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阅读现状

大学生阅读现状

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张大陆教授则告诉记者,“不要说本科生了,硕士生能潜心看看书的也屈指可数。”张教授在面试几位报考博士学位的硕士生时,叫他们说几个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名字,居然鲜有能对答如流者。而他发现这与学校教学上的忽视有关,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往往关心实用技术,轻视对理论、学术的指导,不提供教材外的参考书目,或者提供参考书只流于形式。
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说:“有人曾问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投资赚钱。但国学的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能够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见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立并举办首次国学研究论坛纪要《中国青年报》2008、7、13)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读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克服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就会广阔得多,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再次,要培养广泛兴趣,不断完善阅读结构。“读书就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博采众长。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了重专业轻素质、重消遣轻理论、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这样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完善阅读结构,专业理论书籍要阅读,经典名著更要阅读,因为能成为经典的名著,浓缩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语言,它让我们走进高尚,远离低俗。休闲娱乐不是不可以阅读,但决不能让休闲娱乐左右我们的价值取向。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因此,我们读书既要广泛又要精选,既要博采又要专攻,使阅读跟得上时代的节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华师大外语学院三年级学生小张表示,学语言的学生去读人文或语言专业书籍没什么价值,学语言就是为了应用。上师大生物系学生小冯认为,“专业学术读物太过枯燥,看专业教材就够呛了,课外再读专业期刊简直是自我折磨,至多是写毕业论文时我才会去看专业书籍。”
调查还显示,医科类学生的阅读率是各专业中最低的,仅有23%的学生课外阅读学术读物。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小沈表示,读医科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各门医学知识均要熟记于心,他们无暇再去读什么人文或学术经典。
五.高校与教育家
复旦大学日前推出的《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只是为了休闲消遣。有关专家表示,除了学生自身偷懒外,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和学校教学上的忽视也是改变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
【调查】学专业不爱看专业书籍
【分析】受社会阅读影响是主因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大学生不爱读自己的专业书籍,却热衷读小说、休闲报刊读物的现象,其实主要还是受到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影响。
他直言,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把阅读当作消遣娱乐,甚至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给读者开的阅读书单里面,也尽是武侠等通俗小说,“大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读一些严肃的书籍?”
该报告指出,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但非学术类阅读占的比例升高;相比之下学术类阅读显得单薄,专业期刊与外文文献阅读更是稀少。调查显示,经常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人文社会科学典籍、专业学术期刊、外文学术文献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2%、22.8%、9.3%、5.2%。而经常或偶尔阅读通俗文学读物、时尚报刊、外文报刊的比例则高达88.5%、86.4%、73.9%。
中国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安于这种有差距的阅读量现状
阅读书籍种类倾向:
在中国大学生最爱看的书中,各类书籍所占比例:
专业书籍:科幻作品:漫画书籍:名著:诗歌:21.6% 27.2% 33.2% 11.2% 6.8%
在外国大学生最爱看的书籍中,各类书籍所占比例:
名著:36.5%影视作品:23.4%专业书籍:11.6%其他:19.5%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大学生重要的选择。
汤恩比说:“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
周易:“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为什么要推动儿童读经运动?这首先基于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出现断层的深刻危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要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文汇报》2006、10、19)
四.中国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及原因
首先,面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学校方面责无旁贷,学校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他们明确读书的目的,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性功能。为了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收获最大,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图书馆的书目种类,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严格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美国日本中国
从三个国家每周阅读时间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的每周阅读时间远远低于日本和中国,体现出中国大学生对于阅读书籍的不重视。
购书数量:
中国大学生:不足5本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学生:16本俄罗斯大学生:20本以色列大学生:36本
(注:以上数据基于年购买量)
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生的年平均购书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大学生年购买量。也可以见得我国大学生对图书阅读的不重视。阅读量: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汉语承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其保持生生不息活力的本源。汉语生动、传神、形象、富有乐感和神韵,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它高度成熟,重复资讯甚少,文字有涯,却可以遣词无限,我啊,可算是一辈子鼓捣外文,比较了一生,还是说一句:中文最美!中文最善!”(《新民周刊》2008、2、6)
•纸质图书:
•电脑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
74.4%
13.2% 9.0% 2.2%
•网上下载并打印阅读:1.3%
阅读电子化:
外国大学生从中外大学生对于阅读形式的选择方面,可以看出:
中国大学生明显更加倾向于纸质阅读
中国大学生的电脑在线阅读及手机阅读所占比率均比外国大学生少
外国大学生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所占比重高于中国大学生仍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纸质阅读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电子版书籍的流行给当前大学生阅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传统纸质版书籍的依赖程度。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阅读书籍种类倾向:
从中外大学生阅读书类倾向可以看出:
中国和外国大学生喜欢看的书籍类别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大学生热衷时下流行的科幻书籍和漫画,而外国大学生则偏向文学性中国大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低于外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对专业书籍的阅读倾向明显高于外国大学生
阅读电子化:
中国大学生阅读方式调查显示:
中国大学生:4.39本日本大学生:8.4本韩国大学生:10.8本美国大学生:7本法国大学生:11本
注:以上数据都以年阅读量为基准,所给数据都是大概值。数据出处:《韩国国民阅读情况调查》《国际出版蓝皮书2008》日本《每日新闻》
阅读量:
2011年中国大学生对个人阅读量评价显示:
●○●○
1.2%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很多7.6%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比较多50.7%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很少或者比较少40.5%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一般
其次,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上直接决定着读书的效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立足自己的发展,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要从那些毫无意义的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解放出来,就会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因为网络只是虚拟空间,它给人带来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只有读书带给人的才是终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闲娱乐中久了,也容易玩物丧志,只有读书终能启迪人的心志,使人变得高尚。
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阅读的重要性
宋代的张载说:国学阅读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根深才能叶茂,如此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好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大众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已经明白了人文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理,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见2008年《人民日报》)
三中外大学生阅读现状对比中外大学生阅读现状比较:
1.阅读时间2.购书数量3.阅读量4.阅读书籍种类倾向5.阅读电子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