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这一时期台港地区的新 闻史研究势头不减, 共出版新闻史学论著 32 部, 朱传誉、冯爱群等几 位中年学者成为新闻史研究的主力, 著述颇丰; 曾 虚白晚年主编的5 中国新闻史6规模较大, 是一部 较系统的通史专著。本时期台湾学者的研究方向 又向断代史、华侨报业史、报人传记、广播事业史、 台港地方新闻史等新的领域发展, 表现了相对较 高的研究水平。
Key words: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cycle; weak links; history of an individual event
从 1908 年出版的章士钊著5苏报案纪事6 算 起, 中国的新闻史研究已经走过了 90 余年 历程。 90 年的研究史算不上历史之长河, 但从一门新学 科的发展, 到当今 蔚为大 观的局 面, 也 属成绩 斐 然。据笔者统计, 单就中国新闻史论著而言, 应在 370 部以上。中国新闻史学从无到有, 从只言片语 或个项研究到系统性科学性的著述, 从概述研究 到具体的全方位探讨, 终于成为人所 公认的堂堂 正正 的学问。这里主要 以中国 新闻史 论著为 依 据, 通过对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回顾和分析, 为 中国新闻史学研究情况勾划一个粗略的轨迹, 并 对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及趋势作一些初步探讨。
# 104 #
上图表明, 分散 的个项史和专项史中的正确 信息或有用信息作为正向反馈被通史所吸收, 使 通史得到充实丰满, 而通史中的偏差和缺漏又作 为负反馈信息向分项史研究输出, 从而加强个项 史和专项史的研究。分项史研究与通史研究的互 动关系, 是促使新闻史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4. 1979 年至 1998 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 随着我国 新闻事业的篷勃发展, 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也在 全国普遍展开。在学术自由讨 论的氛围中, 中国 新闻史的研究 工作迎来 了空前规 模的又 一次高 潮, 出 版论 著 255 部 ( 其中 大陆 206 部, 台港 49 部) 。20 年来, 科研队伍前所未有地壮大, 科研成 果的数量和质量空前发展与提高, 并且形成了以 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的多维、全方位的立体 式研究格局。新闻史研究工作者的组织 ) ) ) 中国 新闻史学会的成立, 标志着一个科学的、有序的、 成熟的史学研究局面的到来。 通过对上 述中国 新闻史 研究历 史的 粗略勾 勒,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新闻史学科 的产生是自然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人类 社会需要的必然结果; 而中国新闻史研究工作的 发展则是曲折的, 它受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程度 条件的制约, 即外部条件和新闻事业自身条件的 制约。条件越充分, 其发展越快, 否则则相反。
2. 1919 年至 1949 年 五四运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转变和新闻事业 的大发展, 同时也迎来了中国新闻史 研究的第一 个高潮。在其后至新中国建立的 30 年间, 共有 59 部新闻史著问世, 其中抗战爆发前 27 部, 抗战期 间 20 部, 解放战争期间 12 部。从数据看, 此期间 的两次重大战乱都没有影响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进 程。除论著的数量可观之外, 该时期的特点是: 其一, 系统全面记述中国新闻事 业发展的通 史类史著面世。先是在 1927 年 9 月由世界书局出 版了蒋国珍撰写的5中国新闻发达史6, 分五章统 论了中国古、近、现代 报纸的概况。两个月后, 上 海商务印书馆即出版了戈公振先生的5中国报学 史6。这部史著内容丰富, 论述全面, 被人们公认 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全面、系统地叙 述中国报刊 历史的专著, 开创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纪元。 其二, 形成了多角度的新闻史研究格局。在 此期出版的 59 部论著中, 既有报业通史, 又有如 赵君豪的5中国近代之报业6、余戾林的5中国的通 讯社6、吴宪增 的5中国新 闻教育 史6 和如来 生的 5中国广告事业史6等记述一个时期或一个门类的 断代史和分类史; 还有如新民报社编著的5新民报 社史6、5中美日报苦斗记6等记述某一具体报纸报 人的个项史, 基本形成了既有综合史 又有分项史 的多角度研究格局。 其三, 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丰厚 的专家式人 物。如戈公振之后的黄天鹏、胡道静、张静庐、赵 君豪、赵敏恒、项士元等人, 他们常常多领域出击, 写出了多部新闻史著。 3. 1950 年至 1978 年 1950 年到 1978 年的近 30 年,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大陆的新闻史学研究跌入低谷, 共出版论著 24 部。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新闻教学与科研 部门的数量规模对新闻史研究的制约。专门从事
2000 年 11 月 第 27 卷 第 6 期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v. , 2000 Vol. 27. No. 6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曾宪明
