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第二条规定,设立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第二条学术委员会的全部审议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维护复旦大学的学术声誉、严谨学风和相应的学术规范。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校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如下:
1、建议学科发展方向,审议与学术事务相关的重要发展规划、发展战略;
2、审议学校学术机构设置方案,审议学校拟开展的教学、科研重大项目,审核由学校委托的科研成果和奖励申报;
3、制订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学术争议处理的原则;
4、对学校拟聘请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和名誉教授的学术水平进行认定;
5、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校教师、学生在学术上的正当权利;
6、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调查并认定学术违规行为,裁决学术纠纷,维护学术规范;
7、审议由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学术委员联名提出的学术发展方面的重要议题;
8、学校委托的其他需要学术委员会审议或者决定的事项。

设立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学校完善学科布局和战略发展方向提供咨询意见;设立学术规范委员会,独立调查学术违规行为。

第四条由各学部行使各自学部学科范围内的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根据大医口的特点,校学术委员会授权医学部组建上海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在医学部学科范围内行使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责。

第五条各学院(系、所)和附属医院设立相应的学术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制定学院(系、所)和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指导意见,并监督指导学院(系、所)和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工作。

第三章组成
第六条校学术委员会由五个学部组成,分别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程技术学部和医学部。

第七条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学校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的在编教师中的代表组成,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数为四十三人左右,在任的校级党政领导成员不参加校学术委员会,但在需要时可由校学术委员会邀请
列席会议。

各学院(系、所)、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人数由各院(系、所)、附属医院自行决定,一般为七至十一人。

学院(系、所)和附属医院在任的党政领导正职可以担任学院(系、所)和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但不能担任主任。

第八条学术委员会成员必须是学术造诣较深,学风务实,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热爱并关心学校事业,能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正常工作的在职专家。

第九条校学术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四人。

设立秘书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各学部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人。

第十条校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依照民主、公开、自愿的原则,由民主选举产生。

各学部组长和副组长由所在学部当选委员选举产生,选举产生的学部组长是校学术委员会的当然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的主任由校长提名,全体当选委员选举产生。

经选举产生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报送学校办公室备案,并由校长签署和颁发聘书。

委员会选举的具体操作在每一次换届前制定细则后实施。

第十一条学术委员会在选举过程中接受群众的署名投诉举报,并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对于匿名举报,经调查如有确凿事实依据,委员会应予以认真研究并作出相应处理。

第四章运行制度
第十二条校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四年,委员可以连任,但其连任人数不应超过上届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连任委员任期一般也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三条各院(系、所)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四年,选举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决定,上报校学术委员会核准;选举产生的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及委员名单须报送校学术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校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也可根据校长要求或三分之一以上校学术委员的联名提议而临时召开全体会议。

会议应由委员本人出席,如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事先请假,且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参加或投票。

如有工作需要,各学部可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主持学部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商讨本学部的重大学术事宜。

第十五条校学术委员会及其学部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出席方可举行;若须对重大事项做出审定或决定时,必须由出席委员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通过或同意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学术委员会及其学部会议在做出重要决议时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若会议讨论事项与某委员或其直系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时,该委员应回避,并且不参加投票表决。

第十七条学术委员会个别委员因违法违纪、道德败坏等丧失委员任职资格,或因对参加委员会工作不负责任等不再适宜担任委员职务
时,可以由委员会以全体会议讨论投票或通信投票的方式,免除其委员职务,并向全校公示。

第十八条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因退休、离职、长期(两年及以上)不参加委员会的工作和活动,或因其他原因而出现缺额需进行补充时,由所在学部提出替补候选人名单,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选举或通信投票通过。

如得不到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则应另换人选后,再行审议和投票。

第十九条本章程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1年发布实施的《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同时废止。

第二十条本章程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