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三篇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三篇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三篇活动过程:一、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们看,谁来了?(小熊)——小熊今天怎么了?小小的圆眼睛瞪得大大的,毛都立了起来,双手握得紧紧的。

到底怎么了?(不高兴、生气、害怕)——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来是遇见了一只凶恶的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二、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那你有害怕的时候吗?(有)——昨天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已经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

(老师巡回倾听)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么?(大灰狼)——为什么会害怕?(因为大灰狼会咬我们)——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不舒服)——我们来做做害怕时的样子。

——原来害怕时我们会全身发抖、缩成一团;还会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等,真不不舒服。

3、经验归类梳理。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厉害的动物?(我怕老虎、我怕的是蛇)总:原来你们都害怕蛇、老虎、大灰狼这些厉害的动物。

(教师边说边出示展板)——你害怕的是什么?(刀)——为什么?(因为它会把人割伤的)总:原来还有一些小朋友害怕刀、刺、电等这类东西。

(老师边说边揭示第二部分展板)——你们为什么害怕这些东西?(因为插头有电要电死人的;剪刀碰到别人也会受伤的)——你害怕的是什么?(打雷)——为什么?(很响,很吓人)——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很响的声音?(我怕气球爆炸、风声)总:原来那些很响、很恐怖的声音也会让我们感到害怕。

(出示展板第三部分)——我们来看看他害怕什么?(打针)——为什么?(打针很疼)——哦,有很多小朋友因为怕疼,害怕打针。

(揭示展板第四部分。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害怕,害怕是种冷冷的、紧紧的、不舒服的感觉。

害怕的时候我们会哭、会躲起来。

你喜欢这种感觉吗?(不喜欢)三、讨论交流,克服害怕心理。

1、结合展板,讨论解决的办法。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不害怕呢?——遇到这些凶猛的动物时,我们能够怎么做?(逃跑、躲起来、找妈妈……)总:有了这些好办法,我们就不怕这些凶猛的动物了。

(将害怕表情翻面成笑脸)——电、刀这些东西,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用到,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受伤,那该怎么做?(小心使用、不玩电和火、请爸爸妈妈帮忙)总:你们真会动脑筋,这样这些东西我们也不怕了。

(翻转笑脸)——听到可怕的声音怎么办?(捂耳朵、放音乐、让妈妈抱)总:原来我们也能够想办法分散注意,战胜这些可怕的声音。

(翻转笑脸)3、情景表演,积极面对害怕。

——打针你们怕吗?——打针能够治疗疾病;打预防针能够让我们身体变得棒棒的,能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打针呢?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害怕?(有的不怕,真勇敢;怕,打针的时候不看,躲在妈妈怀里……)(找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说一说:你为什么不害怕,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打预防针的样子:袖子卷一卷、手臂弯一弯、脑袋歪一歪,告诉自己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你们真勇敢!翻转表情)让幼儿大声地说出来:打针我不怕!小结:原来有些害怕的事情,我们能够躲起来,说出来告诉别人,或者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情,这样害怕就会变少。

但有的害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也就不怕了,就像打针一样。

四、绘本回归,生活应用。

1、回归绘本,了解小熊的克服方法。

——你们都想到了好办法克服了害怕,变成了勇敢的孩子。

小熊有没有变勇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多媒体)——它想到了什么办法(躲得远远的)——现在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开心)——是啊!因为它也知道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做了。

2、生活应用,克服害怕——今天来了这么多不理解的客人老师,刚才进来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敢大声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呢,有点害怕吧?那现在,你还害怕吗?那让我们大声地去跟客人老师打打招呼,去抱抱她们,好吗?篇二:高兴和生气的时候一、设计思路: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注重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高兴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协助幼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付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冲突的情景和场面。

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快乐。

本活动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

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

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来促动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理解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重点与难点:准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活动准备: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五、活动流程:语言导入—>理解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一)语言导入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理解高兴和生气的表情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

(脸上、眼睛、嘴巴)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1、卡片联想。

(1) 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 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4)验证卡片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2)生气时能够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能够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能够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

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协助你解决困难的。

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活动反思:本活动是在创园区特色“幼儿心理健康特色园”的一次尝试活动。

活动是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想通过有目的活动来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差异和面临的问题;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寻找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和各领域目标的结合点。

从而发挥幼儿良好心理培养的增效作用。

通过活动发现了幼儿行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

例活动后,幼儿了解了人的两种情绪,理解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也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感受体验高兴和生气的事情,但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不是一次活动都能解决的,幼儿还有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生气的倾向,调控自己情绪的水平很差,于是就生成了“做个快乐宝宝的主题活动”,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积极的体验和主动的学习。

例如:手拉手唱着歌去春游,幼儿情绪愉悦,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同伴友爱的快乐。

幼儿能根据以有的经验积极主动的来寻找“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通过找同伴讲述和游戏“点芝麻”使活动面向全体,人人有说的权利,“点芝麻”的游戏深深的`吸引了幼儿,被点到的幼儿在大家叫出名字后有一种自豪感,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的参与了讲述活动。

“送卡片”活动,巩固了幼儿`的经验,幼儿树立了自信心。

整个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的一个微笑、拥抱,一句夸奖的话时时激励着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平视交流、和幼儿一起表演唱拉近了老师和幼儿的距离。

幼儿制作表情娃娃材料的层次性,调动了每一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体验成功。

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不但达到了心育目标的要求,活动还促动了幼儿各种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除是在教具“卡片”的制作上还需改进,能够有几张便于集体观看的便于引导的重点大卡片,这样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篇三:我好害怕设计意图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如生气、难过和害怕等等。

孩子因为年龄小,往往不会向大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也不能很好地自我化解。

当孩子处于害怕这种情感状态中时,我们往往简单地告诉孩子“要勇敢”,而对于孩子为什么害怕,害怕时怎样做才能够让自己“不害怕”却少相注重。

本次活动借助于绘本《我好害怕》中的小熊,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情绪,不要担心,不要觉得难为情;鼓励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远离害怕,从而协助他们学会化解这种情绪,树立自信心。

整个活动,我让孩子依据自身的经验,说出害怕的感觉,并想出办法,让自己不再害怕,最终体验到“我不害怕”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目标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学会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1.绘本《我好害怕》。

2.情景,事先让幼儿和家长合作记录下自己最害怕的事物或场景。

活动过程1.小熊的害怕看看谁来了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它有多害怕呀猜猜小熊可能遇到了谁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猜测。

)活动实录:小熊来了。

它很害怕。

小熊可能遇到怪兽了;它可能遇到大灰狼了;有大老虎想吃它……揭示谜底:遇到什么了活动实录:是一只大狼狗。

它在汪汪汪地叫。

提问:这是什么时候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感觉活动实录:天黑了。

是风的声音。

很冷,很害怕。

小结:是呀,遇到恶狠狠的狗时,小熊会害怕;天黑了,一个人在家,小熊心里也很害怕。

2.我的害怕有的宝宝把他们的害怕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