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荒漠化的分布与治理-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课件(共14张PPT)

21荒漠化的分布与治理-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课件(共14张PPT)

人口的急剧增 加使本地区生活用 水量增加,开荒种 植导致植被破坏, 草原面积缩小,所 以荒漠化加剧且范 围扩大。
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 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 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
全球分布有哪些类型荒漠?如何形成?
热带荒漠
纬度低,气温高,终年受副高控制降 水少,蒸发远大于降水或受风向和洋流 的影响水汽难进入,而导致降水少
温带荒漠
深距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少,蒸 发大于降水或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寒带荒漠 纬度高、温度低,植被难生长
高寒荒漠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少,植被难生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 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甲为青海湖 流域略图。图乙为图甲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丙为湖区某地气候 统材料计二图:。下表为环青海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
课堂小结:
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平方千米)。水域:4678 4568 4533 4575
(1)沙源地:①河谷及三角洲;湖岸。 成因: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 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 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 (风1)速指减出小甲,区有域利沙于地风的沙主堆要积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8分)
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 节水农业;搞好水利设施建设。
萨赫勒地区通常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半干旱与干旱、热带沙漠与 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100-500毫米。20世纪年代末70年代初, 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严重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 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这场惨剧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 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运动。
阿斯旺
撒哈拉沙漠
萨纬赫度勒地低区,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植被稀 疏。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上面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 知识分析当地存在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8分)
阿斯旺
撒哈拉沙漠 萨赫勒地区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 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 农牧之争加剧(如下图)。试分析这一因素加入对本区荒漠化的发 展的影响。(10分)
二、荒漠化成因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 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3)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5我))国河植流被的多稀沙是疏漠内从流东主河向要、西分冬表季现布有为在断草什流原现—么象荒地,漠水草量原少—荒漠 区和气候区?
荒漠化的分布与治理
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6月17日
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及 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分布区的 水土流失(江南地区主要表 现为流水侵蚀)现象。
因此现象后土壤变成红色土 地一片殷红,称为红色荒漠 化。
一、荒漠化类型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红漠化、石漠化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 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 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
导致土壤盐碱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 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 累。
(入湖水量减 少,)湖水水位 下降,(湖岸线 后退,)湖的面 积缩小,含盐 量增加。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 其周围地区因土地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 二是L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 湖)。
(1)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洋
思考1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3)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河流多是内流河、冬季有断流现象,水量少
(5)植被稀疏从东向西表现为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戈
壁—沙漠
世界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2、从生活活动、产业活动、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我 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文地理因素。
素是——。(6分)
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分) 风(风力)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 产生哪些影响?(6分)
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 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 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 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1)不注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滥砍滥伐、不合理樵采 (3)从事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类型、过度放牧严重 (4)不合理的开矿 (5)工程建设不注意保护环境
三、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阅合读理材利料用,水回资答源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年下节代游农河、段林、水牧量用(立地方之米间)的关地系下;水位(米)
胡杨林(公顷)
20世4.采纪取50综年合代措施,1多4.途6亿径解决农牧区3~的5能源问题;5.4万
20世5.控纪制90人年口代增长;2. 5亿
11~13
0.7万
(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 生态环境恶化等。
(2)根据上述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 措施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