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永驻大学校园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行为范例。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不能只靠硬性的法制规则规范,还需要柔软的道德与精神的粘合。
雷锋精神就是粘合硬的社会砖瓦之间的软水泥,起着润滑、调节社会关系,引导价值取向作用。
从这个角度讲,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有人说雷锋精神是道德制高点,可望而不可及,不能拿来苛求普通人。
但实际上,雷锋精神不过是基本的做人做事准则。
工作上,雷锋精神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雷锋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在他22年生命中,雷锋做过公务员、开过推土机,做过汽车兵,雷锋不挑剔工种,每份工作都做的有声有色,热火朝天。
相较之下,我们生活中的某些同志,尸位素餐,占着岗位不办事,欺下媚上,对领导春天般温暖,对百姓冬天般严寒,和雷锋一比,这些同志都可以直接下岗回家再改造了。
生活上,雷锋精神是关心群众,诚心实意。
有句形容雷锋的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虽然有夸张之处,但雷锋热心做事,真诚待人是出了名的。
他自己省吃俭用把钱寄给受灾群众、困难战友,在火车站帮不认识的大姐买票。
他眼里没有高低之分,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地震中给灾区捐款的乞丐,经济寒潮中给员工加薪的马云,把个人财富捐献给社会的比尔·盖茨,都是眼中有民众的活雷锋。
但还有一些人,拿着纳税人的钱,不顾人民死活,抽天价烟、开豪华车,建豆腐渣工程,挖黑心煤矿,对民众不理不睬,官架十足,在这些人心中,金钱权势的地位远高于人民。
作风上,雷锋精神是不慕名利,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取得成绩后,雷锋在日记中写下:“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
相较之下,当下有些干部,热衷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好大喜功,豪不低调,专门高调。
不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工作,而是爱做表面文章,热衷剪彩露面,做点芝麻大的事恨不得夸成西瓜。
这样看来,雷锋精神在现代可以解读为,拿了工资,对得起岗位;受益于民,谦虚感恩;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让雷锋精神回归现实,回归人性,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真心为民,才是雷锋精神的根本。
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要研究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首先要研究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条件。
实际上,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的代表形象。
雷锋精神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民的新特点,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榜样。
这种新人的感召力,加上雷锋的普通战士和平民形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共鸣。
我们今天讲“四有”新人,其实雷锋就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榜样。
如果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希望,那么雷锋精神的出现则指明了一代新人的精神境界和希望。
40年来,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能够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引了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正确方向。
雷锋精神就是自觉地把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使个人的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
这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雷锋身上成为自觉的行动。
雷锋精神实质上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统一。
雷锋精神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也在我国人民群众中逐步确立起来。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确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屹立在东方,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反映这个时代的一代新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种新人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样子?无论是过去的战斗英雄还是经济恢复时期的模范,都很难典型地体现这一代新人的面貌。
雷锋的出现,正是这个新的社会和新的时代各方面条件孕育的结果。
第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实践的产物。
雷锋与一切革命道德传统的模范人物一样,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特点。
他的思想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接受了新中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懂得认真学习和实践当时最先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雷锋得自毛泽东思想的精神财富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他又在工作中经受了实践锻炼,因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模范人物。
雷锋的言论和行动,与旧社会体现的“人性是自私的”谬论划清了界限。
他不愧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战士。
第三,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人际关系孕育的产物。
雷锋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出现,与其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经历有关。
他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冬天那样严酷,对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这样爱憎分明的立场,推动他把有限的生命溶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他到处助人为乐,到处做好事。
他表现了对人民的真诚热烈的爱。
这种热烈而真挚的爱,其实来自新社会体现的社会主义人际间的温情。
雷锋在旧社会体验到的是私有制社会的残酷和冷淡。
他的父母和其他亲人相继在旧社会去世。
这个孤儿体验到旧社会的黑暗和专制。
新社会建立后,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哺育,到处充满了他不曾想像到的关爱和真诚。
雷锋在旧社会形成的冰凉的心被新社会人民大众的互相关爱暖化了、升温了。
面前这个新社会使雷锋充满了希望,他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奉献都无法报答这个社会带给自己的关爱。
他忘我的奉献、高度的道德责任感,都是从这里涌流出来的。
人民对他的爱,唤起了他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这种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又转化为他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
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能不能学习雷锋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这实际上就是如何认识雷锋精神在当代的价值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搞市场经济,越是需要雷锋精神。
社会和时代在发展,而雷锋精神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说来,雷锋精神永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雷锋精神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它与过去不同的是一个经济体制的转换,而不是社会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年促使雷锋精神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社会根本的条件未变,雷锋精神也不会失去传播的条件。
40年来,特别是最近20年来,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仍在不断涌现,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都记得雷锋,怀念雷锋,学习雷锋,这就是雷锋精神当代价值的体现。
弄清楚了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我们就可以看出,那种认为雷锋精神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过时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雷锋精神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实质是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
在我国现阶段,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雷锋,但提倡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
如果能够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人人都能努力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杜绝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不良行为,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够健康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将不断获得巨大成功。
第三,雷锋精神能够制约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上各种不同的群体。
其中,有些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走向极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所以,为了制约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重视雷锋精神的导引作用。
当社会上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潮时,人们就更加崇敬雷锋的远大理想;当社会上出现享乐主义倾向时,人们就更加认识到雷锋艰苦朴素的宝贵;当社会上出现假货和欺诈现象时,人们就更加渴望真诚;当社会上出现个人主义思潮时,人们就更加体会到雷锋所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正确;当社会上出现人情冷淡的风气时,人们就更加渴望雷锋那“春天般温暖”的情谊。
这就是雷锋精神至今仍然在人民群众中具有生命力的原因。
雷锋精神是人民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经济的发展,也要有精神文明的发展。
雷锋精神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让雷锋精神永驻大学校园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从具体中感受现实,从传统中审视未来。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寻找思想教育的资源,培育德育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雷锋精神经久不衰,雷锋精神的时代气息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
大学要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载体,精心设计校园德育文化,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学校面向地方经济和国家建设行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雷锋那种勤奋学习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傻子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和爱党、爱人民的高尚境界和追求。
为此,学校应当坚持用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
在新形势下,学校要把学习雷锋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主线,引导大学生与雷锋同行,与时代同步。
做到了七个坚持,建立学习雷锋的长效机制。
坚持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邀请历任雷锋班班长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展望未来,引导学生学习雷锋那种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建设事业的精神,让广大学生理解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坚持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学习雷锋事迹,举行形势报告会,参观改革建设成就展,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报国本领的具体行动。
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通过开展以分析现象、制定措施、树立典型和引导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教育活动,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树立了一批学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的集体典型,评选出一批“校园学雷锋、学习当先锋”的先进个人,引导学生向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