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椰雕调查报告

椰雕调查报告

海南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题目:海南椰雕工艺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市场分析与研究作者:郝振宇柯发斌指导教师:陈文婷学院:旅游学院专业:高尔夫管理二00一年八月目录一、椰雕工艺简介 1二、海南椰雕工艺发展现状 2(一)生产加工及市场现状 2(二)存在的问题 3三、海南椰雕工艺发展前景 4(一)海南发展椰雕工艺的前景 4(二)海南发展椰雕工艺的优势 5四、初探海南发展椰雕工艺的对策 5(一)产品策略 5(二)包装策略 7(三)价格策略 8 (四)销售渠道策略 8(五)网络营销策略 9五、总结10六、附录11(一)调查问卷分析 11(二)相关图片展示15摘要:椰雕是用椰壳精工制作的椰雕是海南特有的工艺品,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

椰雕制作技艺精湛,风格古朴,造型优美,地方特色浓厚。

最早的有记载椰雕制作在唐代,以后的300多年里,历代椰雕艺人使椰雕越来越好,就逐渐形成独特的更具民族风格特色的工艺品如今,随着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机械的大量运用和电脑的普及,传统而又古老的手工椰雕工艺面临“绝后”的危境。

本小组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网络查询等方法,了解到了椰雕工艺市场现在资金投入少、政府重视保护力度不够,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缺乏对椰雕工艺市场的有序管理、产品质量尚需提高等较为严峻的问题。

在对这些问题做出研究与分析之后,根据海南自身的优势,从产品本身出发,通过包装、营销等方面得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法。

希望将昔日贡品辉煌重现人间。

关键字词:海南椰雕现状营销一、椰雕工艺简介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椰雕:用椰壳精工制作的椰雕是海南特有的工艺品,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

制作历史最早的有记载椰雕制作在唐代中唐宣宗元年(847年),《粤东笔记》载:李得裕谪居崖州时,将椰壳锯正制成瓢、勺、碗、杯作吃喝用具。

唐诗人陆龟蒙有“酒满椰杯消毒雾”的诗句,可见椰壳消毒避瘴,制成日用品至少有1100多年历史。

到了宋朝,工艺精致的椰碗、椰杯、椰壶已流行在士大夫的宴席上了,从日常用的瓢,勺,盛装物开始,经过不断的工艺提高到明末清初时,椰雕工艺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以后的300多年里,历代椰雕艺人使椰雕越来越好,就逐渐形成独特的更具民族风格特色的工艺品。

利用全椰子创制的《椰妹》、《狮子》、《猴》、《兔》等系列产品,新颖奇特别开生面,刻划动物、人物生动传神,曾在全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上获一等奖。

制作方法:椰雕制作要经过选料、造模、雕刻、通花、嵌镶、刨光、修饰等几道工序。

分为青壳、镶锡、镶银、贝雕镶嵌、石膏镶嵌、檀木嵌镶、陶瓷拼贴等许多类。

雕刻手法有沉雕、浮雕、通雕、棕雕、拼贴、油彩等。

产品有小巧玲珑的果盘、饭碗、酒盏、饰盒、椰珠项链,还有富丽高雅的茶具、酒具、花瓶、台灯、奖杯,以及各类高档挂屏、坐屏、屏风等;但主体全都是圆形的。

椰雕作为海南特有的精美工艺品,椰雕制作技艺精湛,风格古朴,造型优美,地方特色浓厚,深受人们的喜爱。

像这样物美价廉的工艺品,可是在北方宣传力度有限,而且没有专门的店铺推广,因此销量有限,从而导致椰雕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实施以下方案,提高椰雕的知名度,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多的了解椰雕工艺,从而得到推广的最大化。

椰雕工艺品可分为三类:一是把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的椰壳雕,用椰子壳的天然形态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

产品有椰碗、茶叶盒、牙签筒、烟灰缸、花瓶、二胡、拼贴工艺画等。

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椰猴、椰猪、椰妹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工艺品。

