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系列《寂静的春天》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很大争议,也引来许多部门和机构的关注。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营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广大民众。
在这本书面世接近半个世纪之后,当我捧起它时,也不禁为作者蕾切尔·卡逊的悲悯情怀和卓越前瞻而震撼。
《寂静的春天》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
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多达54页的参考文献,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
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所以,像DDT这种“给所有生物带来危害”的杀虫剂,“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
她呼吁,通过引进昆虫的天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等手段,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代替使用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
文内通俗浅显的术语,抒情散文的笔调,文学作品的引用,读来趣味盎然。
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主义者艾尔·戈尔在1997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中文版的“前言”中这样评价此书:《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保运动的肇始。
《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
然而,对蕾切尔·卡逊的攻击绝对比得上当年出版《物种起源》时对达尔文的攻击。
卡逊在论战中具有两个决定性的力量:尊重事实和非凡的个人勇气。
她反复地推敲过《寂静的春天》中的每一段话。
现实已经证明,她的警言是言简意赅的。
她的勇气、她的远见卓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她要动摇那些牢固的、获利颇丰的产业的意愿。
随着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正是这大量的信息麻痹了人们的神经,被感动已经成为奢侈的事情。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所体现的世间大爱,每每都能让我热泪盈眶。
我想象着她写作《寂静的春天》时的情景,强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时还接受着放射治疗……在书出版两年后,她逝世于乳腺癌。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逊是在用她的生命来写作,也是为世间的所有生灵而写作。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每个人都应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主角。
望着不再蓝的天,不再清的河,呼吸着灰蒙蒙的空气,你做了些什么?节能减排,做个低碳人,你行动起来了吗?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热热闹闹地举行。
能够正视环境问题,我们的时代比蕾切尔·卡逊时代前进了一大步,相信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而气候变化大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却从反面进一步证明了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的存在对整个地球和人类的深远而巨大的意义。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向美国全社会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环境保护问题,立即引起很大的争议。
她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卡逊大胆地预言:“在人们的忽视中,一个狼狈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这个现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要知道,在当时的美国,主流文化是高喊着“征服大自然”的口号的,大自然在人们眼中不过是一个征服和利用的对象,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谁也没有想过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因而卡逊的这本书可谓振聋发聩。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然而,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赞明亮的灯。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蕾切尔·卡逊的著名作品《寂静的春天》,可以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用大量的证据证明人类的居住对于大自然的严重破坏,用令人震撼的叙事方式描述了人类是如何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
该书于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很大争议,也引来许多部门和机构的关注。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营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广大民众。
在这本书面世接近半个世纪之后,当我捧起它时,也不禁为作者蕾切尔·卡逊的悲悯情怀和卓越前瞻而震撼。
这本书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
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多达54页的参考文献,表明这种由杀虫剂和其他化学物质以及更多的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而今天,它已在世界各地发生。
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所以,作者认为,像DDT这种“给所有生物带来危害”的杀虫剂,“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同时,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人类企图利用化学物质杀死那些他们认为有害的生物,但最终,由于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难以降解,同时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生物都无法适应这些化学物质,所以这种做法最终危害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自身。
她呼吁,通过引进昆虫的天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等手段,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代替使用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用自然界自己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平衡。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案例,并提供了丰富的证明材料进行佐证,具有极高的说服力,很多事实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当时,作者能在那么早的时候意识到环保问题,而且能准确地预见到未来,确实令人感到敬佩。
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主义者艾尔·戈尔在该书的序中这样评价此书:《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保运动的肇始。
《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
然而,对蕾切尔·卡逊的攻击绝对比得上当年出版《物种起源》时对达尔文的攻击。
卡逊在论战中具有两个决定性的力量:尊重事实和非凡的个人勇气。
她反复地推敲过《寂静的春天》中的每一段话。
现实已经证明,她的警言是言简意赅的。
她的勇气、她的远见卓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她要动摇那些牢固的、获利颇丰的产业的意愿。
随着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正是这大量的信息麻痹了人们的神经,被感动已经成为奢侈的事情。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所体现的世间大爱,每每都能让我热泪盈眶。
我想象着她写作《寂静的春天》时的情景,强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时还接受着放射治疗……在书出版两年后,她逝世于乳腺癌。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逊是在用她的生命来写作,也是为世间的所有生灵而写作。
确实,同样是著名环保人士的戈尔深深感受到了环保的责任,而同时环保也需要非凡的勇气,所以他才会如此推崇这本书。
在书中的前面几章中,作者首先描述了杀虫剂的危害,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大地的景观。
同时作者认为,由杀虫剂产生的新情况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大自然以无法承受人类带给它的破坏,因为这种破坏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我们都学过生物学的知识,知道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随着杀虫剂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会越来越高。
因此,人类不得不加大杀虫剂的使用量,或者研制出更致命的杀虫剂,但同时,这些杀虫剂大部分是难以降解的,所以他们会随着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的体内,最后还可能进入人类自己的体内,自食恶果。
而即使这些杀虫剂不进入生物体内,他们留在环境中也是十分危险地,他们将对环境造成永远无法修复的伤害。
作者特别举了一个例子—DDT,在作者这本书出版的时候,DDT还在大量的使用,和塑料一样,DDT在那时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发明,但最后却人们却发现它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破坏。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说明: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也许对于控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危害是远远大于益处的。
同时更可悲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知道这些的,但是在利益面前,人类总是显得那么自私和无知。
尽管知道杀虫剂的使用、化学药品的生产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但是在一时的利益面前,很多人无视这些,无视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他们也许以为这些污染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但是很不幸,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迅速恶化,那些曾经的警告正在变成可怕的现实。
当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甚至是阻挠,特别是化学制品的生产公司,他们害怕由于人们对于环保的关注而失去自身的利益,所以极力阻挠这本书的出版。
从个人的角度上看,他们的确受益,但从全人类的利益上说,不能不说他们是愚昧、不负责任的。
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许多人思想观念仍然没有转变过来,虽然近几年大家也开始关注环保,但总体上大家还是将环保认为是某些人或者国家的事,而与自己无关,而如此下去,我们的环境就根本无法得到更多的改善,最终遭殃的还是人类自己。
很多人觉得,即使地球的环境真的恶化了,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很小的,毕竟地球的空间那么大,即使发生污染事件,与自己的距离也是很遥远的,但是作者却用事实告诉我们:在目前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环境恶化的影响。
例如:随着农药的盛行,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在稳步上升,作者用真实的数据告诉人们:世界上各种年龄的白血病死亡人数在以每年4-5%的比例在增长,这也意味着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已经暴露在极度受污染的环境之中,可以说地球上的任何角落从环境角度来说已经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而作者引用的1959年英国和美国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论则不得不让我们所有人警惕,即:一些人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染色体数目遭到破坏。
在这些人所研究的某些疾病和变态中,染色体的数目与正常值不一致。
也就是说,由于环境的恶化,接触在受污染的环境中的人染色体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染色体的变化导致了人类的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