( 湖北大学 人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 摘 要] 本文以 90 年来的中国新闻史论 著数据统计 为依据, 结 合论著的 三种类 型及其 相互间 的关系, 认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周期。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 认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应进入新的 周期, 新世纪一定时期的研究主攻方向应针对中 国新闻通史中的薄弱环节, 主要致力于专项史、个项史及其他 空缺方面的研究。
ZENG Xian- mi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statistics of the recent 90 years. work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 ism, the three types into which the works fall into ,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ypes. It suggests that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has a rough cycle and should now enter into a new cycle, in the light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so far. The research focus of a g iven period in the new century should be directed against the weak links in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such as the history of a particular subject, or that of an individual event, or other fields that have not been touched before.
[ 收稿日期] 2000- 01- 04 [ 作者简介] 曾宪明( 1950 ) ) , 男 , 河南南阳人,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
# 102 #
史6, 它记述了/ 上海报界实体上变迁沿革盛衰兴 废之大要0, 主要是上海华文各日报的历史。这一 时期的突出特点, 一是论述中国新闻 业发展历史 的专文和专著极其鲜见; 二是即使如5上海报纸小 史6这样的代表性著述也极简要和不系统, 连姚公 鹤也承认自己没有论述上海各西报、各华文小报、 星期报、月刊等报刊的情况, 是对上海报业的/ 概 以浑括言之0。但无论怎么说, 有人开始涉足中国 新闻史的研究, 就好似寒冬末节的一股春风, 其意 义不可小觑。
三者是互动关系。上文已经谈到, 个项史的 研究可以丰富专项史, 而个项史和专 项史的研究 越充分, 通史就可能越全面越完美。反之, 通史成 果也可以促进个项史和专项史的研究。通史对分 项史的启发作用是不待多言的, 而绝 对完美和终 极的通史成果是没有的。一方面, 新 闻史研究工 作者会发现通史成果中的错误、不足及缺项, 从而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 历史的发展是永 无休止的, 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事实成为历史, 需
[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周期; 薄弱环节; 分项史 [ 中图分类号] G210.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4799( 2000) 06- 0102- 04
Research of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 103 #
要我们去续写, 这种互动关系可以图示为:

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新闻史数 十年来的研究状况。我们将所统计的 372 部史学 论著按其包罗内容的宽泛程度进行分类, 将其分 为通史类、专项史类和个项史类后( 二者也可统称 为/ 分项史0) 。这三类成果共同组成 了中国新闻 史学的整体, 但它们又同时表现为多层次性, 它们 在史学 研究方面 所处的地 位和作用 是不尽相 同 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新闻学研究的人员不多, 又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 几个开展新闻教育的大城市, 中国新闻史研究成 果不多便成为必然。这一时期大陆为数不多的新 闻史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以新闻断 代史形式出版的高校教材, 这是本时期最具价值 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 新闻系先后编写了七部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新 闻事业史教材, 这些成果体现了对中国无产阶级 和进步新闻事业历史研究的突飞猛进的进展, / 弥 补了旧中国新闻史研究工作的空白0[ 3] ( P9) 。二是 / 大跃进0时期及其前后印行的十部地方小报史, 如5一个县报的成长6、5鲁山县报工作6、5大跃进 中的闽南日报6 等, 成为 该时期成 果数量 上的主 体, 其时代色彩浓厚, 价值有限。三 是回忆录、传 记类的著述, 共七部。其中较有价值的是阿英的 5晚清文艺报 刊述略6, 潘梓年 的5新华日 报的回 忆6和穆欣的5韬奋6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