二是椰棕雕。

用椰棕自然肌理效果。

三是椰木雕。

椰木向来是海南民间用来加工成木梁盖房子。

20世纪80年代后。

椰雕工艺品种已由30多个发展到400多个二、海南椰雕工艺发展现状(一)生产加工及市场现状海南椰雕于新中国成立后曾再次兴盛。

1955年,海南地区第一家椰雕工艺厂———海南特别手工艺厂成立,它就是海口市椰雕工艺厂的前身。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椰雕产品开始进入了批量生产。

同时,一些有椰雕手艺的艺人也开始创办个体椰雕厂,逐渐形成了以海口市椰雕工艺厂、文昌市工艺厂为主的椰雕工企业群体。

海南椰雕先后参加苏联、捷克、波兰、锡兰、印尼、日本等国际特产特览会的展出,深得好评,还获得民主德国颁发的一枚纪念章。

1978年,文昌县工艺厂制作的《鲤鱼吐珠》台灯参加全国美术工艺品展览会,曾获广东优质“四新”产品奖。

1987年,椰棕雕四件套参加全国第20届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会,获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①随着海南旅游业风生水起,椰雕也开始由高档精品向中低档旅游工艺品转型,逐渐广为人知。

海南椰雕工艺品种类也由传统的300多个拓展到了上千个,仅仅利用椰壳制作工艺品一项,年产值就达数千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时至今日,在走向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传统的椰雕工艺渐渐隐去,在它背后,新兴的现代椰雕正以茁壮之势植根、萌芽、成长。

不再精深和神秘的椰雕,重新回到最初的角色,作为一种古朴的配件和饰品。

现在的椰雕工艺品厂,多以配件订单加工居多,主要分布在岛内东部和北部地区,其中文昌东郊镇的东郊椰林深处就有十来家配件加工基地。

东郊椰林风景区位于海南文昌东郊半岛上,东邻铜鼓岭旅游区,西连高隆湾旅游区。

东郊椰林约有椰林3万多亩、椰树50万株,素有“文昌椰子半海南,东郊椰子半文昌”之誉。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东郊椰林成为海南首屈一指的旅游景点。

后来,东郊椰林旅游品牌开始衰落,聪明的文昌人开始了一次集体奔跑和追逐,利用椰子产地的天然优势,发展小佩饰、腰带、钮扣等椰雕配件加工,使东郊椰林成为海南最大椰雕半成品集散地。

如今,随着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机械的大量运用和电脑的普及,传统而又古老的手工椰雕工艺面临“绝后”的危境,椰雕更多地已被作为海南的旅游商品向各地推广,椰壳制作而成的首饰及配饰已成为海南的代表而闻名于世。

在椰艺旅游商品的开发中,海南椰派旅游资源开发公司是不可或缺的符号。

2001年,椰派独树一帜推出了全新的小饰品系列,将椰子壳雕成常见的热带动植物,再串成各式各样的手机链、项链、手袋等饰品。

之后,椰派又开发了“古椰饰品”和“椰派风情”两个系列产品,种类涉及挂包、椰花、钮扣、戒指、家居系列等。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和参与椰雕开发,椰雕手链、椰雕腰带,椰雕木偶、椰雕钥匙扣等饰品应有尽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形成一个产业化的集散市场。

然而,椰雕在如此看似“繁荣”的环境下,却也遭受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这种古老的工艺正面临绝种的危险,前途令人堪忧。

(二)存在的问题②1、资金投入少。

多数生产企业和营销公司资金匮乏,又争取不到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只能维持小打小闹的现状,生产规模难以扩大。

2、政府重视保护力度不够,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当前,海南椰雕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扩张的能力十分脆弱,大量的椰雕生产企业的组织形式还处于原始状态,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结构单一,关联度低,在全国范围有影响的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少,驰名品牌更是寥寥无几。

