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过渡句的作用,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介绍事物,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学习下一课《埃及的金字塔》。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领会过渡句的作用,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它就是——秦兵马俑。

(师指板书,生读课题:秦兵马俑)2.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谁想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对秦兵马俑的了解。

生交流。

(师渗透给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将查阅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二、检查预习1.出示一类字:(1)指生分别读第一行和第二行。

(2)老师来指,同学们一起来读。

出示二类字:2.出示课文中的二类字,指生读,强调多音字“乘”3.学写生字:擎三、深入课文,品读感悟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说明文,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的就是秦兵马俑。

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呢?参照你的导学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规模宏大这一特点?哪些自然段又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呢?生交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我们先来学习规模宏大这一特点吧。

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大屏幕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呢?拿出笔,圈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感受。

)作者是怎样介绍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生交流:(预设)(1)面积大生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我从19120平方米,感受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生2:我是从“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这句话中的230米,62米,14260平方米,这些数字也是写出了俑坑的面积,也从面积感受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2)数量多生3:我是从“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中的8000个,6000个感受到了兵马俑数量很多,师:你很了不起,不仅关注了数字,还关注到了“已发掘的”这个词,理由充分,有理有据,掌声送给你。

师:(大屏幕出示数字段,标红数字)同学们看这一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数字,写出了秦兵马俑面积大、数量多,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规模宏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师:同学们看这些数字,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为什么?生交流,师:具体、形象、有说服力,你说出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师:同学们,19120平方米,到底多大呢?老师想不出来,你能想象出来吗?作者怎么说的?生: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师:知道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板书:作比较)师:这是与什么作比较?(与足球场)作者为什么要与足球场作比较?而不与鸟巢、水立方作比较?生交流,师小结数字和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好处。

学生练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出示:阶梯教室的总面积达300平方米,你能联系你比较熟悉的事物的面作一下较,让我们能很清楚的知道阶梯教室的规模。

(交流时,先说说你要比较的事物的面积)生交流。

师指导学生读出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队形排列的气势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介绍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生抓住一列列、一排排、巨大的谈感受。

师小结:这是作者具体的描写(板书:具体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规模宏大。

学生了解鸟瞰意思,师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秦兵马俑宏大的气势。

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秦兵马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师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宏大的气势。

写法指导,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表现规模宏大这个特点的时候先抓住特点,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有作者具体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这也是状物类说明文需要我们掌握的写法。

以后我们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写出它的特点。

4.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规模宏大的特点,它还有另一个特点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方面的特点连起来的呢?生交流,了解过渡句的作用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有兵马俑近8000个,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据了解,它们千人千面,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那么作者是一一把它们描述出来的吗?(不是)那作者是怎样来表达的?生:作者选取了典型的兵马俑来介绍的。

(板书:选取典型)师:作者都选取了哪些典型的兵马俑来向我们介绍的呢?找一找,用笔划出来。

师:谁来按照顺序说一说?生交流: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大屏幕出示带图片和文字的六种俑,指生齐读。

师大屏幕出示合作学习要求:你对哪种兵马俑最感兴趣?把你最感兴趣的那种俑先用自己的话说说特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住会请你用朗读把你喜欢的那种俑的特点读出来。

生交流后展示朗读。

师随机指导朗读。

如:生1读:我喜欢将军俑,因为将军俑,(生读)————师生评价。

生2读:我喜欢武士俑,因为武士俑,(生读)————师生评价。

……师:在这些兵马俑中,作者详写了哪些俑?略写了哪些俑?生:详写了将军俑、武士俑,略写了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这叫(板书:有详有略)师:这么多的兵马俑,虽然它们的类型不同,但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走近它们,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都有哪些神态?师引读: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身体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有的……好像……再说几句吗?生练说。

师: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秦兵马俑,老师仿佛还听到了它们轻细的呼吸声,好像活的一样。

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本来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让我们感觉好像活了一样呢?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加上联想(师板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加上联想)师:这也是状物类说明文需要我们掌握的方法。

运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把事物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像活了一样。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走近这散发着生命活力的秦兵马俑,再一次感受他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放幻灯片)看着这些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此时此刻,你想说:生1——,生2——。

师:是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秦兵马俑,你能结合板书,给大家总结一下作者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吗?指生说。

师总结:今天我们团购秦兵马俑一课,了解了关于状物类的说明文需要我们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课下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下节课老师检查。

五、布置作业: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下节课老师检查。

《秦兵马俑》学情分析《秦兵马俑》一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堂中引导学生想象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教学中采用课件能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化难为易,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效果分析一、创造了看的机会,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教学不仅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我的眼睛来观察。

在上《秦兵马俑》一课时,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图片,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

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

这一切视觉材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创造了说和做的机会,,让学生的嘴和手“活”起来。

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了,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

如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取自我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

又如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进行练说,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让学生动手动笔画一画,圈一圈感受深刻的词句,用动作表现不同形态的兵马俑的样子,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提高潜力。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方法。

课堂中,学生们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课堂上书声琅琅、精彩叠出。

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闻之让人动情;那各抒己见的情景,看之叫人欣喜;那富有见地的感悟,听之令人信服。

《秦兵马俑》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不仅如此,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描摹、刻画秦兵马俑的特点,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评测练习一、课前预习1. 搜集秦兵马俑的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