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材料(精选多篇)初一、二班家长会材料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协助并参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是双向的,必须家庭和学校积极配合才可能取得成效。
在此,我代表初一班所有的学生和任课老师对在座的家长表示感谢!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关心!? 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成天浑浑噩噩,课堂不听讲,作业不做或完成质量不高,成绩差。
老师非常忧虑。
? 一些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完全靠老师检查和督促。
老师经常谈心,但收效甚微。
比如政治考试和英文听写。
?个别学生上课或者自习课有说话嬉笑现象,老师谈心后总是时好时坏,其他学生非常愤怒。
? 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给卫生保洁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同学们干净整洁的环境。
? 思想散漫、学习懒惰,时间感不强。
比如早晨和中午来了之后的情况。
? 作业完成情况不好。
家长会材料三年四班2014年1月5日不知何时起,学校里开始有了家长学校、家长会,无从考证。
然而时至今日,家长会的形式、格局可能变化无几,专家讲、老师讲、家长讲,永远是一个台上,一个台下,缺少交流与互动。
无论是年龄特征、抑或是个案分析,可能都涉及不到“我”的孩子具体问题。
因此,我以为,当前的家长会形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其一:学校单相思。
家长会总是学校出面组织,哪怕有家长委员会,也都是学校在指导开展活动,很少听说有家长要求开个家长会的情况。
其二:针对性不强。
即使我们经常会低年级讲什么内容,高年级讲什么内容,小学讲什么,初中讲什么,又是年龄特征,又是心理健康,还有学业指导……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某位家长来听完会议,到底收获了什么?对他的孩子的教育是否能起到直接作用,教育方法上是否有真正改进?可能并非我们所想象那样完美。
其三:时间太滞后。
如果从时间上去看,我们家长会大多起始于幼儿园,应该说,我们已经非常关注早期教育了,然而有些习惯其实应该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关注。
到幼儿园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坏”脾气已经有所展露了。
可能已经学会撒娇了,有了些任性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挑食?我想,主要大人有人挑食。
中国的孩子在国外长大讲外文,外国的孩子如果中国人从小收养,也必然学习中文。
说明这些东西都是后天学习所至。
再如有些小孩子不愿意用调羹吃,就是大人一开始,在孩子没有自主意识阶段不注意训练造成的。
因此,我总以为,我们的家长会开得太迟了,所以效果也就差了。
其四:家长压力大。
尤其是听完专家听老师的时候,通常是好的讲得少,“坏”的抖得多,上了初中了,高中了,再弄个成绩单发发,弄得有些家长开家长会之前,父母之间先得开个小会,商量谁去好,能不去则不去,实在不行,看在孩子面上,硬着头皮去。
如此种种,引发我们应该去思考新的方式。
笔者以为,首先,家长会应从出生前开始,由社区组织,帮助准父母们、特别是准祖辈们,把孩子的生活习惯养好了,从饮食起居开始,拿前面所讲的挑食的毛病来说,开始吃的时候,有谁已经有意识这个那个的,只要是东西,都可以塞到嘴里,哪怕不是吃的。
因此,这是起始的关键,需要监护人们去了解,也是孩子日后发展的良好基础,可以惠及孩子的一生。
其次,学期家长会,应化整为零。
如确有必要,学校里有大的举措,需要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那需要召开家长会,不然,完全可以以家访或校访的形式代替,交流内容由整体、面上,转移到某一个学生个体的针对性的交流,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第三,创新形式。
现今社会,网络发达,除了电话,还以借助互联网。
我们学校为班级的家长建群的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把一次家长会,拓展到了n次;把大会变成了小会;把群体问题,变成了个性问题;把由于家长会时间紧凑而简化的问题,变成了具体问题等等,提高了实效。
第四,必须激发家长的需求。
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学校对他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而不是对全体,这是激发家长内在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作为学校、作为老师还是应该注重个别交流,这样才更有利于与家长沟通。
家长会材料一、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各位家长,大家好!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代表全体任课老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二、介绍家长会议程介绍学校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1. 学校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
在全市的乡镇中学中名列第一。
今年,七中招生800多人,我校考取380多人,其他名额被相公中学、官庄中学、闫家峪中学三所中学获得。
我校中考升学率60%,远远高于全市35%的平均升学率。
今年有7人升入四中实验班。
近四年来,我校的体育代表队在全市举行的中小生运动会中,获得两年第一,两年第二的优异成绩。
我校的合唱队与舞蹈队在市组织的各种比赛与演出中都获得优异成绩。
为我们学校争得了荣誉。
充分展现了我校风采。
2. 班级情况:班级教学理念学期工作重点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委我们的课代表我们的小组长介绍任课教师数学老师:陈淑华老师,多年任毕业班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
教学严谨。
在今年的毕业班教学中所任班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全镇第一。
英语老师:刘凯老师,责任心强的年轻教师。
工作认真,牺牲休息时间一心扑在教学上。
给学生辅导。
李传胜:多年任毕业班物理教学。
成绩优异。
深受学生的喜爱。
语文老师:由我担任本班语文教学。
我会对每个学生负责。
3. 学生情况:本班51人。
近期表现、月考成绩1)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2)成绩进步较大的同学3)还需继续努力的同学三、介绍八年级的特殊性当过多年的初中班主任,感触颇深。
初一孩子一派天真,充满“孩子气”积极向上,愿意表现。
初三学生则泾渭分明,或为高中努力拼搏,或放弃学习混日子。
极少中间派。
变化最大的属初二学生。
学习分化,心理动荡,坏习惯养成。
教育学家指出。
