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严复科学思想研究

严复科学思想研究

严复科学思想研究
【摘要】:严复(1854~1921)字几道,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作为中国第一代海军留学生的成员,他的历史功绩的主要方面却不在实务领域,而在于将其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切身体认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述诸于笔端、广布于国人,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近现代之际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作用。

百年来,学界对严复的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其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多个侧面,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本文从严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中择取科学思想这一鲜为人关注却在严复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主题为核心论题展开探讨和研究,以期丰富和深化严复思想研究。

本文主体包括导言、正文六章和结束语三部分。

导言部分围绕本文主题集中探讨了可行性、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概况等内容,对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困难作了预判,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思路作了初步的缕析,对研究的整体框架作了粗略的预设。

通过以上工作为有效推进严复科学思想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第一章主要阐明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包括时代思想文化背景和个人教育背景。

在思想文化背景方面,文章择取了既能突出反映整个时代特征又与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的科学文化本土化实践趋向为视角,文章认为,正是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具体实践为严复提供了接受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机会,而严复科学思想一经形成又返归到中国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历史实践中并将其推向了深入;严复的教育背景分为中学教
育和西学教育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对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背景的分析,为我们认识严复科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侧面。

第二章主要论述严复的自然观与天演哲学思想。

严复自然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大胆预设较之构成物质的原子而更为微观的“太素物质”的存在,并在对“道”、“气”的阐释中对宇宙本体作了唯物论的解释;探讨时空问题之后,提出宇宙万物的起源“咸其自己”无所谓造物主的观点,并论证宇宙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之中;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肯定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同时又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

严复对自然的论述与阐释有益于深化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中国自然观的发展。

而自然观作为严复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维,它的形成则有着更为广阔的哲学思想根据,即以西方近代进化论,特别是达尔文进化为科学基础,选择与汇释斯宾塞普遍进化主义、社会有机体论和赫胥黎哲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交相胜”等观念而形成的天演哲学思想。

严复天演哲学的核心论题是“天行”与“人治”的关系,他一方面将作为“天行”的生物进化主义及自然选择机制提升和泛化为一种普天之“道”,从而将天演进化的适用范围拓展到属于“人治”的人类社会领域;另一方面,在遵循“人治天行,同为天演”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治”的主动性。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严复的科学观与科学主义思想。

严复以其深厚的科学素养和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炽热关怀,深入探讨了何谓“科学”、“科学的功能与价值”等重要命题,形成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的科学观内容,他指出科学施之于外则有益于事功,修之与内则可“增益智慧、变化心习”,而二
者又以科学的真理性(或近真理性)知识为基础。

而且严复是最早将科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来接受的中国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些侧面表现出科学主义的倾向,突出的表现在他所持有的科学知识至上的观念以及将科学方法泛化的倾向上,但同时,他并没有因之而走向“科学万能”的极端,相反他充分认识到人文文化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因而提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可“一甚一亡”的主张。

第四章主要阐明了严复的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思想。

严复认识到,西方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得益于科学的发达,而科学的发达又离不开一套科学方法论的指导,相应的,中国欲摆脱落后赶上世界潮流就必须发展科学事业,为此又必须从根本上引入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方法。

他在以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特别是实证主义哲学的科学归纳法为思想与理论模板,形成了较为完整和有着个人见解的科学方法论内涵,集中的表现在主张经验的原则和逻辑的原则两个方面。

严复在思想倾向上由对科学归纳法的推崇而导向实证主义,他在接受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的同时,亦接受了其认识论上的现象主义原则,但较之西方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拒斥而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染和救国图强的现实启蒙任务,在对待形而上学的问题上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特别是对哲学世界观功能的重视。

第五章主要分析了严复对科学文化本土化的认识。

严复系统地批判了“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等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错误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本土化实践起到了清扫观念障碍,奠定思想基础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严复进一步探讨了为何在中国文化内部未能生发出科学文化
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实现科学文化本土化地建议。

