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 先天不足;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 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 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①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 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
②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③市场: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 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 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 鲜来掠夺市场。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 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
1882伊藤博文等人遍访欧美各国考察欧美国家的宪法 和政治制度 ,为日本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感悟: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历史教训。
日本的“拿来主义”确实很值得后发展国家借 鉴。但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 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 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 各国制度,以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 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选择德国的原因很简单,就 是德国相对落后,与日本的“国情”比较接近。结局 是大家都熟悉的,日本实行了德式军制,把军队直接 置于天皇指挥下;同时效法德意志宪法,制定了一部 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既无财权又无军权的帝国宪 法,这一切都成为日本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基础。
“维新三杰”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
西乡隆盛
(1827-1877)
木户孝允
(1833-1877)
明治维新的目的:
巩固新政权; 摆脱民族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一、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 废除旧体制,废藩治县,四民平等
(1)废藩置县:三府七十二县
意义: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 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 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 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作用: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 会体制。(缓和的社会关系、自由劳动力)
【学思之窗】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 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 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 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 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 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 日 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 本 的 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 中国 大 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 世界 中国台湾 满蒙 朝鲜 日本 内地 陆 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 政 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策 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 施
1)1874年侵入台湾; 2)1872年吞并琉求; 3)1876年强迫朝鲜签定 《江华条约》;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 的封建残余(藩阀控制 政权);
2)军事实力的增强,推 行军国主义;
4)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 条约》;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6)1904年,日俄战争
原 表 因:国内推行改革、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现
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君主立
宪制政体的确立
经济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军事上:现代化军队,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外交上: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独
立与完整,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
是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 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 本主义强国 ②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 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资 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③文化: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
3.文化生活: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日本人认识和了 解西方文明 (2)实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义务教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魂 局限性: 洋才 社会生活各方面:
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 封建色彩浓厚
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风俗习惯 如:服饰、饮食、建筑、历法等西化
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所有军人都要接受武士
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 预。
作用: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 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近代日本海军
5、法制:君主立宪(1889年日本宪法)
(一)背景

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年宪法?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政治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四民平等
经济经济 土地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文化生活 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习俗西化
军事
外交 法制
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独 立与完整;制订大陆政策 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二、明治维新的影响:
1、崛起为东方强国
英 国 日 本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 内阁对议 大于君主 会负责
资产阶级
至高无 天皇解散 内阁对天 天皇为代表的 上(神权 议会 皇负责 官僚军阀集团 色彩)
6、外交上:实现民族独立 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 独立与完整,成为帝国主义列强 的一员;大陆政策出台
大陆政策
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 特征和表现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天皇专权、藩阀垄断政权、人民民主权利 不充分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加入侵略的行列,给日本及邻国带来灾难。
2、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
表现:
三府七十二县
县 县 县

京 都 大 阪



县 县


东 京




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 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天皇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皇族 四 民 平 等
将军 大名
武士 华族
士族
平民
贱民
内 容 作 用 改革币制(金本位纸币) 市场、商品经济 土地改革: A、提高积极性,促进农 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 业发展. 发 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 B、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工 展 许土地买卖 业化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B 、征收土地税(地价3℅) 新 A、示范——奠基——出现 经 “殖产兴业” 兴办资本主义的浪潮; 济 A.政府引进技术设备人才, B、19世纪90年代,初 创办“样板”企业; 步实现工业化. B、投资基础建设; C、少数资本家控制日本大 C、大力扶植保护私人企 部分近代工业.(日资本主 义特征) 业的发展
东 京 的 鹿 鸣 馆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4、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材料一:“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 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二: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 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②、改进军事装备。 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④、武土道教育:效忠天皇,不受内阁干预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议会: 君主: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特点:君主绝对权力,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不同? 不 同 点
议会与君 内阁与议 掌握实权者 君主权力 主关系 会关系
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 家,早年学习西学,1858年 在江户(今东京)设塾(即庆 应大学前身)讲学。福泽谕 吉曾三次游历欧美,著书介 绍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宣传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 主,在明治维新前后,有很 大影响。福泽谕吉主张学习 对人生实际有用的“实学’, 认为实现文明是人类的理想。 他的主要著作有《劝学篇》、 福泽谕吉(1835-1901) 《文明论概略》、《帝室论》 等。
1878年5月14日早晨6点,----大久保遭到六名刺客的 袭击,当场毙命。刺杀大久保利通的六位刺客走到临时 皇宫前面自首。他们留下了斩奸状,批判藩阀政治家上 不听天皇的谕旨,下不听民众的公议,压制民权,以政 治为私有。他们要改革有司专制的现状,要求举办民会, 采取公议。政府将这六人处以斩首。9天后,政府将木 户孝允和大久保的儿子列为华族。 ——《大国崛起》 明治维新 请回答? 自由民权 1、1878年的时候,日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运动, 运动 请问是什么改革? 农民、中小地主、 2、从以上材料得知,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请结 中小资产阶级 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包括哪些阶层?他发起了一场什么 运动?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 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 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④资本:国内—— 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 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 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b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 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 本原始积累。
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并非从日本近代开始 的。早在丰臣秀吉(1536-1598)初步统一日本后, 就曾于1592、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至德川幕府末期则出现了“海外雄飞论”。所 谓“海外雄飞论”是当时日本儒学家、国学家 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集中论述的对外扩张主义 思想,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因此,它并非某一思 想家所提,而是多家主张的概括。其主要代表人 物为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他们 的主张虽具有不切当时日本实际的幻想性,但却 奠定了“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