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第八单元,围绕“神话故事”为主题,本单元课文有神话故事,有诗歌,还有充满道理的文章。

《祖先的摇篮》会让我们从爷爷的话中感知原始森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介绍了世界万物是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从《羿射九日》一文中,我们能领路到神话故事的神奇。

让我们走进每一篇课文,从中学到自已需要掌握的知识。

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能展开想象。

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人物精神。

2.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有继承和弘扬的文化的愿望。

单元课时安排23《祖先的摇篮》…………………………………………………2课时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2课时25《射九日》………………………………………………………2课时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1课时《语文园地八》……………………………………………………3课时23 祖先的摇篮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有5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

(播放原始森林录像)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

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四、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五、指导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3.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四、梳理板书教学反思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

课文以小孩子童稚的角度想象太阳、月亮、水及其他事物的变化,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绝不是我们大人所认为的无知。

小孩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他们可以理解的世界,我们畅游在这神奇的想象空间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梦游仙境,使心灵变得更柔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3.理解课文,展开想象,根据提示编故事。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使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2.运用生动的课件,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创作和课外阅读的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感受课文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提示将故事讲下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

学生:了解《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初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14个生字。

难点初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介绍童书,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了解这篇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些事物。

3.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事物。

(太阳、月亮、水、雨、人。

)三、认读字词1.课件出示要认的字:认读指导:“功、睁”是后鼻音,“糙”读第一声,“譬”的声母是p。

2.请学生在文中圈出这些字。

3.小组比赛认读。

4.“开火车”认读,要求读准确。

5.教师随机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6.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7.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和同桌对照读。

四、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意思。

①“年纪”一般用于谁?这里形容谁?(指人;指世界。

)②“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意思就是指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

(2)想象一下,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里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为什么“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因为世界的年纪太小,世界里的东西什么都不懂。

就像我们还是个小宝宝时,需要学习走路、说话等。

)2.学习第2~4自然段。

(1)指名读。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3)太阳、月亮、水各学会了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下来。

太阳学会了发光,学会了怎么上山下山。

月亮学会的是不断变化。

水学会了流动。

(4)你觉得太阳、月亮、水可爱吗?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可爱呢?(是因为作者想象力丰富,把它们写得像小宝宝一样可爱。

)(5)同桌互读这3个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

2.展开想象,根据提示讲故事。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创作和课外阅读的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9个生字。

2.展开想象,根据提示讲故事。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创作和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多媒体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

2.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

(2)推荐优秀小组在班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1.默读第5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1)“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这句话让你明白了什么?(明白生活是简单的,每个人要弄明白自己最擅长什么就行了。

)(2)请学生思考:你明白自己最适合、最擅长做什么了吗?(学生自由发言)2.学习第6、7自然段。

(1)画出自己最喜欢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小组内议一议:怎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有秩序?(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

)(3)这两个自然段中出现的事物有哪些?(雨、人)(4)你读懂了哪些自然现象?(雨是从云里来的,它会从天上落到地上;人一出生就会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美好的一切。

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5)根据提示,小组内说句子。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说说哪些事物很有秩序即可。

3.学生自读第8、9自然段,接着讲故事。

(1)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师指导:发挥想象,推翻作者的想象,想想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是怎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