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马说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并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状况,珍惜当下。
目标1、2、3。
指导法、诵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
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马说》这篇文章。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韩昌黎集》。
(2)背景链接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生难字词(1)字音伯乐.(lè)骈.(pián)槽枥..(cáo lì)食.马者(sì) 食.不饱(shí) 外见.(xiàn)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之:虽有千里之.能:用在定语或中心词之间,表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执策而临之.:代词,代指千里马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朗读划节奏,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段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
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讽刺“不知马”。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交流展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交流展示: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展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文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交流展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交流展示: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6.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交流展示: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7.读完本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交流展示:要具备千里马的才能;要有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伯乐;要把握住机遇;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的?交流展示:第一句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
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讽刺,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壮语。
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2.拓展延伸天生我材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地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交流展示: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过绝对。
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交流展示: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
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3.布置作业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交流展示:千里马有如人才,这世上有才的人有很多,但可以慧眼识英才,从人海中发现人才的伯乐,却少之又少。
倘若人才没有被伯乐赏识,那么人才就会一直被埋没,那么他即使有才华也不能算作人才了。
千里马亦是如此。
因此,是先有伯乐,之后才有千里马。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马说提出论点——千里马的遭遇——讽刺食马者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马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从教学的全程来看,全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步骤比较明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感觉到不足的是:在学生听了录音朗读后,让学生比较自己和朗读录音不同的时候,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在字词方面的比较。
这是这节课留下的遗憾。
第四单元写作写一封信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书信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
(难点)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是杜甫写的《春望》中的名句。
你收到过信吗?写过信吗?今天,我们将用两课时进行书信体文章的写作学习。
请你给家长、老师、同学或朋友写一封信。
把心里想说的话倾诉出来。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掌握格式明确方法1.书信的格式书信的一般格式:称呼、正文、结语、署名、日期。
(1)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给长辈写信应按亲属关系来称呼,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可以稍随便些。
(2)正文:格式与一般文章相同。
(3)结语:一般用正文后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另起行顶格写“敬礼”。
(4)署名:在结语的右下方另起一行写。
(5)日期:在署名的下一行书写完整日期。
知识板块二结合例文技法指导2.例文赏析给语文先生的一封信语文先生:您好!此次给您写信,是在很久的沉思之后。
有的人说:误尽苍生是语文。
有的人问:语文,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您?而我想说:其实,我一直对您怀着喜爱和敬意。
您有清风明月般的清词丽句,您有耐人寻味的灼见真知。
上下五千年,哪个朝代没有留下您的芳踪;古今中外,您又使多少人成家成名。
您提纯了真善美,您融合了大智慧。
没有您,大千世界一定黯然失色,步履维艰。
您如北斗,似芝兰,惊天地,泣鬼神;那光耀,那清香,那风骨,那气派,叫人好不神往!但悲哀的是,语文先生,您知道吗?在中学校园里您似乎并不得宠。
清晨的校园,虽然听得见您的声音,却多半是僵硬而机械的背诵;课本和试卷上定格了您的标准相,可那是千篇一律的逼问和摘抄,充满了刻板、刁钻和陷阱,叫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是您太残酷了,您总是隐藏您那可爱可亲的一面,摆出一副冰冷冷的面孔,本想从您那儿找些乐趣,您却给我增添烦恼。
早晨,本想摇头晃脑吟哦诗词,忽然记起有篇无趣的课文还没有背;偶尔想翻书看看那些曼妙的文字,可又想起昨天试卷上满纸的错题。
每天我都兢兢业业地揣摩和演练,到头来您却给我一个丢人的分数。
语文先生,我还要说您是一个“两面”的家伙。
课堂上的您像个古板的老头,看着如同一条条公式定理一样乏味。
可离了课堂,您又变成了一个少女一般,到处活跃着妩媚、洒脱的身影。
语文先生,在您看了这封信之后,亮出你真实的面孔吧!我渴望爱我所爱,不喜欢晦涩和艰深。
我渴望在唐诗宋词中品味诗人的喜怒哀乐,而不只是背公式似的将它们尘封在心底;我喜欢在作文本上写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而不是硬凑出一篇《开卷有益》;我渴望在您身上找到更多的灵气和雅兴,而不想辨析“演讲”即是“讲演”,“菜蔬”不等于“蔬菜”之类,更不想心头树起的那个至纯至美的意象被左一个选择、右一个判断切割得支离破碎……语文先生,请您原谅我的大胆和无知,请原谅我用稚嫩的笔给您写下这样一封信,但希望您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什么……稚嫩的女孩:×××【名师点评】“误尽苍生是语文”,多么令人震惊的批评。
看完此文后,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掩卷沉思:死板,单一的所谓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们的个性和思想,连优美、生动、富有哲理的美文在他们眼里也变得“不得宠”,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
此文的小作者能从自身的体会出发,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引人深思!3.限时当堂作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评讲作文:1.限时批改2.佳作推荐3.美文共赏4.小结四、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节写作课的教学,我觉得在讲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这一块时,学生兴致不高,我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若把课件设置成动画效果,我想应该能解决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