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①政策问题的认定。
②政策目标的认定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1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2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①系统议程②政府议程③公众议程④社会议程21、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①政策制定②政策宣传③政策延续④政策评估22、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①政府②功能③组织④政策23、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①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③政策监控④非正式评估24、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③政策持续④政策调整2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10分)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人大决定②基本法律③一般法律④地方性法规⑤宪法2、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①政治政策②文化政策③经济政策④基本政策⑤元政策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①选民②立法机关③利益集团④行政机关⑤领袖人物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①关联性②主观性③单一性④静态性⑤动态性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政治环境②自然灾害③经济环境④社会心理环境⑤生态环境一、单选题 1、② 2、① 3、④ 4、② 5、④ 6、③ 7、④ 8、④ 9、③ 10、③ 11、③ 12、② 13、③ 14、④ 15、① 16、② 17、③ 18、① 19、② 20、② 21、④ 22、① 23、③ 24、④ 25、③二、多选题 1、①②③⑤ 2、①②③ 3、②④⑤ 4、①②⑤ 5、①③④2007年(上)自考《公共政策》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 ) A.《史记》 B.《战国策》C.《资治通鉴》D.《论语》3.“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 )A.后现代主义 B.理性主义C.逻辑实证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4.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 )A.网状结构 B.塔形结构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5.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 ) A.国家结构 B.政党制度C.政府体制 D.选举制度6.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7.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 D.史密斯模型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A.全民公决 B.委员会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负责制9.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 A.招聘制度 B.奖惩制度C.听证制度 D.考任制度10.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A.改进政策制定 B.促进经济发展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促进社会和谐11.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 ).A.过程模型 B.循环模型C.互适模型 D.博奕模型1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 ( ) A.政策评估 B.政策变通C.政策规划 D.政策执行13.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A.过程分析 B.组织分析C.功能分析 D.理性分析14.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 )A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15.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C.历史分析方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16.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17.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 )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D.非政府组织18.《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 ( ) A.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 B 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C.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 D.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19.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C.脚本写作 D.个人判断法2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C.照搬式政策执行 D.观望式政策执行2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 ) A.管仲 B.孔子C.孟轲 D.苟况2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 )A.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24.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2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 A.公共产品 B.公共代价C.公共利益 D.公共要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 )A.政策制定者 B.专业机构C.政策执行者 D.专业人员E.政策对象2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E.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28.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理论渊源 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 D.研究方法E.政策主体29.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 ( )A.类比分析法 B.饱和抽样法C.边界估计法 D.类别分析法E.诱导性提问30.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A.决策方案的提出 B.法制部门的审查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E.检察部门的监督2007年(上)公共政策试卷参考答案—、1.C 2.B 3.D 4.B 5.C 6.D 7.A 8.C 9.C l0.A ll.D l2.A l3.C l4.D l5.B l6.B 17.C l8.A l9.C 20.A 21.A 22.C 23.C 24.C 25.C二、26.ABCDE 27.ABCD 28.BCD 29.BCE 30.BCD、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00题)1.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A.勒纳B.拉斯韦尔C.德洛尔D.马克思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 A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C.间接地D.客观地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 D )A.《史记》B.《吕氏春秋》C.《论语》D.《智囊补》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A.文化科学B.文明科学C.行为科学D.经验科学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决策活动B.组织活动C.政策执行活动D.政策制定活动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