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教育以育人为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成为每位教师驾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创设巧妙有趣的课堂情境,以情激趣,以趣启智,智趣并育,和谐发展,才能充分实现物理课堂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情境要有生活性,让学生想学。

初中物理教学应从初中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物理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物理的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物理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二、情境要有趣味性,让学生乐学。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能创造一个欢乐﹑生动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物理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多媒体,使物理信息成为一种乐趣,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三、情境要有衔接性,让学生易学。

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是认识新知的基础和前提,新知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教学中要按照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把复习的内容纳入到情境的创设之中,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学习新知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温故而知新。

而且,这也给学习
有困难的学生再一次学习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与其他同学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四、情境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善问。

针对性是指问题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

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地探究。

五、情境要有可探性,让学生明理。

探究是物理的生命。

物理教学应积极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提供探究的机会。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六、情境要有悬念,让学生好奇。

激发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所以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揭示新矛盾,故布疑阵,巧设悬念,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起创造性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学习“电路和电路图”之前,教师拿几个苹果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再用导线和贺卡上的发光二极管相连接,接着问学生:“当闭合开关后,‘小灯’能发光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可能”。

教师演示:闭合开关“小灯”发光了!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被震惊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激活了。

出乎预料的结果点燃了他们好奇的心灯,激发了他们追根问底非弄清楚不可
的学习动机,这一学习动机就成了他们学好“电学”的原动力。

因此,悬念情境的创设,能诱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解决的信息和决心。

从而强化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促使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同时教师要积极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