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贵的捐赠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
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
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
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
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
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
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
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
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
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
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
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
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她幸福,是因为她的女儿将她当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她骄傲,是因为她的教育有了成果,她女儿学会了捐赠。
11 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我猜想,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才能让她女儿明白,她是一个人,不是物品,是不能捐赠给别人的。
12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
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
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中的我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但是是事件的见证人,以我的口吻叙述此事让故事真实可信,同时小说借“我”的相关评论深化了主旨。
B. 文章“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句中,小女孩撅嘴的原因是母亲拿了小女孩不想拿出的东西来捐赠。
C.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小女孩当时悲伤的心情,突出了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D. 小说彰显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小女孩捐赠自己的妈妈的情节看似离奇,但结合小女孩的年龄特征和当时妈妈一再鼓励她等“典型环境”就显得真实可信了。
(2)小说中小女孩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为“高贵的捐赠”,“高贵”既体现在小女孩身上又表现在那位母亲身上。
请分析文章是如何突出她们“高贵”的?【答案】(1)B(2) 富有爱心:捐给翔子崭新的被褥、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还劝自己的女儿捐赠出最好的东西;‚教育孩子讲究方法:当女儿不愿意捐出最宝贝的东西时耐心引导,让女儿学会了捐赠;ƒ深爱自己的孩子:当明白女儿的心里后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3)“高贵”如何突出:•抓住小女孩的年龄特征制造“误解”,突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母亲让小女孩捐出“最宝贝的东西”,小女孩认为母亲就是“最宝贝的东西”,而捐自己的母亲,是对小女孩的最大考验,以此“误解”突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通过和大人的对比突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小女孩捐出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而大人捐出的只是一点钱和物,二者之间的鲜明对比显示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ƒ而母亲的高贵正是由小女孩高贵的心灵与行为来侧面表现的,正是母亲的教导使小女孩的心灵开出了高贵的花。
【解析】【分析】(1)B项,“小女孩撅嘴的原因是母亲拿了小女孩不想拿出的东西来捐赠”错误,由原文中“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一句可知,选项对小女孩噘嘴的原因表述错误。
故选B。
(2)首先要找到文章中有关母亲的描写,如小女孩的母亲捐赠了崭新的被褥,还耐心劝导女儿捐出自己最宝贝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她富有爱心;当女儿不愿意圈出最宝贝的东西时,“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
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这说明她教育女儿时讲究方法。
(3)从小说标题来看,“高贵”修饰“捐赠”,由此可知,小说中“高贵”主要展现在“捐赠”这一事情上;接着到文中圈出女孩和母亲在“捐赠”中的表现,如母亲说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时,女孩捐出自己的母亲,因为她认为对自己来说,“母亲”就是自己最宝贵的,所以赠送母亲的时候,女孩非常难过,借此突出女孩心灵的高贵;同样是捐赠,女孩捐出的是自己的全世界,而成人捐出的是钱财和物品,二者形成对比,以此突出女孩心灵的高贵;女孩心灵和行为的高贵是母亲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侧面表现了母亲的高贵。
考生围绕这些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B;⑵•富有爱心:捐给翔子崭新的被褥、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还劝自己的女儿捐赠出最好的东西;‚教育孩子讲究方法:当女儿不愿意捐出最宝贝的东西时耐心引导,让女儿学会了捐赠;ƒ深爱自己的孩子:当明白女儿的心里后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⑶“高贵”如何突出:•抓住小女孩的年龄特征制造“误解”,突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母亲让小女孩捐出“最宝贝的东西”,小女孩认为母亲就是“最宝贝的东西”,而捐自己的母亲,是对小女孩的最大考验,以此“误解”突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通过和大人的对比突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小女孩捐出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而大人捐出的只是一点钱和物,二者之间的鲜明对比显示出小女孩心灵的高贵。
ƒ而母亲的高贵正是由小女孩高贵的心灵与行为来侧面表现的,正是母亲的教导使小女孩的心灵开出了高贵的花。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
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
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
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
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増或突减现象。
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
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
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材料二: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
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材料三: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費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
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