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此之谓“初二现象”现象一:学习分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初中三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到了初二,又增加了物理学科,各科知识越来越深,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没打好基础、智力偏下、不肯下功夫、心思不在学习上一部分同学听课越来越像听“天书”了,学习兴趣慢慢丧失,成绩一落千丈。
有句话说“学好难,学坏易”提高成绩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其过程尽头着汗水和泪水:相反,如果放弃,犹如坐上“滑翔机”,直落而下,速度可谓惊人。
现象二:心理动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初一还挺省心,到了初二就开始越来越让人劳神了,跟家长话不投机半句多。
不愿意跟家长交流。
叛逆、孤独、焦虑、易受外界影响、易激动暴躁、凭感情行事······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额分析来看,14岁的孩子是青少年出问题的高发期和犯罪的易发期。
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诉,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
现象三:问题丛生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特别是容易受不良现象和不良任务的干扰和诱惑。
最严重的是网吧游戏的诱惑很大。
他们会模仿他们的衣着行动发行甚至抽烟喝酒打架,他们会以为比较有气派,有脸面。
另外学习压力大,成绩差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单调、枯燥、乏味。
多余的经历无处发泄,便到网络中寻找刺激,在滋事中取得成就感。
上网、吸烟、喝酒、打架、敲诈、早恋。
一些极端行为,多发生在这些问题学生身上。
——厌学,意志薄弱,父母浇灌、家庭不和。
以上分析了几种初二现象,及其产生原因作为教师,我禁不住反躬自问,这其中,我们应该担负什么责任呢?家长又要担负什么责任呢?为了支持孩子上高中,花多少钱上辅导班晴家教都在所不惜,孩子在加不必干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只要学习好便一好百好。
一旦孩子考高中无望,便灰心丧气。
完全放弃对孩子未来的规划。
于是,孩子的混日子便得到了家长的默许。
越发肆无忌惮起来。
所以对于孩子我们要多关注对家长的希望1.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度不能粗暴,语言不能过激。
家长要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交流。
学会平等的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平时要和孩子多交流,询问习情况,不能等成绩出来了,问题出来了,才想到去关心孩子。
2. 要全面而准确的估计自己的孩子正确看到孩子的分数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孩子都回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
考试成绩不理想,应该心平气和的和老师、孩子一起研究尊在的问题,既要和同学比,更要和自己比。
比较前后几次考试,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么。
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看哪科是弱项,多花些时间补上。
孩子成绩比较优异,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班级成绩优秀看在级部排名怎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继续努力!3. 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就应该适当批评,如果孩子很尽力了,成绩却不理想,我们更应该给她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她泼冷水。
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
我们要特别尊重孩子,孩子们这样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爸妈肯定会阴沉着脸,这队我的自尊心杀伤力是100%“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一味的去斥责孩子,帮助他们分相似尊在的问题,寻找对策,那样孩子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
才愿意和你交流。
面对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家长不应该一味的责备,更不应该放弃。
要多鼓励,给孩子信心。
多督促,多关注。
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耐心引导孩子,促使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变的越来越优秀!4.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遇事多做自我批评。
家有家法,校友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纪律。
良好的班级纪律是学生安心学习的前提。
所以在抓纪律方面,我下了不少功夫。
家长也应当教育孩子在学校老师管教,尊敬老师,来不顶撞老师,我们的老师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是一流的。
相信老师做的一切都是谓了孩子。
教育孩子多做自我批评。
在孩子和其他同学发生口角或矛盾时,述说自己受到的委屈时,先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
不要总帮孩子说话,不然会纵容孩子的缺点。
受到老师批评时,要让孩子分析:班主任和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是老师找你的茬吗?自己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任何时候严格要求都对学生有利,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表扬是哎,批评更是一种爱。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说的话有时并不一定真实可信。
要相信老师的话,并请家长能主动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了解真实情况。
相信很多误解通过沟通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留给每个孩子我的手机号码并让孩子告诉家长。
便于我们及时联系。
5. 家长可以做到的作业的检查督促。
不需要家长去辅导孩子,很多家长也做不到。
但是作为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检查孩子的书写,背诵。
并且给孩子签名。
希望家长不要以忙、累来推脱。
再忙再累,孩子最重要。
该检查该督促,千万不要忽视。
不要娇惯孩子要学会对孩子说不!不对的就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