部分干部和群众也只把椰雕工艺品当做民间的“耍活子”,对其文化内涵和可观的市场效益,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正确估价,使椰雕产业的开发工作成效不大,特别是把椰雕作为一张走向世界的名片,推向市场,提高商品化的力度不大。

3、缺乏对椰雕工艺市场的有序管理,产品质量尚需提高。

市场适度竞争、政府有效调控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

没有明确的椰雕艺术产品的管理机构,缺乏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开发规划。

由于利益驱动,一些人将粗制滥造的椰雕艺术品投放市场,严重损害了传统椰雕工艺品的形象和声誉。

如部分椰雕产品在设计制作上一味贪图“洋”和“新”,去掉了原汁原味民俗的精华;部分椰雕做工粗制滥造、填充物低劣,不符合卫生检疫要求,处于自发无序的生产状态中。

在销售环节上,压级压价,对椰雕艺术产品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经营方式落后,市场潜力还要挖掘。

没有形成健全的产品销售信息网络,大多数生产者只靠节会推销产品,市场占有率、巩固率极低;公司加农户的销售模式,目前内部机制不健全,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还不成熟。

5、宣传工作仍然滞后。

宣传上缺乏大动做、大手笔,使海南椰雕工艺品仍然停留在小天地,没有形成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走向市场的良好舆论氛围。

6、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

7、由于传承体系萎缩、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缺乏经费等诸多因素,海南椰雕艺术发展的环境空间日趋弱化,技艺濒临失传。

三、海南椰雕工艺发展前景(一)海南发展椰雕工艺的前景椰雕是如此的有价值和艺术感,那么它的消费市场又如何呢?椰雕还是一种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为海南的环境打造成了A级品牌,同时椰雕也成为了来海南旅游的游客必买的纪念品之一。

经我们小组的研究,调查,发现椰雕虽然种类繁多但价格却十分合理,所以受消费都有青眯,主要的消费都是岛外旅游者,再者是因为,椰雕的销售店总设在飞机场,大商场等,区位条件良好的地点,最后是椰雕太富有可塑性了,它可以与时代发展,适应了潮流的需求,由此可见椰雕的市场广阔,前景光明。

当然,并不是一切都那么的乐观!雕市场在海南很流行,很多商家都投资于其中,绝大多数商家都喜欢模拟,椰雕做来做去就那么几样,没有多大的变化,创意以及风格。

在“供”远远大与“求”的情况下,商家不得不降低价钱,但其利益必然随之下降。

在利益小于开销时,商家放弃营业是迟早的事。

在众多椰艺旅游商品,最好卖的还是小饰品类。

“国外市场有很多椰雕家具,但椰雕挂饰、花瓶却是空白,这一块市场潜力很大。

” 但原材料和实用性,决定了椰雕只能定位在中档产品,海南的椰艺旅游商品工艺已经很成熟,但缺乏的是产业化规模和市场。

与其他中小企业一样,椰派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金、市场价格战的双重困惑。

市场上相互克隆、大打价格战的现象,也让许多人对椰雕市场失去了信心。

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了研究对策!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和参与椰雕开发,有助于形成一个产业化的集散市场。

虽然市场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要害是要以不断创新为准则,各有各的开发风格,不能单纯地模拟照搬,这样只会做死市场。

毕竟创新才是能开市场的唯一途径。

再加以注重质量款式,舍得投入部分资金于广告宣传,相信一定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眼光,如此以来,揶雕的消费群体就不仅仅只是外地游客,而也能吸引本地丰富的消费群了。

不可否认,椰艺旅游商品开发,打开了海南椰雕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在为古远椰雕工艺流失黯然神伤的同时,也为椰雕找到另一种方向而欣慰。

然而,海南的椰雕企业是不是应该立足更高的层面、更远的将来,去思考与探寻更合理化的开发与生产模式,在市场中找到海南椰雕应有的价植?(二)海南发展椰雕工艺的优势1、自身优势1)根据全面的市场调研,在市场中对于椰雕方面的工艺品很少,椰雕工艺品的推广可以填补一定的市场空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