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以认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现象、揭示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规律和指导数学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
本专业主要研究数学学习理论、数学课程理论、基础数学和竞赛数学的教学实践;密切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动态;深入探究先进数学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参与现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型专门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目前的进展与动向,并在某一子方向上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数学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做出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在政治上积极向上的、具有良好道德品格和科学素养的、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具有宽厚和扎实基础知识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和中、高等学校师资。
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数学教育或数学奥林匹克教育方面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全面和深入的教育科学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沿及热点。
硕士论文选题时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以及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为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打下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并成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具体安排如下:
1.学位课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独立完成习题。
结业时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2.选修课程:教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国内外研究状况,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3.从第2学年开始组织讨论班,在教师指导下选读论文,争取在第2学年末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4.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和研究过程。
5.三年学习期间争取参加1-2次大型国内学术会议。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两部分(1学分)。
(1)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科生,在第2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2)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各培养单位
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选题,应综合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可利用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条件,应有一定学术意义、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具体安排详见相关文件。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