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教学设计江苏省睢宁县沙集小学伏琼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歌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小朋友与小鸟迎接春天到来的欢乐心情。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用活泼、富有生气的情绪演唱歌曲《春天来了》并认识跳音记号,了解跳音记号的唱法。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歌唱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他们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简析:《春天来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模唱曲《布谷》和歌曲《春天来了》三项内容组成。
本课时要教学的是歌曲《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是一首翻译的德国儿歌,它表达了小朋友与小鸟迎接春天到来的欢乐心情。
该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明快活泼,歌唱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形象的描绘了小朋友和小鸟在春天里一唱一和的欢乐情景,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使学生感受一年之始,万物复苏,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四、设计思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如何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与感悟?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构思中,我首先力求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在这一优美的审美情境观照下,突出以听觉为先导,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做,听中创,充分感受听觉艺术的迷人魅力。
同时本课的构思也体现了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找春天,画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
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五七小节的跳音练习2、难点:第一、九两小节声音保持较高位置,唱得较为连贯统一。
五、教具准备:钢琴、磁带、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的乐器等六、教学过程:一、找春天(一)、组织教学师播放歌曲《嘀哩嘀哩》(相关链接:/watch/11493672.html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师模仿学生的动作并与学生交流,时而点头,时而拥抱,时而拉手转圈……(点评:课的开始就引用描绘春天的歌曲进行律动,不但创设一种欢快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情感沟通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引出“春天”这个主题作铺垫。
)(二)、资料反馈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2、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春天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你们在小组中把自已收集的关于春天的物品、照片(相关链接:/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 =1&sc=0&lm=-1&fr=ala2&pn=2&rn=1&di=30687303390&ln=1999&word=%B4%BA%CC %EC%B5%C4%CD%BC%C6%AC#pn9&-1&di19400837835&objURLhttp%3A%2F%2Fimgsrc. %2Fforum%2Fmpic%2Fitem%2Fe62c778b506b330ec8fc7ab0.jpg&fromUR Lhttp%3A%2F%%2Ff%3Fkz%3D564315613&W1024&H768&T9793&S 656&TPjpg)、春天的图画拿出来,给你小组的同学看一看,并说一说春天是什么样的?3、生小组讨论(把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图片、物品、照片拿出来并解说。
)生汇报交流,师把春天特征的图片出示在课件上)(点评:本环节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感受春天的气息,周围发生的变化,并在课堂上反馈,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师: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她了,你们来看——(看课件春天美丽景色,背景音乐为歌曲《春天来了》)(点评:让学生整体感受春天的美景,并在感受中初步聆听歌曲《春天来了》)二、画春天1、师: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找到了春天,春天真的来了,你们听。
(师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师:你们能不能边听边把歌曲里描绘的景色简单的画出来呢?生画春天(师连续播放歌曲《春天来了》直至学生简单的画完为止)2、反馈(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画的景物,学生集体评价。
(2)、师小结学生画上的景物(山林、草地、小鸟欢聚在一起,唧唧喳喳的唱着动听的歌儿,小朋友们在山谷里和小鸟欢快的跳舞游戏着。
)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歌词。
(点评:本环节体现了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边画边听歌曲,通过反复的倾听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记住歌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歌唱春天1、师:小朋友们能画出这么漂亮的春天,现在你们能用“lu”轻声模唱这首歌的旋律那就更厉害了。
(课件播放歌曲并出示歌谱)学生用“lu”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
2、跟老师唱歌谱,找出相同的旋律。
3、师示范两种不同的唱法。
让学生体会跳音记号的唱法。
出示:5 5 4 4 | 3 5 3 2 - ||加上“点”,学习跳音记号。
(在歌谱中没有做出演唱的要求,但在教唱该句时我进行跳音的演唱处理,唱得轻巧有弹性。
)4、跟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随录音进行哼唱的练习。
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6、随琴声分句学唱歌曲进行巩固。
7、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个人唱,小组唱等)(点评:本环节能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演唱时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
并指导学生演唱一、九小节时声音保持较高位置,要唱得连续统一。
歌曲的处理轻巧活泼。
带领学生唱歌谱,培养了学生的视唱能力。
教学时能先找出较难点进行训练,这种教学顺序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水到渠成。
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表现春天1、师:春天是令人陶醉的季节,你能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愉快的情绪和你兴奋的心情吗?请各小组讨论,组长分工,合作创意,共同来表现美丽的春天吧!(学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背景音乐:《春天来了》)2、学生反馈演绎:第一组:分角色演唱。
第二组:自制打击乐伴奏并演唱。
第三组:歌表演,自编自舞。
第四组:音乐剧表演,以歌曲《春天来了》为音乐背景,进行有情境的表演。
(点评:音乐课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让他们自由发挥,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品味音乐。
)3、评价激励,升华感情(1)、自评:生:我们的演唱很有感情……;我们自制的乐器很有创意……(2)、互评:生:……(3)、师点评:……五、课外延伸师:古今中外还有很多诗人、文学家,音乐家都对春天作过不同的描述,你能把知道的告诉大家吗?生:我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会唱《郊游》……我会背古诗《春晓》……(点评:本环节突破了学科的界限,能把音乐与语文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春天的美景。
)六、总结全课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习得开不开心?(开心)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在温暖的春天里快乐地成长吧。
(边唱《春天来了》边学小鸟飞出教室)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上,我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本着教改的新理念,力争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载体来进行教学,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实施过程中,优点有以下几方面:1、课堂模式的突破一人在上,多人端座的课堂模式在这节课上已不复存在。
我打破了课堂单一呆板的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
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里活动,师生双相互动,彼此融洽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起来,这样的课堂活动模式,既符合低年级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
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去领悟。
2、学科界限的突破。
把美术、音乐、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后,再让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赞美春天,展示自己,学生生动活泼,无拘无束,这又是新课程快乐学习主张生动的体现。
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3、走进大自然本节课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在课前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在找春天版块当中尤为突出。
要想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必需把儿童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美丽的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精彩之处就是没让学生在教室里空喊空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在课前走进大自然,去听去看,去了解去寻找春天的特征,当学生头脑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后,我又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将课堂内的讨论、交流、汇报等活动与课外体验性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由然而生。
4、听中学习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情感,传递着情感,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是聆听音乐,在《春天来了》这一课中,我紧紧抓住音乐的本身特点,围绕一系列审美活动――找春天,画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引导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表现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歌唱春天的场景中,我打破传统唱歌教学惯用的从识谱-----唱词-----处理表演的模式,凸显音乐教学听觉领先的特征,创设春天的教学情景通过不同要求的听,使“听,动,辩,唱”有机融合,最后在朗读歌词的时候再次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悉,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水到渠成。
同时在体验歌曲《春天来了》的情绪意境后,我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编表演,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
在创编过程中,我不是毫无目的的任意开放,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教给小组活动的方法,并注意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并在创造表演中仔细聆听实际的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内心听觉,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得到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