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小学生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参与这方面的活动。
本节课正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游戏形式加上微视频的创新理念为载体,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抛开他们害怕作文的心理压力。
带着学生在玩玩笑笑地走近作文,轻轻松松地认识作文,快快乐乐地完成作文。
(一)游戏升级:逗“木分享。
头人”。
1、师:刚才大家木头人
演的很不错,如果这时有
个人在你前面逗你笑,你让学生亲自体验快还能做得这样好吗?(板乐的游戏过程,并引书:逗)导学生注意观察,意2、出示游戏规则:(1)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一位“木头人”上台,两
能力。
引导学生梳理位同学要尽量用语言、动自己的观察结果,能
作、表情来逗“木头人” ,帮助学生抓住写作
看能不能把“木头人”逗学生自由表达刚刚的重点, 把游戏的
过
笑。
坚持到最后的“木头看到的有趣的地方;请
程写具体。
人”就是“超级木头
人”。
千
做游戏同学说说他在万注意逗笑的人不能接触
整个游戏中感受最深“木头人”的身体。
(2)请
的地方。
观众们仔细观察木头人脸
上的表情和两位逗笑的同
学是怎样逗木头人发笑
的。
3、师:123 木头人这个游
戏有趣吗?谁能说一说你
深、最有趣的一幕写下来。
(7 分钟)
1、生评价片段中描写优美的词句,师结合学生回答圈出好词好句。
2、生结合片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1)抓住一个重点进行具体描写,注意描写人的动作、表情。
(2)在写同学表演游戏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表演同学的动作、表情,也要关注全班同学的表情及有趣的氛围。
通过片段赏析,反馈和强化相关指导。
同时继续培养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
(二)、播放V 视频,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对第一次习作重新修改。
1、师:好的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的游戏过程,结合学习的写法,将自己写的片段再来修改一下,争取把片段写得更具体生动。
2、师:请停笔,同桌互换,根据要求给同桌评优打星。
(出示修改要求)
3、师巡视指导,展示修改后片段。
三、布置作业完成习作师: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练写、评议、修改,已初步掌握如何抓住游戏中的精彩场面来细致描写,请课后再按照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把3、师根据出示的片段
结合视频进行修改(生
读片段中的句子再在视
频中找到描写的相关镜
头,细致观察)
评出亮点:
1、能捕捉到做游
戏同学的动作、神态,
揣测其心理活动,并能
把细节写具体的片段均
可得到“优”等。
2、亮点加“ ”:
片段中一切亮点均可
通过回放视频游戏
场景。
让学生再轻
松的游戏过程中感
知乐趣,捕捉写作
素材。
此环节的设置一方
面,给他们一个分享
习作快乐的平台,让
他们的习作有更多
的欣赏者,增强习作
的信心; 另一方
面,培养他们修改
习作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一直致力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深知作文教
学是困扰农村教师教学的一个难题。
在写作文之时,学生作文畏难的情绪相当严重,往往提笔半天“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刚好我正在参与的学校省级课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用研究》和这次县级赛课的要求——非阅读教学课,不谋而合。
我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写作文“无米之炊” 的现状呢?最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加上拍微视频的创新理念,上了一节有趣的习作指导课——123 木头人。
游戏的顺利进行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根据出示的游戏规则,观察一位木头人和两位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语言,下面的小观众们非常兴奋,有的笑得前仰后翻,有的时不时的提醒她,气氛很好。
游戏结束后,首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看到的最有趣的一幕,并趁热
打铁用笔写下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接着采用视频回放的形式结合学生片段重点指导怎样细致地描写表演同学的动作;最后让学生再次观看游戏微视频进行二次修改、同桌互评找出亮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印象最深、描写具体的片段,结果应该是令人惊喜的,因为同学们不仅写作热情很高,
还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可是只有内容可写还是远远不够的,写作技巧方法的掌握、丰富生动语言的运用、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写具体、安排详略⋯⋯对学生来说仍是一道难题,这都需要在每次的作文训练中加以锻炼提高,虽然我使用了微视频和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但指导时条理不清,自己的教学语言过于繁冗,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收获不大。
通过这次写作课,我感受到:小学生写作文无内容可写,不仅是因为阅历少,生活积累欠缺,更重要的是缺少观察,缺少有意观察, 刻意观察。
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色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采用各种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
四、教学点评:
一、游戏设计恰当。
“活动作文” 是把游戏和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带进习作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产生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获得写作内容,通过教师当堂开展作前指导及作后评改,帮助感悟发现各种写作技巧和修改技巧的教学模式。
这节习作教学课,张老师采用了“活动作文”教学模式,设计了“ 123木头人”这个游戏,游戏时间短,充满趣味性,且适合在课堂
上进行。
游戏时的热闹场面。
游戏过程的高潮迭起。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富有趣味性的场面,学生参与及观看游戏时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的交流及写作提供了充实的材料。
二、观察训练妥当。
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指导学生学习、学会观察并有所发现,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
这节课,张老师在活动前对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注意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神态等,使学生观察有目的、有方法,在习作修改过程中,适时学生进行观察:“注意观察这位木头人姿势、表情的?两位同学是如何逗木头人的?观众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猜测表演同学和观众的内心感受。
”这里老师不仅指导学生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观察,还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内心世界的观察,这样的训练,正是管建刚老师说的“敏感力”的训练,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三、写作引领适当。
“活动作文”很好地解决了“写什么”问题,“怎么写”学生运用写作方法进行书面表达,这个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老师精心地指导。
课上张老师先是“说写”结合,学生做完游戏后,引导学生说做游戏时的感受,这一系列的启发旨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有序、有重点地把握游戏活动过程,为后面学生顺利作文搬梯子、搭架子。
其次是“评改与指导”想结合。
在评改环节,张老师先是让学生“找亮点,提建议”,找亮点既是对作者的鼓励与褒扬,保护了写
作者的自信心,也是让评改学生从中获取经验的过程,提建议则是对评改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训练。
通过提建议,是从中获取教训的过程。
“看视频,学写法”极具创意,学生写作的片段与视频相互印证,适时指导学生写好具体细节,要求学生做到“聚焦画面、抓住动作、关注神态、巧用修辞、大胆想象。
”这样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对于小学生写作来说,真的是必要而且重要。
四、媒体使用得当。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未免滥觞。
但这节课于此有很好的克制,且有所创新,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与习作教学相得益彰。
游戏环节,老师以记者的身份对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及观众进行有重点的拍摄,一台卡片相机就把活动的精彩记录了下来,为后续的交流与写作提供素材,朴素而实用。
再看后面的“对照视频说一说”“对照视频改一改”等环节多媒体的使用,无一不体现了精巧与实在。
活动作文与电子白板这样的结合,为小学生习作教学推开的这扇窗,让我们眼前一亮。
点评人(潘广友)职称或荣誉:小学高级教师宣城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