0.100 mol⋅dm-3 ZnSO4,0.100 mol⋅dm-3 CuSO4,0.0100 mol⋅dm-3 CuSO4,饱和甘汞电极1 支,饱和KCl 溶液。
四、实验步骤1.电极制备(1)铜电极的制备:将铜电极在1∶3稀硝酸中浸泡片刻,除去氧化物后,用水冲洗干净。
以此电极作为负极,另一铜板作正极在镀铜液中镀铜(镀铜液组成为:每升中含125 g CuSO4·5H2O,25 g H2SO4,50 mL乙醇),控制电镀过程电流为20 mA,电镀20 min,得表面呈红色的Cu电极,洗净后放入0.100 mol·dm-3 CuSO4溶液中,备用。
(2)锌电极的制备:将锌电极在稀硫酸溶液中浸泡片刻,除掉锌电极上氧化层。
取出后,先用自来水洗涤,再用蒸馏水淋洗,最后浸入饱和硝酸亚汞溶液中6~10 s,使锌电极表面上有一层均匀的汞齐。
取出后,先用滤纸擦拭锌电极,再用蒸馏水洗净(汞有剧毒,用过的滤纸不能乱丢,应放入指定地方)。
洗净后的锌电极,浸入0.100 mol·dm-3 ZnSO4溶液中,待用。
2.控制恒温浴温度为(25 ± 0.1) o C。
3.按图1.6-1构成如下电池:8.依步骤2 ~ 7的同样方法,分别构成下列各电池并测定其电池电动势:Zn|ZnSO4(0.100mol⋅dm-3)‖饱和KCl溶液|Hg2Cl2-HgHg2Cl2-Hg|饱和KCl溶液‖CuSO4(0.100mol⋅dm-3)|CuCu|CuSO4(0.010mol⋅dm-3)‖CuSO4(0.100mol⋅dm-3)|Cu五、结果与讨论1.根据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温度校正公式:ϕ甘= 0.2412-6.61 ⨯ 10-4(t-25)-1.75 ⨯ 10-6(t-25)2-9.16 ⨯10-10(t-25)3计算出25 o C 时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2.查相关数据,计算下列电池电动势的理论值:Zn|ZnSO4(0.100mol⋅dm-3)‖CuSO4(0.100 mol⋅dm-3)|CuCu|CuSO4(0.010mol⋅dm-3)‖CuSO4(0.100mol⋅dm-3)|Cu 计算时所需的各物质活度系数值见表1.6-1。
将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计算两者误差值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表1.6-1有关物质的活度系数3.根据下列电池的电动势的实验值,分别计算锌电极和铜电极的电极电势,以及它们的标准电极电势,并与手册中查得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行比较。
Zn|ZnSO4(0.100 mol⋅dm-3)‖饱和KCl溶液|Hg2Cl2-HgHg2Cl2-Hg|饱和KCl溶液‖CuSO4(0.100 mol⋅dm-3)|Cu六、注意事项1.电位差计和标准电池的使用,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标准电池在搬动和使用时,要放置平稳,不能使其倾斜和倒置。
接线时,正接正、负接负,两极间不允许出现短路现象。
3. 在使用电位差计中“粗”、“细”两按键开关时,要间隙操作,不可长时间按下,以免电池因通电时间较长而发生明显的极化现象,影响测量结果。
4.实验完毕后,关掉所有电源开关,将检流计量程旋钮调在“短路”位置。
拆除所有接线,清洗电极、电极管。
七、思考题1.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采用伏特计或伏特表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2.在测量电池电动势过程中,若检流计光点总是向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有哪些原因?3.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作用?盐桥有何作用?选用盐桥时,应遵循什么原则?4.在测量过程中,若将电池的极性接反了,将会产生什么样后果?八、拓展与应用1.电位差计有多种类型和型号,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对消法或补偿法。
2.电池电动势测量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避免电极极化。
为此请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前可初步估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以便在测量时能迅速找到平衡点;(2) 要选择最优实验条件使电池处于平衡状态;(3) 判断所测量的电动势是否达平衡电势,通常在15 min左右的时间内,等间隔测量3 ~ 5个数据,若这些数据在平均值附近摆动,偏差小于± 0.5 mV,则可认为已达平衡。
3.电池电动势测量除了可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评价电池质量好坏外,还可测量液界电势、电解质活度及其活度系数、平衡常数等,可设计相关实验。
九、参考文献1.孙尔康,徐维清,邱金恒编,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刁国旺,阚锦晴,刘天晴编著,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
3.李延冬,董学军,原电池电动势的实验改进,大学化学,1992,7:48。
4.杨文治主编,物理化学实验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6.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jwc/jp/wulihuaxue/pp/menu.htm.8./files/syzx/f/10486_2_f_3/jcwhsy/.9./hxx/jiaoxuekejian/wuhuashiyan/mulu.htm. 10.http://202.192.168.54/wulihuaxue/wuhuashiyan/index.htm. 11./kecheng/phi-chemcai/sy/syb.htm. 12./hxx/jiaoxuekejian/wuhuashiyan/mulu.htm. 13./bbs/shtml/20051118/278888/.实验 2.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 二级反应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一种物理方法—电导法。
2.掌握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3.掌握数字式电导率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1.二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产物→+B At = 0 a at = t a-x a-x x2)()(x a k dtdx dt x a d dt dC A -==--=- (2.8-1) 定积分得: x a x ta k -⋅=1 (2.8-2) 以t xa x ~-作图若所得为一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