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卸搬运设备利用率

装卸搬运设备利用率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2 进出货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1.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指标 若进出货作业人员分开管理,则进出货作业评价指标如下: (1)每人每小时处理进货量 每人每小时处理进货量=进货量/(进货人员数×每日进货时间×工作天数) (2)每人每小时处理出货量 每人每小时处理进货量=进货量/(进货人员数×每日进货时间×工作天数) (3)进货时间率 进货时间率=每日进货时间/每日工作时间×100% (4)出货时间率 进货时间率=每日出货时间/每日工作时间×100% 若进出货人员共用,则评价指标应为: (1)每人每小时进出货量 每人每小时进进货量=进出货量/(进出货人员数×每日进出货时间×工作天数) (2)进出货时间率 进出货时间率=每日进出货时间/每日工作时间×100%
通过对日均受理订单数及每订单平均订货时间的分析,
观察订单的变化情况,以拟定客户管理策略及业务发展计划。
(1)日均受理订单数=订单数量/工作天数
(2)每订单平均订货数量=出货数量/订单数量
2.订单处理的质量指标
(1)订单延迟率=延迟交货订单数/订单总数×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缴获的及时性。改善对策:找出作业瓶颈,加以解决; 研究物流系统前后作业能否相互支持或同时进行,谋求作业的均衡性; 掌握库存情况,防止缺货;合理安排配送时间。 (2)订单满足率=实际交货数量/订单需求数量×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订货实现程度及其影响。改善对策:及时掌握库存的状况,防止缺货; 制定严格的管理及操作规程,防止货损货差的发生。 (3)紧急订单响应率=未超过12小时出货订单数/订单总数量×100% 该指标用于分析快速订单处理能力及紧急插单业务的工作情况。改善对策:制定快速作业处理 流程及操作规程;制定快速送货计费标准。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3 储存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2.储存质量指标 (1)缺货率。缺货率是用于衡量缺货程度及其影响的指标。 缺货率=缺货次数/客户订货次数×100% (2)呆废货品率。 呆废品率=呆废货品数量/平均库存量×100%=呆废货品金额/平均库 存金额 ×100% 3. 储存消耗指标 库存管理费率=库存管理费用/库存费用总量 ×100%
《配送管理实务》
主心作业绩效评价
学习目标
1 了解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2
掌握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3 熟悉配送中心绩效指标分析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分析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1.订单处理的数量指标
8.1.1 订单处理作业的评价指标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4 盘点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1)盘点数量误差。 盘点数量误差=实际库存数-账面库存数
(2)盘点数量误差率。 盘点数量误差率=盘点数量误差/实际库存数 ×100% (3)盘点品项误差率。 盘点品相误差率=盘点误差品相数/盘点实际品项数 ×100% (4)批量每件盘差商品的金额。 单位盘差品金额=盘点误差金额/盘点误差量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2 进出货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3. 作业设施设备的利用指标 作业设施设备的利用指标包括站台利用率、站台高峰率和装卸搬运设备利用 率。 (1)站台利用率。配送中心的仓库与配送运输车辆之间的衔接部分称为站台 (Platform)。站台的数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进出货工作的效率。对站台 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站台利用率。 站台利用率=进出货车次装卸停留总时间/(站台泊位数×工作天数×每天工作 时数)×100% (2)站台高峰率 站台高峰率=高峰期车辆数/站台泊位数×100% (3)装卸搬运设备利用率: 设备能力利用率=设备的实际装卸搬运量/设备的额定装卸搬运量设备×100% 时间利用率=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设备的额定工作时间×100%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2 进出货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2. 进出货工作的质量指标 进出货工作的质量指标包括进货数量误差率、进货品合格率、进货时间延迟
率、出货数量误差率和出货时间延迟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1)进货数量误差率 进货数量误差率=进货误差量/进货总量×100% (2)进货品合格率 进货品合格率=进货品合格的数量/进货总量×100% (3)进货时间延迟率 进货时间延迟率=延迟进货的货品总量/进货总量×100% (4)出货数量误差率 出货数量误差率=出货误差量/出货总量×100% (5)出货时间延迟率 出货时间延迟率=延迟出货的货品总量/出货总量×100%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3 储存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1.储存效率指标 储存效率指标包括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空间利用率、单位面积保管量和库 存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1)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面积利用率是指在一定的点上,存货占用的场地 面积与仓库可利用面积的比率。它主要是评价储存区通道及储位布局的合理 性,合理的储存区域布局应该充分考虑作业设备空间需求和选择恰当的设施 布局方式,以尽量提高仓库面积利用率。 仓库面积利用率=存货占用的场地面积/仓库可利用面×100%积 (2)仓库空间利用率。 仓库空间利用率=存货占用的场地空间/可利用的存货空间 ×100% (3)单位面积保管量。 单位面积保管量=平均库存量/有效面积 4)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 =出货量/平均库存量 =营业额/平均库存金额
8.1 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
8.1.5 拣选作业绩效评价指标
1.拣货人员作业效率指标 拣货人员作业效率指标主要包括人均每小时拣货品项数和批量拣货时间,其计算 公式如下: (1)人均每小时拣货品项数。 人均每小时拣货品项数=拣货单笔数/(拣货人数×每日拣货时数×工作天数)改善 对策:拣货路径合理规划、储位合理配置、确定高效的拣货方式;拣货人员数量 及工次合理安排;拣货的机械化、电子化。 (2)批量拣货时间。 批量拣货时间=(拣货人数×每日拣货时间×工作天数)/拣货分批次数 批量拣货时间短,表示拣货作业快,即订单进入拣货作业系统至完成拣货作业所 花费的时间短。 (3)拣取品项移动距离。 拣取品项移动距离=拣货行走距离/订单总笔数 该指标用于研究拣货规划是否符合动作效率,并可检查拣货区布置是否合理。指 标过高,表示人员在拣货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和体力,影响整体效率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