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7 2009-2011学科建设任务之“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建设项目: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申请学科专业:社会工作;所属一级学科:社会学;所属学科门类:法学建设目标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热爱社会工作、具有协作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学科队伍;2.在产学研结合、多学科结合、本土化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3.以企业社会工作为特色,社区社会工作等为重点,两个方面的社会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4.将本学科建设为广东省具有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成为广东省企业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主要建设任务1.加强研究平台和学术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2.培育2~3名杰出青年人才,引进2-3名优秀高级人才;3.争取科研经费150万元以上;4.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3项以上,争取实现国家级项目的零突破;5.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6.争取省部级奖励3项以上;7.争取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8.建成省内一流的社会工作实验室;9.建设成省级以上特色专业。
项目建设必要性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化加速,社会问题多而复杂,和谐社会遇到挑战,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共识,全国尤其广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发展的形势和前景很好,这给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带来天机。
据社会工作学科实践性、本土性和综合性特点,走产学研结合、多学科交叉、置根本土本校的道路是我校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最佳选择。
研究方向之一: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研究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优势、已取得代表性科研成果、在研代表性项目和可能取得的突破。
企业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在企业内部的社工服务和在企业外部的社区里对工人提供服务。
研究内容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工作模式探讨、企业社会工作对企业和工人的意义等。
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有大量的外来工,企业工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多,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十分必要。
我们是工业大学,企业社会工作是依托学校工业特点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特色。
刘静林和向鑫接受过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系统的正规的企业社会工作培训,主持过福特基金会的项目《广州市外来女工生殖健康服务探索》,与深圳女工关怀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三方合作进行中山某品牌工人的《工厂良好沟通机制建立与维护》,发表《社会工作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等论文。
争取在NGO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工人社区社会工作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研究方向之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制度安排研究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优势、已取得代表性科研成果、在研代表性项目和可能取得的突破。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中国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模式探讨、社区工作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势下的社区工作研究等;特色优势是立足本土,与其他学科结合,紧贴社会发展趋势;出版《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家政服务基础知识》等书,发表相关论文若干;在研代表性项目是余冰副教授主持的广州市社会学科规划课题《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可能取得的成果是出版专著徐鲁航教授的《政府与社区在社会工作角色研究》,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下的社区工作研究,政府购买服务下的社区工作研究,NGO与社区工作发展,社区经济发展与社区工作关系研究,社区综合服务模式探索等。
我院针对相关专业,已建成有数码钢琴实验室、社工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行为认知实验室等4个人文社科学专业实验室。
累计投入实验室设建设资金100多万,实验用房使用面积总计602平方米。
我院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的开设,强化了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手段,拓宽了文科学生的视野,弥补了文科学生对相关课程感性认识的不足。
一、模拟法庭实验室(Simulated Court)建设现状:文法学院模拟法庭实验室建成于2007年10月,包含有一个法庭和一个案例分析室和一个法官合议室。
审判法庭内部设置仿我国现行法庭布置,建有标准化的审判场地,配有室内音响设备和证据显示用投影仪和多媒体系统,并设有100个旁听座位席。
案例分析室设有案例分析用的多媒体显示设备。
模拟法庭是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主要功能是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模拟审判的职业训练,在具备扎实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了解并熟悉法庭庭审的程序和诉讼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学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模拟法庭目前建设资金投入情况是:模拟法庭项目已投入22.4万元,其中包含已列入学校大型设备的模拟法庭全套设备(17万元)。
09年起开设了模拟法庭实验课(1周16学时),实验课的开设,提高了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诉讼和法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推进了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过去传统的表演式模拟法庭向实战性更强的竞赛型和实操型模拟法庭转变,从中逐渐摸索具有广工大特色的模拟法庭教学模式。
模拟法庭实验室已多次举办了模拟法庭大赛,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充分发挥文科实验教学对专业素养形成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实验室(Social Work Lab)建设现状:社会工作实验室已投入33万分三批建成个案工作室、小组实验室、模拟实验室,现已“高速运转”地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验课堂、课外小组、学生立项等方面以提供场地、器材支援,同时在实验室平台上建成广东省社会工作网站,是专业对外交流与宣传的重要窗口,目标是成长为华南地区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专业网站。
现在筹建的社会调查实验室场地已经到位就绪,预计投入资金40万元,建成包括电访专家与面访专家的专业社会调查系统,该系统的建成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调查能力,提升学生项目的研究质量,又可以促进教师科研拓展,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规范性、前瞻性、科学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工科背景的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建设CATI系统培养社工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利用系统服务社会b并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方面也卓有成效。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的CATI系统项目在广东高校社工专业建设中具有领先意义,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必要的硬件基础。
建设中的华农、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实验室都曾向我系了解咨询。
三、数码钢琴室(Digital PianoRoom)建设现状:数码钢琴室现为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并开辟了第二课堂。
通过音乐技能学习与作品欣赏提高社会工作学生的人文情怀素养,是专业学生培养人文感受力、表达力与传递能力的重要手法,这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与建立专业关系能力的提升相关。
因此数码钢琴室在社会工作中的使用比传统意义的音乐情操培养有更强的针对性与目标性。
数码钢琴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6.5万元。
主要设备为20台数码钢琴。
已开课有艺术技能、综合艺术、钢琴弹奏。
四、青年认知与行为研究实验室(Lab of Youth's Cognition And Behavior )建设现状:本实验室起建于2007年,实验室使用面积60平方米,前期已投入15万,现有应用于教育发展、临床与心理健康、认知与行为问题诊断、行为训练与评价等多种常用测验工具量表及其计算机分析系统,其核心设备有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等,是文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
本实验室集教学、科研和对外开放合作于一体,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基础性特点,它同时服务于高校办学和服务社会,因而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将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办学背景,除了进行教学和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外,还将努力把它建设成一个具有承担重大社会项目研究能力的重点实验室。
其主要功能是:1、承担认知与行为的科学研究任务。
实验室将积极追踪认知与行为学科的理论前沿,努力承担各级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术交流活动,认真探索有关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内在规律,为积极推进高校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承担人才培养的服务功能。
实验室将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开放,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为青年学生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环节和技术支持,为培养和锻炼青年学生的科学理论活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提供服务。
3、承担学科建设的服务功能。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知行合一的良性互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
本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4、承担相应的社会服务性功能。
在积极为我校大学生提供有关认知与行为障碍等日常心理问题咨询与治疗的前提下,逐步增强实验室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的功能。
2010年学院有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毕业生。
两个专业的培养遵循教育部对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根据专业教学实践以及满足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逐步形成既符合广东地区人才需求特点和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科特色,又注重专业的应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特色。
学院在重视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努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及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始终把抓好教学质量放在重要地位,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水平,积极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地方社会经济服务。
多年来,承担了各级各类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科研经费逐年增长。
教师将科研上取得的成果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批教研成果。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2009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7.4%。
一、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法学理念和扎实法学基础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熟悉我国法律体系,具有较强的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尤其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懂得政府和企业法律运作实务的中高级法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合同法、公司法、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的实务与案例、专利文献检索、票据法、中外法律思想史、证据学、律师实务、司法文书写作等。
就业方向:适合就职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专利和商标代理机构、各类工商企业以及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法律实务及法学教学、研究等工作。
二、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当代社会工作的先进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国际国内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技能和方法的社会工作者,能从事各级政府机构、城市社区管理、劳动保障与社会福利、司法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社会保障、社会工作概论、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思想、综合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