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驱动创新
需求驱动的创新
需求发现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能否正确地挖掘隐性需求,然后据此进行设计和创新,成 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需求驱动的创新
需求发现方法
客户访问法 直接访问客户,让客户陈述他的不满或者期望,然后通过对这些需求 信息的分类整理确定关键需求。为了使访问信息具有代表性,建议按 照下述程序进行: (1)确定客户群(或目标客户群),即明确设计结果打算给哪些 人使用。 (2)对客户群按照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进行分组。 (3)从每组客户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访问。 (4)访问时可以采用调查表、提问等方式,访问的内容要全面且 重点突出。为了让客户能够理解,问题的设置要细致和具体化。 有时候甚至需要设计者提供初步的设计方案或原型,然后征询客 户的意见,这样客户的需求能够表达得更为详尽和具体。 (5)对访问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抽样检查。 (6)对访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找到共性的关键需求。
亲身体验法 设计者本人充当客户,亲身体会 对设计结果有哪些不满或者期望。 该方法与客户访问法区别在于两 点: 设计者亲身体验到的关键需 求可能难以代表所有的客户, 但更多时候可以发现普通客 户发现不了的需求 设计者身兼两种角色,可以 方便地在需求和设计方案之 间进行沟通和反复迭代、螺 旋上升,因而有助于将需求 分析和方案设计做得深入。
第一次装有英特尔动态RAM 第一次实现CPU 和主板共享RAM …… 第一次迎合了个人拥有一台电脑的梦想和需求-兴奋型需求 在苹果II之后,苹果公司继续在技术研发上一路狂奔,几乎同时开发了苹果III、
Lisa、Mac三种技术复杂、彼此不兼容不关联的产品(开始偏离客户需求,虽然 最佳设计没变)。
需求驱动的创新
ZQ
主 流 公 司
需求驱动的创新
案例2
满足国III要求 油耗尚可 价格偏高
满足国III要求 油耗尚可 价格低
案例2-需求分析被简化的代价
竞争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客户需求 的体现程度。需求分析不能简化。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技术没有好坏和先进落后之分,关 键要看技术对满足需求来说是否合适(设计结果是否具 有竞争力)。
需求驱动的创新
孟祥慧
xhmeng@ 上海交通大学 现代设计研究所
2014-10-21
内容提纲
“需求”重要还是“技术”重要? 需求的概念、分类和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现代设计理论中,为什么要强调“需求驱动的创新” 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需求? 需求驱动的创新案例分析
需求驱动的创新
环境
输入
需求驱动的创新
内部运行机制
输出
需求发现方法
系统分析法
如果系统已经真实地存在,可以通过如下一些 问题来考察系统在哪些方面具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用户 系统
环境
系统对用户有哪些要求?考察易操作性
系统对用户有哪些危害?考察安全性 系统对环境有哪些要求?考察环境适用性
举例。
需求驱动的创新
需求发现方法
竞争力比较法 调研当前已经存在的几种设计结果,分类比较其相对于客户需求的竞争 力,然后从中发现关键需求。
需求指标 1 便携性
评价
产产产 品品品 123
344
54321
2 处理速度 5 3 4
3 容量
545
4 安全性 5 3 3
需求驱动5的创新外观
344
需求发现方法
大漏斗:40×0.5+25×2+20×3+20×20=530万
小漏斗:30×0.5+15×2+10×3+10×20=275万
资料来源:AMT项目组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需求驱动的创新
内容提纲
“需求”重要还是“技术”重要? 需求的概念、分类和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现代设计理论中,为什么要强调“需求驱动的创新” 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需求? 需求驱动的创新案例分析
需求驱动: 以特定的市场和需求为目标,成功率更高,风险更小。 根据“需求”指标来采用合适的技术或利用组织外部的资源服务, 产品质量更有竞争力。 思科? 1984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夫妇,计算机中心主任,开发多协
议路由器:互联网需求… 需求驱动的创新
案例1-国家制度的设计
对国家制度的需求:在公平和公正基础上,体现大多数公民的期望和不满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王安曾列世界第五大富豪,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1990年逝世,1992年公司破产保护,1998年被收购 没有抓住市场机遇转型
需求驱动的创新
案例3-需求颠覆领先
即使在电脑这样一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领域,也 并非是技术决定一切。技术的先进确实能够确保在满足客 户需求方面具有某些优势,但是如果客户的关键需求被忽 略,则在技术方面取得的优势显得微不足道。
需求驱动的理由 续:降低成本、节省时间