他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特别是科举制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无自由特征所导致的窒息崇尚真理精神和限制学术研究方向等因素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诞生。

因此他建议建立独立的学术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以保障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全面推进。

第六章主要从西学东渐史的角度来展开对严复的研究。

严复是西学东渐史上的杰出知识分子,他传播西方学术是作为其思想启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的。

个世纪以来,学界已充分认识到,严复所着力传播的西方学术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属于科学哲学的理论体系。

一般而言,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是科学思想中最为精致和核心的部分。

文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严复传播科学哲学的动因、主要内容,并详细论证了严复在科学哲学东渐史上的具体地位等问题。

通过研究,文章认为,严复所传播的是属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而他之所以青睐并选择这一理论就在于在他看来其重实证、讲逻辑、求实效的理论特征对于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思想作用。

通过对严复传播科学哲学的动因等方面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深化了对其科学思想的研究。

结束语部分在全文挖掘、整理和探讨严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中国现代思想与学术史上的意义。

文章认为,严复科学思想中富含的崇尚科学理性精神、推崇科学方法以及重视建立独立的学术体制等内容已然具备了现代学术与思想的本质要求,因而具有开启中国现代学术之滥觞的意义。

此外,文章对从比较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严复科学思想的思路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严复科学思想科学文化西学东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9
【目录】:中文摘要9-12Abstract12-17导言17-32一、科学思想视角下严复研究何以可能17-20二、相关研究综述20-24三、本文研究难点24-27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27-32第一章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32-471.1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32-381.2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个人教育背景38-471.2.1中学教育38-421.2.2西学教育42-47第二章严复自然观与天演哲学思想47-692.1严复自然观47-582.1.1向物质求宇宙本体47-522.1.2宇宙及其起源与演化52-552.1.3人与自然的关系55-572.1.4本节评论57-582.2天行与人治:严复天演哲学思想58-692.2.1天行:天人一贯59-642.2.2人治:与天争胜64-672.2.3本节评论67-69第三章严复科学观与科学主义思想69-983.1严复科学观69-843.1.1“科学公例,无时不诚”的科学知识观70-753.1.2物质与精神价值同具的科学功能观75-833.1.3本节评论83-843.2继承与超越:严复科学主义思想84-983.2.1近代中西科学主义概述84-863.2.2继承:对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推崇86-913.2.3超越:科学不能疏离人文之域91-963.2.4本节评论96-98第四章严复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思想98-1234.1经验与逻辑并重的“即物穷理”之学
99-1134.1.1“实测内籀”的科学方法99-1024.1.2“即物实测”的经验原则102-1054.1.3“道通为一”的逻辑原则105-1124.1.4本节评论112-1134.2接受与衍化:严复实证主义思想113-1234.2.1近代中西实证主义概述113-1144.2.2接受:认识论上的现象主义原则114-1184.2.3衍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118-1214.2.4本节评论121-123第五章严复科学文化本土化致思123-1405.1对近代中国科学文化观的辨析123-1315.1.1批判“西学中源”说123-1285.1.2批判“中体西用”论128-1315.1.3本节评论1315.2中国科学文化落后原因及建议131-1405.2.1对中国未能内生科学文化的思考131-1375.2.2“治学治事宜分二途”:科学文化本土化思考137-1395.2.3本节评论139-140第六章西学东渐史视野下的严复与西方科学哲学140-1566.1学界对严复在西学东渐史上地位认识的深化140-1436.2严复对早期西方科学哲学思想的引介143-1496.2.1传播科学哲学动因分析143-1466.2.2引介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成果146-1496.2.3本节评论1496.3严复在中国科学哲学史中的地位分析149-1566.3.1基于西方科学理论东渐史的考察149-1516.3.2基于西方科学哲学理论形态的考察151-1546.3.3本节评论154-156结束语156-159参考文献159-165一、著作159-162二、论文162-16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65-166致谢166-168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168-17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