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模块二1--课题四--储液干燥器及集液器

5模块二1--课题四--储液干燥器及集液器


课题储液干燥器、集液器及气液分 离器 一、储液干燥器
1. 储液干燥器的作用 在制冷系统中,储液干燥器的作用是临时性地存储一下
在冷凝器中液化的制冷剂,根据制冷负荷需要,随时供给
蒸发器,并补充系统中的微量渗漏以及对系统中的水分和 杂质进行干燥和过滤。
储液干燥器的作用:干燥、过滤、存储、保证流入 蒸发器的制冷剂是纯液态。
模块二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部件
课题四 储液干燥器、集液器及气液 分离器
1. 掌握储液干燥器、集液器气液分离器的构造、
工作原理及作用
2. 能够正确拆装与检修储液干燥器和集液器 3. 掌握三者的区别
模块二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部件
集液器
储液干燥器
1-过滤器 2-制冷剂进口 3-塑料盖 4-干燥剂 5-U型管 6-制冷剂孔
4. 集液器、气液分离器与储液干燥器的区别
(1)集液器和气液分离器安装在制冷系统的低 压区,而储液干燥器则安装在制冷系统的高压区。
(2)集液器、气液分离器和储液干燥器都可以 储存液态制冷剂,但气液分离器储存的液体制冷 剂会在低压区慢慢的自然蒸发,离开气液分离器 的只是气态制冷剂,起到气液分离作用。而储液 干燥器留下的是多余的液态制冷剂,用以调节运 行时需要。集液器制冷剂的平衡容器,是制冷剂 和冷冻机油的存储罐,起到保护压缩机的作用。
(三)储液干 燥器的拆卸与安 装 贮液干燥器一 般安装在冷凝器 旁或者其它通风 好、冷却好、远 离热源的地方。 安装时要尽量直 立安装,倾斜度 不要大于15°。 如果倾斜度过大, 液态与气态制冷 剂不能完全分离。
储液干燥器的拆装 1-L管(储液干燥器至蒸发器) 2-观察窗 3-紧固螺母 4-C管 5-储液干燥器 6-组合开关F129 7-连接插头
课题四 储液干燥器、集液器及气 液分离器 在制冷系统中,会由于制造时没有处理干净而带 入微量碎屑、尘土,或由于制冷剂不纯净而带入脏 物,也可能由于制冷剂对系统部件内壁发生侵蚀作 用而产生杂质,还可能由于安装、维修过程中不小 心进入空气(内含水分),这样,储液干燥器或集 液器或气液分离器将会出现堵塞,造成空调系统制 冷效果下降,储液干燥器或集液器或气液分离器进 出口两边有明显温差,此时应更换储液干燥器或集 液器或气液分离器,具体又该如何更换呢?那么贮 液干燥器或集液器或气液分离器的结构、作用、工 作原理等是什么?如何进行拆装与检修,本课题将 重点进行讲述。
2. 储液干燥器的结构认识
课题四储液干燥器、集液器及气液 分离器
储液干燥器
易熔塞: 这是一种安全措施,一般装在储液干燥器头部, 用螺塞拧入。螺塞中间是一种铜铝合金,当制冷工 质温度升到(95~110)℃,易熔合金熔化,制冷剂 逸出,避免了系统中其它部件损坏。为了保护环境, 近来主张用泄压阀替代易熔塞。 观察窗: 又称视液玻璃,是指示系统中是否有足够的制
三、气液分离器 1.集液器的作用留下液态制冷剂,使其在低 压区缓慢蒸发,离开气液分离器只能是气态制冷 剂,因而起到气液分离,防止压缩机液击的作用。
气液分离器
3. 储液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从蒸发器出 口过来的气液制 冷剂进入气液分 离器,液态制冷 剂沉入底部,气 态制冷剂进入压 缩机。滤网和干 燥剂除去水分和 杂质。回油小孔 允许少量冷冻润 滑油流回压缩机。
B.95~100℃
D. 110~130℃
二、实践与练习 1.储液干燥器的检测。
三、储液干燥器的拆装与检修 贮液干燥器(贮液器)的常见故障是滤芯被 脏物堵塞或吸水饱和,从而使制冷剂流通不畅, 造成制冷系统制冷不足或不制冷。如何判断贮 液干燥器的故障,这就涉及到贮液干燥器的检 测。 (一)【器材设备准备】 检漏仪、歧管压力表组件、抽真空机、扭力 扳手、冷媒回收与充注机、常用工具等。
二、集液器 1.集液器的作用 集液器多应用于CCOT系统的空调装置。集液 器的目的是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同时也
有储存过量的制冷剂及安放干燥过滤器的作用,
集液器一般安装在系统的吸气管路上。
集液器
2. 集液器的结构
用节流阀的空调一 般用压力开关作为 蒸发器温度控制,使 蒸发器出口压力保 持0.201MPA左右.一 般安装在集液器上 而高低压开关安在 高压管上. 另一特点是没有视 窗,因为系统高压部 分有气体又有液体
四、集液器的拆装 【器材设备准备】 检漏仪、歧管压力表组件、抽真空
机、扭力扳手、冷媒回收与充注机、
常用工具等。 集液器
1. 拆卸步骤 (1)拆下集液器前后管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安装时,不可将新换装的集液器或储液干燥 器的A、B管塞提前取下,否则其内部的干燥剂 会很快因吸水饱和而失效。
2. 储液干燥器的结构
课题四储液干燥器、集液器及气液 分离器
贮液干燥 器主要由 贮液器、 干燥器、 过滤器、 视镜和安 全装置这 几部分构 成