阶段
创意形成
市场研究
技术评估
100
40
25
20
引进实施 市场测试
20
20
产品推广 业绩评估 1
100
40
15 25
10 20
10 20 5 20
1
30
1
100
时间
1周
1-2月
1月
1-2月
成本
0
0-1万
1-3万
1-5万
最小起订量20
万
无评估:100 ×0.5+100×2+100×3+100×20=2550万
“需求”重要还是“技术”重要? 需求的概念、分类和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现代设计理论中,为什么要强调“需求驱动的创新” 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需求? 需求驱动的创新案例分析
需求驱动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创新
两层含义
确定有价值的需求,是创新的第一步 在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都围绕需求来展开
(比如:日本QFD)
需求驱动的创新
改进者: 德莱斯(看林人),德国,1818
需求: 改变方向; 减少震动。
改进之处: 增加转向操纵杆; 增加坐垫。
需求发现方法
系统分析法 将设计结果视为一个系统(用输入、输出和内部运作机制描述), 然后通过分析系统本身的特性以及系统与用户、环境的关系来发 现需求或者可以改进的特性。
用户 系统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容易定量或者定性描述,具有一定的科学规律 可循。
精神需求:因人而异,从艺术的角度去探索规律。设计应 当符合某些人的审美需求。
需求驱动的创新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空气动力学-流线型轿车-省油
欧洲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美国70年代以后才逐步接受
需求驱动的创新
内容提纲
1981年,IBM进入PC领域,但没有单纯从技术上跟从或竞争,而是着手生产 兼容性的PC,并于次年一举开放了IBM-PC标准。一大批公司,如惠普、康 柏、甚至后来的戴尔都跟进来,生产与IBM标准相互兼容的产品 。
其后,苹果电脑的市场份额从鼎盛时期的90%以上,日渐萎缩到微乎其微。 (需求误判,即使苹果公司拥有当时PC领域几乎所有的最尖端和最领先技术, 却转眼间变得毫无价值!)
苹果的回归
需求驱动的创新
案例3-对比2
1936年进入交大
1948年哈佛应用物理学博士,技术天才
1955年,成立王安公司
1976年推出文字处理机,该机后来超过IBM PC处理速度曾一度是IBM计算机的三倍
鼎盛时期,产品兼容性 不好即使有许多性能优
1986年王列接位,三年后因公司陷入困顿而离任 势,仍然失去了客户基础
对于暂时落后的企业来说,如果要赶上甚至超过对手,最 佳捷径是在设计上比对手更加满足客户需求,这比技术上 赶超对手更为有效和迅速。
对于暂时领先的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地挖掘客户的需求, 在不断地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自身得到成长和发展。
需求驱动的创新
讨论:验证码的设计
(3)
(1)
需求驱动的创新
(2)
(4)
需求驱动的创新
案例2-需求分析被简化的代价
对象 汽车→发动机
现状 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客户需求相对集中在——
• 废气排放水平 • 经济性(油耗) • 价格等
需求的变化:自2008年7月1日起, 国内开始对柴油车实施国III排放 法规,该法规规定在国内销售的 汽车(发动机)其废气排放水平 必须低于一定的限值。
当国家法令和管理制 度背离需求时,社会
黑暗、民不聊生
农民领袖或其他从民 意出发提出政治纲领
的英雄揭竿起义
新王朝建立
高高在上,与民 意渐行渐远
在封建王朝中,民众的需求仅在第一代领导人心目中非常深刻。
现代国家制度: 立法一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议会来制定,以求尽可能反应人民大众的 意见。 在制定一些具体的法令、定价机制、司法审判规则时,一般采用听证制度, 即推选一些利益相关者代表,对法令和政策的制定充分发表意见。
具体到设计过程来说,需求是指设计对象的具体 使用者或者承受主体(客户),对设计对象的 (明确或潜在的)期望或者不满。
需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发现问题/不足->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发现新的问 题…
需求驱动的创新
需求分类-按层次分
基本型需求是指客户认为设计结果“必须” 具有的属性和功能,如汽车必须能够开动 和载人,手机能够接听和打电话。
需求驱动的创新
需求发现
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企业,并非完全不关注客户需求,只是关注的不 够全面,以致忽略或曲解了某些需求。但是这些被忽略或曲解的需求 却导致惨痛的失败。 关键需求 客户满意度相当于木桶容量 如何增加 容量? 关键需求就是木桶的最短木板或者新增 加的木板: 一是客户对已有设计的不满 二是客户潜在的、尚未被激发的需求。 确定这些关键需求,并在设计过程中加 以满足,可以显著提高设计结果的客户 满意度。
兴奋型需求是指设计结果中含有令客户意想不到的属性和功能。客户通 常没有想到这类需求。比如第一部手机的设计、第一台个人电脑的设计, 都满足了客户的兴奋型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奋型需求会向期望型 需求和基本型需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