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主旨)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线索)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线索)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句子赏析的角度:
(一)修辞手法 (二)抓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三)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四)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象征、借物喻人、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 (五)句子所在的位置(开头、过渡、结尾) (六)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七)景物描写的角度(感官角度、空间角度)
回顾课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于勒此时 穷苦不堪的悲惨境地。
学以致用
《全程精炼》P39 《父亲的雨》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
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4段中画波浪线的 句子。
学以致用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 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
2、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 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线索)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叙事线索考查类型: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 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常见命题形式
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试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3、以此为标题的好处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代替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常见命题形式
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试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3、以此为标题的好处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代替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走一步,再走一步》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 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 ②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化主题;总结 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线索)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常考句子有哪些?
1.从内容上说,文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 意图的句子。
2.从结构上说,文中的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 的过渡句。
3.从表达上说,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你的看法。
学以致用
1、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 你的看法。
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制造悬念,吸引读 者兴趣;揭示主题,写出了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透 露了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 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
学以致用
1、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 你的看法。 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贯穿全文线索)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起读者兴趣) 揭示主题,写出了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表明写作对象) 透露了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 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主要内容揭示情感
常见命题形式
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试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3、以此为标题的好处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代替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标题的作用
1、贯穿全文线索 2、表明写作对象 3、体现主要内容揭示情感主旨 4、引起读者兴趣
学以致用
《全程精炼》P39 《父亲的雨》 1、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
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1)文章的标题。 (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 (4)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八年级下册P159
叶圣陶先生曾说:“记叙文记叙事物,大多印上了作 者的心境,不过程度的深浅罢了。”而作者想把自己的心 境传达给读者,有时就需要在记叙中适当抒情。
表层含义: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一个个击破,
就会成功
答题技巧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义,文中的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常见命题形式
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试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3、以此为标题的好处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代替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 “熟透了的桑葚”比作玛瑙,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桑葚晶莹剔透的特点,由衷地表达出了作者 对桑葚的喜爱之情。
14、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 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 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挚爱,同时也呼 吁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持自然与 纯真的本色。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3、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 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4、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终于”跑到风前 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 神。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5、分析人物在农家乐山庄 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
2、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 的欢乐场面。
13、请赏析第4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 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出了桑葚 的颜色,“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两个词 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形特点, 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
中考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线索)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常见考点
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词句 3、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线索) 5、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6、拓展运用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 )事物的( )特点。从而表 达了( )。
回顾课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参考: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都争先恐后开花的情 态, 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回顾课堂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 样子。(朱自清《背影》)
答案:用了攀、缩、倾等动词,形象 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 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 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 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开篇即抒情,“我与父亲 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奠定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难忘与怀念。文末又叹“唉!我不 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简短的一句抒情,道出了作者的 追悔、思念,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五味杂陈。
学以致用
《全程精炼》P51 《桑葚熟了》
1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 哪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