储液干燥器 1-引出管 2-弹簧 3-多孔盖板 4-罐体 5-杯壳 6-干燥剂 7-连接管 8-过滤布 9-胶垫 10-滤网11-制冷剂充注阀 12-高低压开关 13-出 口 14-视镜15-易融塞 16-进口 17-支架
贮液干燥器的拆卸与安装
特别注意的是,在空调系统的安装与维修 中,贮液干燥器必须最后一个被接到系统中, 防止空气进入干燥器,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及其 它不可冷凝的杂质等可能会腐蚀金属,致使小 的金属粒子剥落下来,造成系统堵塞。安装前 一定先要确定贮液干燥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否则容易装错。一般在其进、出口端打有记号, 如进口端用英文字母“IN”(这端应与冷凝器出 口相接),出口端用“OUT”表示,或者直接打 上箭头。
一、选择题 1.干燥剂的作用是( A.过滤 B.滤清 )制冷剂。 C.干燥 D.节流 )。
2.储液干燥器安装的倾斜角小于( A. 15° B. 30°
C. 45° D. 60°
3.储液干燥器上的易熔塞当制冷工质温度升到( ) 时,易熔合金熔化,制冷剂逸出,避免了系统中其 他部件损坏。
A.80℃
C. 105~110℃
集液器 1-干燥剂 2-测试孔口 3-出气管 4-泻油口5-滤网
3. 集液器工作原理
制冷剂从顶部进入容器, 其中液态制冷剂沉入容器底 部,而在顶部的气态制冷剂 则被吸出管引向压缩机。在 容器底部的吸出管上有一个 小孔,允许少量冷冻机油流 回压缩机,以满足压缩机工 作时的润滑需要,此小孔也 允许少量液态制冷剂流入, 随同冷冻机油和气态制冷剂 流向通往压缩机的管路,由 于在到达压缩机之前,这些 液态制冷剂必将在管路中被 汽化,所以不会引起“液击” 现象的发生。
(3)集液器和气液分离器中主要是气体,要求 容积大,其尺寸也比较大,而储液干燥器的尺寸 一般比较小。
一、选择题 1.干燥剂的作用是( A.过滤 B.滤清 )制冷剂。 C.干燥 D.节流 )。
2.储液干燥器安装的倾斜角小于( A. 15° B. 30°
C. 45° D. 60°
3.储液干燥器上的易熔塞当制冷工质温度升到( ) 时,易熔合金熔化,制冷剂逸出,避免了系统中其 他部件损坏。
实训:贮液干燥器的拆装与检修
(二)贮液干燥器的检测 1、用手触摸贮液干燥器进出管路,并观察视镜。 如果进口很烫,而且出气管接近大气温度,从视液 玻璃中看不到或很少有制冷剂流过,或者制冷剂很 浑浊,可能贮液器中的滤网堵了或干燥剂散了并堵 住干燥器出口。 2、一般干燥剂使用三个月,吸湿能力要下降一 半,所以每两年要更换一次干燥器。 3、如果是因为贮液干燥器(或贮液器)的故障 而造成的空调制冷不足或不制冷,则必须更换贮液 干燥器(或贮液器)。 4、更换安装完毕后确认前后接口无泄漏。 5、检查易熔塞是否熔化,各接头处是否有油污。 6、检查视液玻璃是否有裂纹,周围是否有油污。
1、拆卸步骤
(1)拆卸前,用 冷媒回收加注设备 将制冷剂抽空。
储液干燥器管路拆卸
1、拆卸步骤
(2)拔下高低压 开关连接插头 (箭头A)。 (3)拆下C管 (箭头B),并封 住管口。 (4)拆下L管(箭 头C),并封住管 口。 (5)拆卸连接螺 栓(箭头D),取 出储液干燥器。
储液干燥器管路拆卸
2、安装步骤 1)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2)储液干燥器应垂直安装。 3)安装后应从视窗处密切注视冷媒的流 动情况。 4)更换安装完毕后确认前后接口无泄漏。
冷剂。
3. 储液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从冷凝器过 来的液态制冷剂, 从进口16处进入, 经滤网和干燥剂 除去水分和杂质 后从出口13进入 膨胀阀。在贮液 干燥器上方的观 察窗14,可以用 来观察制冷剂的 流动情形,从而 判断系统中制冷 剂量是否正常。
系统中出现水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 安装与保养工作进程中不小心进了空气, 也可能是由于抽真空工序不正确。一旦系 统中发现存在水分,就必须换新的干燥器, 并进行尽可能长时间的抽真空工序。 任何时候,当制冷系统中的主要部件 更换时,亦应同时更换贮液干燥器。
A.80℃
C. 105~110℃
B.95~100℃
D. 110~130℃
一、选择题 4.装有膨胀节流管的系统,必须同时在蒸发器出口和 压缩机进口之间安装一个(),避免液击。 A 储液器 B膨胀阀 C气液分离器 D 冷凝器 二、填空题 1、贮液干燥器主要由 、 、 、视镜和安全 装置这几部分构成。
用节流阀的空调一般用压力开关作为蒸发器温度 控制,使蒸发器出口压力保持0.201MPA左右.一般安装 在集液器上而高低压开关安在高压管上. 另一特点是没有视窗,因为系统高压部分有气体又 有液体 5. 集液器的功能特点 (1)能保证压缩机只能吸入气态制冷剂,不 会吸入液态制冷剂,避免发生“液击”现象。 (2)能减少压缩机排气脉冲,使系统工作更 平衡。 (3)在制冷剂不足的情况下,能维持一定量 的润滑油回流,从而降低制冷剂漏失对系统的影 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